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耙吸船生产效率的几种方法

2017-03-30郭子华

中国水运 2017年3期
关键词:施工工艺

郭子华

摘 要:我国现有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效率相对较低,无法达到使用要求,这对于施工方及运营商都是不利的。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与研究了提升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效率的措施,主要包括改进耙头、增加泥舱消能装置、增加高压冲水改进泥泵转速等方面,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施工效率

中图分类号:U61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3-0054-01

1 工程简介

(1)工程规格。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疏浚工程B标段,地点位于上海市境内的长江口南港-北槽河段水域,东自长江口灯船起,西至长江口南港下端。本工程为维护性疏浚,主要施工区段包括D3.2、D3.3、D3.4区段,总长46.139km。维护底宽350m,维护水深-12.5m(理论最低潮面)。其主要规格见下表1:

(2)土质。本工程施工土质均以松散的粉细沙和软弱的淤泥、淤泥质土层组成。

(3)抛泥区。本工程设有3个抛泥区和4个抛泥坑。施工分单元进行,施工单元根据测量的水深情况由建设方指定,施工位置抛泥按建设方指定时间、指定的地点严格执行。

2 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2.1 施工地段与施工工艺之间的关系

在本次吸挖泥工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为装舱溢流法,即在施工中泥舱被装满以后,在一定时间溢流后放掉泥舱上层浑水,这样就可以让密度较大的泥沙沉淀下来,在泥舱被装满以后,将船舶行驶到事先设定好的抛泥区与抛泥坑附近。由于施工地段并不相同,所以,采用的施工工艺也存在差异,在施工中,各个段之间的搭接长度控制在100m左右,无论哪段维护深度与维护底宽都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维护深度均为-12.5m,维护底宽为350m。尽管本次工程所涉及的地段绝大部分土质相对松软,但个别地方尤其是航道较浅的地方不仅存在水深落差较大的情况,还存在路线较长等情况,并不利于挖掘,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对各个航道浅点做了编号,并用进退位的方式完成挖掘,逐渐将浅点挖除,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

2.2 本工程施工中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

(1)耙头偏小,单次过耙范围窄。

(2)疏浚土为淤泥土质,泥浆悬浮不易沉淀。

(3)施工区都为大型耙吸船,抛泥坑通道较窄,不能满足多艘船舶同时抛泥,施工船抛泥需排队进入。

3 提升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效率的措施

3.1 改进耙头

对于自航耙吸挖泥船来说,主要挖掘工具是耙头,它也是最重要的疏浚工具,其质量与整体效益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挖泥船生产,要提升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效率,就要具有先进合理的挖掘耙头。

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耙头存在一下缺陷:①耙头宽度小,单次过耙范围较为狭窄,导致施工效率较低;②耙齿密度小,形状设计和排列方式不合理,存在沟落差大、隆起深度不达标及凹陷部分超深等问题,不仅影响生产效率,且不经济。

针对耙头的上述缺陷,经过力学分析和模拟实验之后,提出了以下改进方案:首先,增大耙头宽度,从原来的2.95m增大为3.95m,并增大耙齿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两倍;第二,将耙齿原来的“一字”型平型排列方式优化改进为前后交错排列方式,将耙齿的尖优化为平齿。

3.2 增加泥舱消能装置

针对耙吸船泥门开闭时间相对较长的问题,联合设计单位调整优化液压系统,增加液压流量,提高泥门运行速度,缩短抛泥时间。

3.3 增加高压冲水

耙头采用高压冲水挖泥,可增大疏浚物的含水量、改变疏浚物级配程度,使疏浚物膨胀松散,进而提高挖掘效果。

齿间的高压冲水可提高耙齿的切削深度和宽度,耙头内部的高压冲水可增大补水,加强土质的液化效果。

3.4 改進泥泵转速

通过进行降低泥泵转速对提高装舱量的施工试验,以降低泥浆进舱流速,利于沉淀。

参考文献:

[1]刘海斌,王忠贤.新型主动耙头的开发和应用[J].船舶,2014,06(26):66-68.

[2]林木森.国外疏浚船舶和疏浚技术发展动态[J].上海航道科技,2014,03(23):13-15.

猜你喜欢

施工工艺
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工艺及其控制管理探究
山区峡谷大跨径桁式钢管混凝土施工工艺浅析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地铁信号系统车站施工工艺研究
电气设备安装技术重点及施工工艺探讨
泡沫混凝土结合小方桩软基拼宽路基施工工艺
公路工程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探讨
浅谈SMA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路基路面压实施工工艺研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