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特色再认识

2017-03-30代小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谓之特色学校类别

代小芳

(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大学特色再认识

代小芳

(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学界关于大学特色的研究已近30年,然而由于概念界定的不同,人们对于大学特色相关问题的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迥异,关于“学校特色是什么”“什么是特色学校”等核心问题还存在着较大分歧。文章通过对“学校特色”“学校特点”“特色学校”“学校品牌”等概念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大学特色,提出大学特色有“大”与“小”之分,并对此进行了辨析。

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大学特色;“大”与“小”

关于大学特色,业内已经进行了近30年之久的研究与探讨,并逐渐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看法,但关于何为“大学特色”,对其概念、内涵专家学者秉持不同的意见,这可从目前学界关于大学特色或学校特色的相关文章中窥见一斑;在笔者参与的一次学术论坛中,偶然论及“学校特色”话题,与会者大都认同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的观点:特色是特点的弥漫,学校特色应该是学校整体上具有并成了一定气候的“东西”。但对于到底什么才是学校特色,如何判断学校特色,它与学校的内涵发展、学校品牌等有何区别与联系等问题,与会者却有较大分歧。对于大学学校特色认识上的认识分歧,其根源是对“何为学校特色”“何为特色学校”等基础问题不甚清晰。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大学特色。笔者拟从词源界定的维度,沿着“学校特色—大学特色”的逻辑脉络,对“大学特色”的概念与内涵进行认识上的梳理,以资探讨。

一、学校特色概述

关于大学特色相关问题的探讨,我们有必要从基本概念着手,经由特色—学校特色—大学特色这样的基本逻辑来展开。

(一)内涵

从词源构成上来看,“特色”由“特”和“色”两个字合二为一词语。根据“特色”一词在现实中的应用,两个字在 《辞海》①文中所指《辞海》为夏征农,陈至立著的《辞海》。中相关的意思表达分别为:“特”有两种相关的意思表达,一种为“杰出的,特出的”;一种为“独”,引申为“专一,专为”[1]。“色”有4种相关的意思表达:一种为“人视觉所感觉的物体的颜色”②《辞海》中的原意表达是“人视觉的基本特征。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引起不同的颜色感觉,整个可见光区大致可分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一种为“品种,种类”,一种为“景象,光景”,还有一种为“品质,质量”[1]1945。

根据“特”“色”两字在 《辞海》中的具体表达,“特”与“色”2字组合可以有以下几种表示:第一,表示某一现象 (包括光景或景象、存在等)、某一品质或质量是为某一研究对象整体或个体所独有或专有的,让人耳目一新或与其他研究对象性截然区别开来,即研究对象的独特性或唯一性;第二,表示研究对象的某些现象或某一品质给人的感觉是独有的或独一无二的,其他研究对象都不会有或不能有,即研究对象的某些内容或特征表现具有独特性或唯一性;第三,表示某一类别或某一个体在整体上或某些方面给人的感受是杰出的、优秀的,即对象具有卓越性。

结合实践中“特色”一词的具体运用,我们认为,所谓“学校特色”主要有4种理解:第一,可以是指学校这类组织门类与其他组织部门相比,它是独有的一种组织,具有其他组织部门所不具有的属性与显著特征,这些属性或显著特征是其所独有的,也是学校这类组织部门的共有属性;第二,可以是指某一类别的学校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类别学校的属性或显著特征,如大学中的职业技术型学校,这些属性或显著特征是这一类别学校的共有属性或显著特征;第三,是指某类别学校中的某一学校在某一较长时间阶段内整体上所具有的有别于同类别学校的显著或典型的属性或特征表现;第四,是指某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其某一方面在某一较长时期内的显著性表现,可以是专业的,也可以是学科的,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学校特色”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概念,它有外延的大小之分,可以是门类之间的,也可以是门类之内的;可以是集体范畴的,也可以是个体范畴的;可以是整体上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就像有学者所说“学校特色是对象性概念”[2],尤其对于某一类别中的学校个体来说,在其整体之下,“学校特色总是体现在学校办学工作的某一方面”[2]。所以,概念界定的角度不同,学界关于“学校特色”存在诸多不同的理解也就在所难免。

(二)相关概念比较

1.学校特色与学校特点。“点”在现代词典中的含义与这里相关的有:“细小的痕迹或物体”“项,部分,方面”“一定的位置或限度”[1]。因此,所谓“特点”应该是突出或优秀的方面或部分,独特或独有的小的痕迹、迹象或事物。与“特色”相比,其所表示的对象的优秀或突出程度以及对事物标识或鉴别程度远逊于后者,以致二者存在着质的不同。但二者又有联系,“特点”程度上的加强可能会发展成为“特色”,即“特色”是由“特点”过渡和发展而来的。

对于“学校特色”来说,虽然它与“学校特色”存在着程度与质的不同,但其“特色”是由“特点”发展而来的,它是某一方面或领域同种性质的“特点”的聚集与升级,就如华东师大李政涛所说:特色是特点的弥漫。

