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角色定位促进知识理解

2017-03-29祁艳玲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学习者课堂

祁艳玲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69-02

杜威认为,一堂成功的课应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及发展能力的过程。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教师要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其融入将要学习的知识中才能达到。为此,很多教师根据学科不同特点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采用了语言、实验、讨论等形式,力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笔者是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依托生物教学大纲和教学环境,发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角色定位法,现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方法简介:创造情境,促进知识理解

生物学教授的是与人类的结构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知识,但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往往找不到切入点,没有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点,导致无法达到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初学“消化系统的组成”这一课时,知识记忆量大,各知识点间又没什么相互联系,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极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若生硬要求则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课堂效果就会更差,那么就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链接科学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教学方法。

对此,笔者进行了运用角色定位法的课堂设计:课前,将消化道各段按顺序写好各自的简介,重点是所含的消化腺、消化液、功能、可消化哪些营养等相关知识。用充满童趣的语言进行介绍,如对口腔的简介:“大家好,我是口腔,我里面长着牙齿、舌头、还有唾液腺,吃东西时唾液腺就会分泌唾液出来,牙齿负责把食物嚼碎,舌头就把嚼碎的食物和唾液混合起来。可不要小看我呀,淀粉就是在我这里被消化成麦芽糖的,所以你吃馒头时才有甜味。怎么样,记住我了吗?”简介使学生很有兴趣,具体实施时则由学生去表演,可以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编辑,有的学生即兴发挥道:“我是胃,是一个囊状的结构,可不要认为我像金箍棒一样能无限变大啊,有一回,我们班的×××同学就是往我身子里装了太多东西,让我受不了了,结果又全都吐出去了”,这一下,连那名同学自己也笑起来。在简介过程中,他们自认为“我就是口腔”、“我就是小肠”……,努力搜寻相关介绍,成为各器官的“代言人”。这个过程中,学生全部身心参与进去,详细了解各个器官的结构,充分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整理,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采用的这种角色定位的形式,有点类似于语文教学中的“课本剧”或分角色朗读,但又不拘泥于已有语言,重点是让学生参与进来,在学习时全身心投入,充分理解要学习的知识。这种方式上的改变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从而促进大脑的视觉、听觉、语言等中枢协同合作,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精神愉悦,发展了他们敏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这对于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二、角色定位法的适用知识

根据实践经验,以下三种教学内容较适宜采用这种方式。

1.陈述性知识

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刚刚学习“生物学”这门课程,很多知识都是初次接触,所以有较多简单但繁杂的陈述性内容。如果采取机械掌握的话会很困难,更无法应用。

如“消化系统的组成”、“人体的各种激素”、“动物的主要类群”、“根尖四个区的特点”、“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细菌、真菌”等等,就属于这种情况:各知识点的连贯性不大,主要是各个独立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这种学习较为枯燥,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此时采用“代言人”就可较好的解决问题。如“消化系统的组成”的学习中,我一宣布要为口腔寻找“代言人”,学生马上就兴奋起来了,争先恐后要上台。我请大家预习内容,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器官为其代言,然后在“代言”时又读了两遍,并向大家即兴提问刚才自己提到的知识。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独立自主的精神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内容的理解。

作为陈述性知识,学生往往认为枯燥无味,学习时味同嚼蜡,这样的状态当然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运用“角色定位法”则可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满足学生的探索需求和表达欲望,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知识内涵的目的。

2.程序性知识

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生物更是如此。在学习生物学时,会接触到很多程序性知识,表述了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连续的变化过程。一般条件下教师不可能让学生停下来亲身经历缓慢的变化过程,那么就会造成学生把动态相联系的各个阶段分离开来,造成理解障碍。学习这类知识也可以采用这一方法,学生代言不同时期,轮番介绍,让静止的知识点动起来,成为相联系的主体。具体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师写生讲、师写生演,或师讲完后生自编自演。

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种子的萌发”等等。在教学时可根据实际需要,既可以把整体内容都编进去,也可以选择重点知识进行创作。在学完“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后,我请三名学生上台,代表细胞分裂的三个时期,对其进行描述,分别用“我是一个将要分裂的细胞……”、“我是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我是一个刚刚分裂完的细胞……”进行开头,重点是染色体的变化。连贯的场景让学生很快记住了细胞的分裂过程,理解到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像观看舞台剧一样学习或复习知识,轻轻松松理解了生物是不断发育变化的个体,在学习时要从整体上理解和看待,不能剥离个别时期。

