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尊重学生个性的课堂

2017-03-30吴津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个性课程目标创新

吴津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思考和分析,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教师如何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即: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激发个性;重视过程,培养自主,创新个性;关注差异,挖掘个性;因势利导,拓展个性。并通过丰富的案例详细阐述了多过程目标教学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达到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统一的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个性 课程目标 多过程目标教学法 探究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122-01

尊重学生的个性是教育的前提,每个人到带着不同基因来到世界上,在不同环境中拥有不同性格能力,即所谓的个性。《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中对通用技术课程目标作了这样的阐述: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式,讲究教学艺术,为学生开辟个性发展的广阔天地,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良好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激发个性、创新个性、挖掘个性、拓展个性。

一、重视过程,培养自主,创新个性

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目标、教学思想。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阐述自己对课程目标的理解:“知识与技能”好比是一堆砖;“过程与方法”把砖砌成了不同造型的墙、门和窗;“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这一切和周围的道路、树木融为一体。在“过程与方法”中特别强调重视“过程”,并突出地提出要用“技术探究方法”。过程的重视是对以往“重结论,轻过程”的改变,这是从根本上的变化,而根本上的变化就要有相应的方法,所以“技术探究方法”是以往所没有的。

首先,这一转化意味着教师的责任发生变化,教师是提出问题→适当引导→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观察、需要操作、需要再提出问题;通过讨论、互动、对已有知识进行建构,从而得出答案。那么,如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因材施教,创新个性,达到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统一,我的实践与思考是:

课堂教学采用“多过程目标教学法”,其目的就是将由过去的“重结论,轻过程”向“重过程,引发探究”的转变。由一题式的多过程目标的推演讨论来使学生参与过程、总结结论。教学中的“过程”易流于字面,流于過场,流于介绍或成“贴标签的过程”,这些都不是《课程目标》中的“过程”。“过程”应具体为“课程目标”就是带有目标的过程。目标可以有很多,因为过程是开放式的,是可以转化和升级的。下面是我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对“过程”的设计和体会:如在《技术的价值》一节中的“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先提出问题:第一辆红旗轿车是哪一年诞生的,它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只有少数参与)

问题延续:是怎样制造的?答:手工敲出的。(学生兴趣大了)

其间展示图片,介绍钳工技术、车工技术。

问题变化:你了解哪些相关的技术?(学生发言)

其间介绍一些手工制作的情况。

问题升级:给出数据资料,计算:劳动力/辆?结论得出。(满堂惊讶,

学生已全部参与进来了)

问题发展:同是一汽,现在天津一汽生产的“夏利”是怎样的生产技术?(学生七嘴八舌)

总结并给出资料,计算:劳动力/辆?结论得出。(此时出现笑声,注意这是完成了探究的笑声)

问题结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学生总结)汽车的使用。汽车相关文化。(学生自由发言)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技术丰富了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学生总结)

问题延续:你知道重型卡车吗,可以干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问题结论:依靠技术,人类可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引导学生总结)

问题两面看:汽车对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找两三个学生发言)

问题设问:你知道一些解决的途径吗?(学生讨论)

问题结论: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学生总结)

一个范例,多个过程相互贯通,不同的过程目标:通过提出→延续→变化→升级→发展→两面看→设问→结论的过程目标,使学生真正参与了技术的价值的整体过程,激发了对事物的敏感性和对问题的探究,初步融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而推动了个性的创新。

二、关注差异,挖掘个性

《课标》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善于触动每一位学生,激发其内部动机,进而使学生的主体性达到最大限度的、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教师自己设计的试验、模型、图片等教具对学生的触动、激发参与性很有作用。如:我将教材上的“纸张结构造型与强度关系试验”案例,设计发展为一节实验课。“无要求,但要有结论”。结果出现了最多13种组合,承重达1100g的情况,并写出了十几中结论,有的非常精准,几乎引发了一次热潮。十多天后还有学生拿着他们最新组合来给我看。当你触动了学生,触动了他动手的想法、动手的冲动,就会达到参与探究的目的。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寻找“最近发展区”,促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因势利导,拓展个性

教师应当因势利导,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技术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技术化,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学科间的结合,常常能够起到触动学生积极性,拓展个性,引发探究的积极作用。如《模型》一节,大多数教师几乎都认为是乏味、无法激起学生参与的一节课,更不用说学生个性的拓展。我是这样处理的:展示了物理学科中的一种弹簧抛射器,使学生理解,然后提出问题:你来设计一个模型——要用上6个抛射器,切抛射物的落地远近要不一样(供射击训练用)。结果一节课很生动,又很锻炼能力,是物理学科平抛运动知识与通用技术的一次完美结合,学生有争论、有自豪、有自责,这种“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状态,推动学生个性拓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尊重和欣赏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必然会激发其智慧不断闪现。希望通用技术教师能够真正走进新课程,切实转变角色,真真切切地倾听学生的声音,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那么,在通用技术课堂上,我们听到的将是个性化的语言,看到的将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景象,感受到的将是个性之花开满课堂的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个性课程目标创新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