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2017-03-29卢晓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卢晓

【摘要】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对新生入学适应、合理职业规划、心理压力调适都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过多强调政治教育功能,而较少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及其积极品质的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消极被动情绪滋生,造成了自身不能健康、自由地发展。本文以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自我认知方面的创新性应用为切入点,探析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特色方式和重要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自我认知 积极品质 大学生心理危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67-02

日益快速模式化的生活所带来的浮躁,日趋激烈市场化的竞争所带来的冷漠,无形中给处于人生观建构初期的大学生群体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职业目标选择的困惑使他们日益迷茫,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他们心生逃避和偏执,自我认知体系的模糊逐渐地威胁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些自我认知能力相对脆弱的学生难免陷入心理危机,出现一系列过激行为,对大学生个人和全社会都造成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学生认知被动、教育效果政治化和形式化、学生积极品格缺失、应对危机能力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找到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积极心理学致力于激发大学生体验积极情感、建构积极人格特质,自觉主动应对社会环境,它为高校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结合当前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现状及学生阶段性的心理特点,将积极心理学有效地融入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的过程中,分析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情怀和理论水平。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现状分析

角色定位不明确。初入大学,新的环境需要大学生转变角色,去发展新的社会定位,在这个角色转变和适应的过程中,思想行为习惯、经济状况、学业期望、情感归属、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和矛盾相互交织,形成了角色压力和困惑,学生因自主认知模糊,目标设计混乱,致使大一适应和融合能力不足。

自我调适能力欠缺。新的阶段会遭遇不同的成长问题,说教灌输式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弱化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致使他们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正常的行为认知、必要的意志磨炼和美好的情感体验减少,造成了学生自身主动应对能力不足,一旦遇到特定的事件,诸如军训、评优评先、考试等,就会刺激和诱发各种心理危机。

建构合理的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积极心理学通过建构积极认知向大学生传授新的充满活力的积极思想,使他们成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体,提高自我认同感,形成积极的情绪,理性看待和处理各种矛盾和困惑,引导个人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中的应用

1.前提:建构合理认知,积极评价自我

积极心理学指导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引导学生理性认识自己,合理评价自己。不过高或过低评估自己,继而更从容地分析危机,应对危机。

(1)建立信任,培养认知

心理危机的出现不是短期或单一因素造成的,学习经历、家庭教育和个人学习能力都是造成他们出现学习没兴趣、生活没目标、工作没动力的原因。大学生认知教育初期,要积极从个人和家庭层面增进了解,逐渐建立信任,便于找到和他们交流起来的共同语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使他们正面认识自己。

认知自我后,继而引导他们肯定自己。帮助他们搭建合适的平台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在自我的磨练中既发掘了自我价值,又确立了自我认知定位,有效地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情绪。

(2)直面困惑,敢于应对

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因缺乏经验和全局观念,常会出现如自暴自弃、倔强执拗等较为极端的行为来掩饰自己的不足和失意。这种极度保护自己的做法,其实显示了内心的脆弱和无助。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的中期,通过细致耐心的沟通,积极解释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帮助学生主动将问题分解,让他们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培养自我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辅助学生正确认知,敢于应对危机的关键。

2.关键:转变关注视角,积极挖掘潜质

积极心理学指导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的关键就是帮助他们转变关注的视角,强烈激发大学生内在成长动机。生活中梦想和现实总是存在一定差距,而梦想成真的根本前提就是改变现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大学生视为积极的有机体,培养兴趣、挖掘其自身的积极潜力,让大学生成为自己行为的主动决定者,大学生自我投入越多,行为的自主性就越高,人格成长的动力也就越足,拥有改变自我的力量和勇气就越强,让他们不再纠结于改变是否可能,而是去探索如何努力去实现改变,通过这些改变让自己用积极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挫折。在学生进行日常自我认知教育中可尝试如下实践活动方式,来转移大学生现阶段关注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

(1)“学习趣味园”

学生出现自主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时,可发动成绩优秀的同学成立学习趣味园,让他们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进行朋辈辅导,寓学于乐,寓教于樂,比如英语辅导补差可通过亲自制作英语单词卡片、共同欣赏英文电影、一分钟英语口语对话等方式互动,不抛弃不放弃,相互陪伴,互助学习,不仅补习了知识,也收获了别人的重视和关爱。

