APP下载

加快教育教学信息化 助推中职教育现代化

2017-03-31

师道·教研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实训室中等职业教学资源

总结交流,中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推广应用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教技〔2012〕5号)精神,提升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将“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落实到课程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上,提高信息技术在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水平和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省于2014—2016连续三年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简称“中职信息化建设项目”,含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和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工作,推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为总结和交流项目建设经验,推广建设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发挥辐射、示范、引领作用,10月13日上午,2016年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现场会在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综艺厅举行,全省各所承担2014年至2016年省中职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学校及未承担该项目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副主任科员詹宗超主持。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调研员吴艳玲、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黎国喜、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罗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信息化专家王强、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员陈建国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此次會议旨在总结和交流项目建设经验,推广建设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校长陈仕楷在大会上介绍了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说,沙溪理工学校作为国家第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推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教学模式。他表示,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学校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沙溪理工学校副校长冯子川作了题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的推广使用》的发言,肇庆市农业学校副校长曹希培作了题为《立足课堂教学,扎实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发言,与大家分享了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及使用的相关经验。

在当天下午的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会议上,罗俊主任介绍了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情况,展示了相关成果。吴艳玲调研员总结了广东省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成绩,布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

回顾展望,中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全省概况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我省从2014年起开始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旨在提高信息技术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水平,将“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成果真正落到教学实处,让信息化成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

“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和“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是我省中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两大任务,为此,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资助这两个项目立项,以实现让学生在实训室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技能学习任务,教师借助学习平台开展教学,完成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辅导及实训学习成果的评价。所有项目建成后将通过“广东省中职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与全省中职学校师生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省顺应这一潮流,《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要求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基本建成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到2020年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建立全省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推动建设面向全社会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加强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生学籍、资助和教师管理等信息系统,促进学校管理信息化和规范化。建立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共享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就业和人才培养信息。建立职业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员共享的网络学习平台、信息化考试平台,支持远程教育和自主学习。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善的省级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是广东省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重要工作,据介绍,经过两年多的实施,我省的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建设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三通两平台”建设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技能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尤其是实训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的助力下不断改进和创新,屏幕上教师一对多的直观教学模式得以实现。另外,学生的差异化学习、自主学习、拓展学习有了新的平台与途径。数字化还使教学资源的集约利用、校内共享、区域共享、全省共享变成现实,有效缓解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实训设备不足的难题。这一做法及推广为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升质量做出了很好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我省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建设提出两个引导性原则,一是引领性。要建设代表国家水平,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二是实践性,要建设突出职教特色,对接岗位技术技能培养,支撑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核心课程,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实训室学习系统。在“引领性”与“实践性”的导向下,我省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参与,进行项目申报,涌现出沙溪理工学校、肇庆市农业学校等一批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的先进学校。

沙溪理工学校作为项目建设学校之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项目建设促进了学校教学信息化的全面应用和推广,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2014年7月,沙溪理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申报《<汽车维护与保养>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成为当年广东省第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建设立项项目,项目建设历经公开招标、校企共建、中期检查、运行使用、结题验收等环节,于2016年9月通过省教育厅验收。目前,系统使用效果良好。2015-2016年,工艺美术专业申报的《<工艺美术专业—陶艺饰品制作>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申报的院 《<服装缝制工艺>一体化實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会计专业申报的《<会计专业-小企业会计>移动教学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再获批准立项。

沙溪理工这四个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均以原有的实训室(工作室)为基础进行改造,建设和强化数字化课程学习功能,除配备学生学习用电脑、教学服务器或教师电脑、智能会议通教学投影设备、视频音频录播系统以及接入校园网外,重点是校企合作开发了各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和教学资源包。其功能主要涵盖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视频录播与存储、虚拟仿真、课堂交流讨论、教师答疑、作业提交、在线测试、学习评价、校企连线等,师生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进行使用。

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在工作室课堂中的使用,效果非常明显,以“《汽车维护与保养》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为例,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在工作室课堂使用时,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各自的账号登录学习系统,打开《汽车维护与保养》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查阅和观看本课程的教学设计、PPT课件、微课、教学视频等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在上课过程中,利用教学视频录播系统,将教师或企业师傅进行汽车维修时的示范操作实时高清转播到每个学生的电脑上,无死角观看,同时将教师的示范操作视频录制存储起来,供学生反复观看和学习,然后学生在小组实操时又可将自己的实操过程录下来作为作业提交给教师检查和评价;课后学生还可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在线学习,与同学、老师或企业师傅进行在线交流。

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聚焦的是中职专业课的课堂,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工作室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所以在工作室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均全方位融入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的使用,也只有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所具备的教学资源查询与管理、教学视频录播与存储、虚拟仿真、课堂交流讨论、教师答疑、作业提交、在线测试、学习评价、校企连线等功能可以有效地化解中职专业课教学与实训中普遍遇到的难点,全面地呈现和提升“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的工作室课堂模式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现在,在沙溪理工,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已经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智慧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开展开放环境下实训的课堂,专业对接产业、对接岗位、对接前沿的课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课堂。

责任编辑魏家坚

猜你喜欢

实训室中等职业教学资源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