2.学校特色与学校品牌。所谓“学校品牌”是指学校在其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以无形资产为主要经营对象、以文化为存在方式、以物质为载体,具备并实行某种标准与规范,以达到一定目的为原则,并据此设定自身运动轨迹,因而带有显著个性化倾向、具备优势存在基础的相关事物,是由精神、物质,行为有机融合的统一体。”[3]

“学校品牌”与“学校特色”相比,主要区别为:第一,它是一种学校个体表现,而“学校特色”则不仅可指学校个体表现还可以是某一类别学校或作为社会组织的学校整体的表现;第二,它比“学校特色”相比更侧重学校的外部影响力。二者之间的联系为:第一,“学校品牌”一般是以特色为基础形成的。第二,当我们讲“特色”时,需要限定在某一时代、某一领域内、某一类型或某一区域内才有可言说性,也才有可比较性与可鉴别性。而“品牌”同样也是要经过限定的。此为二者又一相同之处。第三,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的灵魂,学校品牌是学校文化的载体[4][5];而由于“大学的本质在于文化,在于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启蒙、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创新”[6][7],学校特色也因此具有文化性,它与文化相融合,藉由文化来发展。

3.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首先,“学校特色”重点在“特色”,“特色学校”重点在“学校”,二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其次,如果个体学校在整体意义上具有特色,那这样的学校也是特色学校,只是一所学校要在整体上具有特色是不易实现的,需要有一个持续不断的艰辛付出的努力过程;最后,无特色的学校不成其为特色学校,只有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才可能称其为特色学校。但有特色不一定就是特色学校,要想成为特色学校,学校还必须在其特色上下功夫,需要把其特色进行深入、渗透,融合进学校的整体发展之中,并通过学校的整体发展彰显出来。因此,从学校个体意义角度来说,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着可以但又不易逾越的“沟壑”。

二、大学特色的内涵、特征及“大”与“小”

(一)内涵

根据前述对“学校特色”的理解,我们认为,所谓“大学学校特色”即“大学特色”主要有4种涵义。第一,指大学作为社会组织门类与其他组织部门相比,它是独有的一种组织,具有其他组织部门所不具有的属性与显著特征,这些属性或显著特征是其所独有的,也是大学这类组织部门的共有属性;第二,指某一类别的大学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类别大学的属性或显著特征,如大学中的职业技术型学校,这些属性或显著特征是这一类别大学的共有属性或显著特征;第三,指某类别大学中的某一大学在某一较长历史阶段内在整体上所具有的有别于同类别大学的显著或典型的属性或特征表现,这种情况下的大学同时也是特色学校;第四,指某一大学个体在其办学过程中,其某一或某些方面在某一较长时期内的显著性表现,可以是专业性的,也可以是学科性的,等等。就像有学者所说的,它“不只是学科建设方面的,不只是科研成就方面的,不只是社会服务领域方面的,也不只是诸如学校建筑与环境方面的”[8],而是可以表现在许多不同的方面。

其中,前两种涵义是从社会组织类别层面来理解的,属于群体意义或类别意义上的理解,可归纳为对“大学特色”的广义理解,后两种涵义则是从个体角度来理解的,可概括为对“大学特色”的狭义理解,即“大学特色”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正如有学者所说:“广义的大学特色是指大学作为一类或一种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显著特征,狭义的大学特色实则是指个体意义上的大学自身在生存和发展中积淀形成的独特品质和风貌。”[9]因此,我们在论及大学特色时,需要首先明确指出是群体意义上的还是个体意义上的“大学特色”,即广义还是狭义的,以及是广义或狭义中的哪一种。

(二)特征

结合上述分析,无论是从群体意义上或是个体意义上来看,“大学特色”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时代性与长期性。“大学特色”是个历史概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20世纪初期美国大学形成的具有美式大学风格的实用主义特色[11];又如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大学的一个鲜明的办学特色就是人格教育[10]153;同时,大学的特色要经由“特点”发展而来,须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持续不断的稳定的发展过程。

2.发展性与稳定性。大学的特色是与其长期发展相伴随的,是一个不断提升、不断丰富与完善的发展过程[11],不仅这个特色的发展过程是稳定的,而且经此形成的特色自形成伊始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地域性与文化性。如英国著名学者阿什比曾说的“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大学一般都会在其发展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地域与风土文化的“烙印”,即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民族与文化背景,造就了风格迥异的大学[12]。而大学特色,作为大学的一种 (形象)表征,也因此具有地域与文化特征。