学生出现学习目标认知不足时,可专门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学长介绍自身经历与收获,现场为大家解答释疑,促使大家更直观地认识专业走向,更合理地规划目标,更积极地调整自我期望,不再因盲目奢望而迷茫。

(2)“班会我策划”

班会是学风建设的良好平台,也是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的基地。传统的大学生班级管理中,班会由辅导员和班委负责,学生被动参与。引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可实施学生自己策划班会的方案,由学生根据大学生阶段性思想状况,特定诸如“感父母恩,知朋友情”、“我自信我自立”、“我的青春我做主”等主题,每周让学生轮流策划班会,由此调动大家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增进班荣我荣的密切情感,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增强自身心理素质。

(3)“班级才艺秀”

挖掘学生自身特有的闪光点,调动其集体参与的积极性。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班级才艺秀,为大家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鼓励和赞叹中,彼此分享快乐,见证成长,学会珍惜,收获成就,良好地挖掘学生积极本性,追寻其内心深处的主观幸福感,引导大学生完善人格。

3.着力点:善用欣赏眼光,积极与学生沟通

积极心理学指导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的着力点就是要关注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他们积极沟通,建立信任。思政课堂和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乐观地将自己的学识、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在这场师生的互动中,使他们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包括心理健康在内的各方面得到了新的变化;出现心理危机后,共情陪伴,及时关注,积极处理,实时疏导。

三、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的效果分析

1.由消极授受变积极探索

当前在校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传统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信息量大、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模式单一,减弱了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甚至使其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思政课只是说教,无实用价值。积极心理学运用于思政理论课堂时从尊重学生自主性入手,以实践运用促理论教学,采用灵活多样、启发启迪式的教育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用多种的探索形式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提升知向行转化的实效,增强践行自觉意识。

2.由被动参与变主动策划

当今的大学生普遍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的个人作风使他们满足于个人生活小圈子,不愿接纳认同他人,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更好地打破了学生固步不前、不愿改变的状态,发挥了学生自主性在全面发展中的导向作用,积极引领学生自主、多向全面地塑造自我。

3.由修己变达人

积极心理学在运用实践中,督导学生常省自身,勤蓄内涵,多些谦卑,少些抱怨。在相互接纳与学习中,调动彼此的行为自主性。受惠于己,施惠与人,彼此扶持,把乐观、自信之气,活力、仁爱之风散播进校园。

四、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的启示

1.全面兼顾,创造良好环境

高校大学生是个特殊的、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无助。他们用另类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不足和迷茫。大学对他们来说是人生新的开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协助他们重塑自我,指导他们明辨是非,引领他们自主创造。特殊的群体,需要付出加倍的爱护和关心。

在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每位成员的心理健康程度定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不仅要调动学生个体积极自主品质,还要营造和谐的集体氛围。抛却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单一关注学生个体出现的诸如逆反、自私、焦虑、狂躁、忧郁等问题,较多地带着乐观的情绪去肯定整个群体具有的诸如幸福、积极、勇气、高尚、乐观、希望等品质,用一种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审视他们,构建培养其积极人格的支持环境。

2.利弊兼容,感受学生的需要

学生的心智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积极心理学提倡在日常学生工作中,着眼于冲突、烦恼和苦恼的积极面,致力于提升学生悦纳能力。时时予以关注,事事抱有希望,不放弃任何一个想要积极成长的学生,想其所需,解其所惑,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塑造健康人格,用自己的力量在前行的路上跌倒后再站起来。

积极心理学理论以积极解释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在大学生认知教育中引导管理者有效激发大学生内在成长动机,尊重个体理念,转变片面消极的问题应对模式,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开辟了大学生认知教育新方法和途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精髓,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实践,用积极的力量推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地深入,促使个人积极品质的塑造,共同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氛围。

参考文献:

[1]高魁.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4,10.

[2]齐晓颖.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4,4.

[3]栾海清.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15(1):64.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浅谈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
谈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