3.情感评价

学习生物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点,仅凭教师的讲是做不到的,要让学生自己抒发感想,獲得切身体会。

如在学习“人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关注食品安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意识等知识的过程中,若是让学生简单记忆的话,将只会是一些干涩的说教句子,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那我们就可以事先布置主题,请学生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短文。如以“塑料袋的自述”、“树林的哭泣”等为题,可以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塑料袋”、“树林”等,对破坏环境造成的危害获得切身体会。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的养成教育,既生动形象又易于接受。

三、角色定位法存在的问题

1.对教师个人素养和备课要求提高

活动中学生参与度高,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但掌控不当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同时也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这一点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虽然是活动者,但教师始终应该是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要努力使得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不致变成一场无意义的“闹剧”。教师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达成既定目标。

2.不宜单一使用

该方法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和解读,根据所教授内容有计划的采用。单一使用则容易造成学生审美疲劳,长期下来会影响学生持续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3.过度使用造成虚假繁荣

此方法运用不当会造成“虚假繁荣”的状况,即课堂看似热烈,学生参与度高,但实际记忆效果并不理想,课堂效率严重降低。

4.花费时间长,容易忽视部分学生

该法需要课前做大量工作,调动学生共同参与准备,这使得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学习效果。

另外,在选择参与学生时,教师容易更挑选那些表现优秀的同学,而忽视另外一些,造成被忽视同学遭受信心打击,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四、应对措施

1.根据教材内容,合理使用多种教法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使教学方法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只有达到这一点,才会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也才是一种教法是否适用的唯一标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诞生了各种教学方法,它们都为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因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要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具体情况,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秩序地尝试各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要针对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利弊综合利用,优化组合,发挥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克服本身劣势,保证教学组织整体有效性,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体现。例如,可以把讨论法、角色定位法、讲授法相互穿插,在一堂课中灵活运用,学生在好奇心的作用下,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2.明确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是学习者应达到的终点能力水平。具体体现为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是否产生了如教学目标所期待的变化。如果教师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但学生没有发生如教学目标所期待的变化,也就是说,表面上热热闹闹的一堂课,实际上学生什么也没学到,我们能说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好的吗?显然不是这样。因为,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生动、气氛活跃、受学生欢迎都将失去意义。

使用角色定位法时,就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学习时会比较兴奋,过度兴奋使大脑“记忆”受到抑制。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使课堂进度有条不紊;更重要的是,要提前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之初就知道自己应从中学到什么,理解什么,而不是单纯地在“玩一会儿”。

3.提供平等参与机会,关照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

一般来说,这种活动学生都想参与,报之以极大的热情。那么教师选择参与学生时,如果范围较小,长期下来就会损害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要关注全体,尤其是那些学习稍差和表现不好的学生,利用好这个机会促进知识理解和陪养学习兴趣。

安排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差异,确立统一目标,但一定要职责明确,使组内成员都能获得成功机会。在能力允许范围之内还可以对同学们提高要求:例如课前自主搜集资料,补充解说词,自制道具等,这些活动都会成为沟通师生关系、建立学习纽带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在活动准备过程中,参与者会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及时补充练习,加深理解。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刚刚掌握的内容遗忘率最高,及时补充练习会巩固记忆。尤其对这种兴奋度高的教法,没有有效的练习过程会变成“空欢喜一场”。所以,教师课下应及时根据重点知识补充练习,把掌握的知识灵活应用,达到理解的更高层次。

5.准备难度要适中,不宜加重学生负担。

教师设置“代言人”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若过于执着该环节的尽善尽美而提高活动参与者要求,则得不偿失。要以学生要求和兴趣需要为出发点,设置难度适中,在追求整体学习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活动准备者负担。

五、在其他学科的应用

这种方法也可以广泛使用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如地理学科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完全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分别为其代言;历史中的朝代、人物;化學元素、实验;语文知识中人物简介、不同体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综上所述,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要充分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创设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在兴趣中学习获得满足,进而获得深刻的理解。孔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为最高境界,只有在乐中学习,才能乐此不疲,深刻理解,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学习者课堂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欢乐的课堂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