4.多样性与丰富性。不同的大学会具有不同的特色,同时,一所大学的特色又会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其“不仅表现在外在的物质和组织形态上,而且更内在地表现在大学的观念 (精神)形态中”[11],它可以表现在学校整体方面,又可以表现在学科方面、专业方面、课程方面;还可以表现在管理方面、教学方面、活动方面等。也就是说,“大学特色”表现是多样与丰富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个体意义上的大学特色来说,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典型特征就是其独特性与优质性。对于大学个体来说,无论是其整体上的还是局部的特色都是其有别于其他同类个体的显著的或典型的特征表现,也即其特色具有独特性,同时也是优质的,即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这也是目前学界一提到“大学特色”就会首先想到的标志性的属性特征。

(三)大学特色的“大”与“小”

根据上述对“大学特色”涵义的论述,我们可知:“大学特色”有层次高下与范畴或外延宽窄之别,即有“大”与“小”之分。其中,“大”与“小”具有相对性,例如从组织类别或群体的意义上来说,群体特色之于个体特色谓之“大”,个体特色之于群体特色谓之“小”①此处用以比较的“特色”指的是同一类别或方面的以及同一属性的特色,而非不同种特色之间的比较。如后文用以比较的“特色”也是如此。。从个体意义上来说,整体特色之于局部特色谓之“大”,局部特色之于整体特色谓之“小”;学校特色之于所属学院特色谓之“大”,学院特色之于学校特色谓之“小”;专业特色之于学科特色谓之“大”,学科特色之于专业特色谓之“小”;学科特色之课程特色谓之“大”,课程特色之于学科特色谓之“小”;特色学校的特色之于学校特色谓之“大”,学校特色之于特色学校的特色谓之“小”①特色学校的特色是一个学校在整体上所具有的特色,学校特色则指一个学校整体或局部所具有的特色,当前者的特色与后者的特色完全相同时,此时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是一个前述概念比较中所说的特色学校。……同理,在同一分类标准下,不同层次的特色相比较也就有了“大”与“小”的区别,上一层次的特色之于下一层次的特色谓之“大”,下一层次的特色之于上一层次的特色谓之“小”。

大学特色有“大”与“小”之分。其中,以个体意义的大学为例,对于用以比较的同属性“特色”来说,“大”特色是“小”特色在不断深入发展中逐渐在更高层面或学校更广领域渗透、融合的结果,是“小”特色的“弥漫”;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小”特色在更高层面或更大领域的汇聚、融合,是“小”特色的集中展现;“小”特色是“大”特色的构成细胞与基础,是“大”特色的微观显露。其中,最大的大学特色,也是最宏大层面上的大学特色,就是特色大学之最耀眼与最大之特色所在。

总之,对于“大学特色”来说,不仅作为组织门类意义的“大学特色”与类别意义上的“大学特色”相比具有“大”与“小”之别,即便是作为个体意义上的“大学特色”,其整体与局部之间也是具有“大”与“小”之别的,并且其局部之内不同层次的特色相比也具有“大”“小”之分。其中,大学整体上的特色是最大的特色,其下按不同分类方式可以有院系特色、专业与学科特色、物质与文化、行为特色……各种“大”“小”特色有机联系,共同组成了一所大学的特色系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学特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我们需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层面和范畴来综合了解它,才能够全面、准确地认识它,否则就会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从而迷失在茫茫的学术海洋之中从而可能会丧失了自己的学术立场。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大学特色有“大”“小”之分,从而在实践中科学定位、合理部署、审慎实施,以促进大学特色建设的持续、健康、长效发展。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三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228.

[2]王伟.学校特色发展:内涵、条件、问题与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2009(6):31-34.

[3]年小山.品牌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1.

[4]温双燕.论学校品牌建设[D].太原:山西大学,2007.

[5]王奇.论学校品牌形象塑造[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6]陈想平,黄彬,李娟.论大学办学特色的本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6):86-89.

[7]衣俊卿.回归大学的文化本质 凸显大学的文化功能:关于大学本质和功能的文化哲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2):21-24.

[8]李晓红,程斯辉.建设“美丽大学” 促建“美丽中国”[J].中国高等教育,2013(22):3-5.

[9]沈国丰,刘爱生.论大学特色的本质[J].高等教育研究,2009(7):40-43.

[10]王昊.近代中国大学校长的文化选择[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138.

[11]刘尧.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87-91.

[12]闵春发.一流大学应该是特色大学[J].求是,2002(1):49-50.

Reviewing University Features

DAI Xiao-f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 420072,China)

It has been about 30 years since academic world began to carry out researches on university features.However,with different definitions,people have diversified views about the issues related to university features.There have been disputes about the kernel questions such as“what are features of university?” ,“what is feature university?” .By sorting out such concepts as“features of university”,“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feature university” ,“brand of university” ,the writer of this article defines features of university and puts forward that university features are divided into“large university features” and“small university features” ,and makes a distinction between them.

features of university;feature university;university feature;“large” and“small”

G640

A

1674-3652(2017)05-0132-04

2017-06-25

代小芳,女,河南临颖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谓之特色学校类别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壮字喃字同形字的三种类别及简要分析
钱本草
服务类别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