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语文课本古典诗词中的山水浅析

2017-03-29徐修彤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山水意境

徐修彤

【摘要】山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的文学是抒情的文学,山水给予了中国文人无尽的抒情的宝藏。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几十首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其中也有大量的山水作品和山水描写,我们理应去深入的探究和感悟其中的山水奥秘。

【关键词】古典诗词 山水 意象 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42-02

这里选用的语文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04年审核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或语文教材)。[1]一方面因为其中选用的中国古典诗词种类和风格较为全面,诗人和诗作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是这套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广,为多个省份使用,也被其他版本教材的编订用作参考,所以较为适合作为蓝本来研究。

当前学界对高中语文教材的研究大多停留于教育和教材分析方面,而并未走向作品的学术研究层面。事实上对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做一番学术性的研究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也能适当的加深学生对文学文本的认识,提高鉴赏能力和水平。本文将就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从山水文学的角度上来进行一些浅要的赏析和论述。

一、山水诗歌与诗歌中的山水

在分析高中语文教材古典诗词中的山水之前,首先来谈谈什么是山水诗歌,什么是诗歌中的山水。目前学界大多数学者较一致的看法是魏晋谢灵运时期产生的,以山水为独立的艺术审美形象的诗歌称之为山水诗。但是正在這之前或者以后仍然有较多的描写山水或借用山水以言他意的诗歌,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为诗歌中的山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关于山水主题的作品不在少数,其中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中国的自然环境使然,中国广阔的河山有大量的山水名胜,文人墨客游历山水时候触景生情或是抒发自己的志向;其次在山水中孕育出来的中国人独有的山水情怀,中国自古有抒情的传统,文人在观自然丰富之山水的时候自然会产生共鸣,或是隐逸,或是禅道空明等;再次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要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文化修养,在诗作中的表现就是借景抒情,借助外物来委婉的表达内心情感;还有就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文人很多时候不敢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尤其是对朝廷不满的情绪表达太过于直白,只能借助山水来进行抒情,或者借山水以自慰。总而言之,在中国这样复杂的社会文化当中,山水作为一片净土,引得无数骚客去亲近吟咏,同时也留给我们大量优秀的山水文学作品。

二、高中语文教材古典诗词中的山水

高中教材中所选的诗词作品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山水的描写和体悟,也有一部分是以山水为主体的诗词创作,不论他们是否是把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意象,在分析其中的山水时都把它们当作山水诗词来看吧。既然把它们当作山水诗词,那么不免的就要用山水诗词的分类方法给他们作一个简单的划分了:

第一种是山水抒怀:人教版诗词中有大量的作品是作者在游历大川大河时有感而作的,例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游历至此,登高亭览大江之水东流而去,感物而发,以表报国无门而郁结于心的悲愤之情。这一类的作品大多出自不得志之文人手中,既表达他们对不得志之怨,也表现了他们极愿意为国效力的决心,他们诗词中的山水大多都是作为一种情感的寄托,而非是表达山水情怀的,对这类诗词的赏析也都建立在他们抒怀的基础上的。

第二种是山水情怀:山水情怀是中国古代文人尤其是收到禅、道思想影响的文人所特有的情怀,他们借用山水田园风光来表达自己的空灵或者隐逸的情感。陶渊明和王维的诗歌就是其中的代表。人教版教材中选了陶渊明很多诗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饮酒》和《归园田居》。作者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从而更深层次的表达其隐逸的情怀。这类诗歌的评析多是就其山水境界而言的,就是从王国维所说的“有我”、“无我”之境,还有我国古代文学批评所说的“景”、“情”、“境”三个层面来看的。而在人教版教材中所选的几首山水田园诗多是达到了境的层面,他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在“有我”、“无我”之间来分了。

第三种是山水明志:高山、大海多是古人用来表明宏志的意象,他们通过对高山的巍峨,大海之广阔来表达自己鸿鹄之志,这类诗歌在人教版的教材中也有所体现,像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作者通过对大山的吟咏以及登顶的视野宽阔的感慨来抒发攀登人生顶峰的志向。这类诗歌在评析时要注意所用意象和情感的联系,以及诗人的情感格局,学习的自然是其中的精神。

第四种是山水抒情:山水抒情和山水抒怀极易混淆,由于情怀一词两者之间也有一些交叉之处。这里所说的抒情主要是抒发个人情怀的,在古诗词中大多是体现在乡关之思还有闺怨。李清照的《醉花阴》还有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在学习这一类诗歌时候除了要感受其中美,还要理解诗歌意象与表达情感的关系,像“春风又绿江南岸”之前的很多种写法,最后王安石将其定为“绿字”,这就是诗歌意象的锻炼,以求其神。

第五种是离别赠友:古代交通很不发达,离别可能就是永别。文人之间惺惺相惜,别离之时常会留诗纪念。小时候我们学的李白的赠汪伦,就是单纯的答谢诗。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诗歌像白居易的《琵琶引》还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居易这首诗一方面是和友人告别,其中也是在叹息自己被贬;而王勃的诗歌意境开阔,格调也不低,诗歌工整的对仗句,使得诗歌的文辞也无懈可击,他在表达离别的伤感时候不忘了宽慰朋友几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多好的句子,多么开阔的胸襟啊。学习这样的诗歌就是要学习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意境。

上面谈到的是人教版课本里所选诗歌中山水诗歌的几种不同功用,当然也有其他的一些诗歌,比如说柳永的《望海潮》就是一首干谒词,他写这首诗歌主要目的是用来夸赞钱塘太守的,当然其中最主要还是描写杭州繁华景象,市民的生活风土人情的。应该知道的是,虽然我们做了这样的分类,当然不是说诗词中的功用的审美就是这样机械的划分了,那样还这么会说诗词表达意象多样情感丰富呢。事实上各种现象经常会在同一首诗词中相互交叉使用,多种表现方法和情感的并存造就了我国古典诗词的意境深远的美。下面就从高中课本中挑选一首作品做一下浅要的分析。

三、《梦游天姥吟留别》[2]

下面来看一看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吧。这首诗是出自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作品,是一首记梦的游仙诗。什么是游仙诗呢?就是吟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作,多是表现诗人希望隐世求仙的情怀。但是李白的这首游仙诗真的是用来表明自己将欲隐居求仙吗?后面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其实是一个起兴之笔,给全诗奠定了玄幻的色彩;“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这才是将诗歌的主题引入,后面着墨描绘天姥山之高大险峻。“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里前面一句用五岳和赤城山和天姥山相比要矮,到底矮了多少呢,在极度夸张的直说天台之高有四万八千丈,但是在天目山面前那简直是矮小的欲要坍塌。这是李白诗歌浪漫的地方,该要豪情的夸张之处从来不会吝啬。若要说诗歌美在此处却不是这样的,诗歌之美在于诗人虽在说天姥山之高却未着墨半点来直接描写,而是使用了比较和衬托的手法将天姥山高耸挺拔的景象表现在我们面前,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随之也和诗人一起入了梦境。后面很大一部分是些诗人梦中之境的: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失向来之烟霞”,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镜湖,到达剡溪,看到谢公所住之处,碧水清猿,景色十分幽静。此处是用了一个典故,东晋的谢灵运喜欢游历山川,是写山水诗的大家,他曾今就来过剡溪这个地方,还写过一句诗是:“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正和李白此诗相应呢。

接着,又写:“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是写登山的,诗人登上天姥山之巅,海日正在半山腰上涌起,只听天鸡在空中鸣叫。这样的景象开始越发的奇幻了。后面直接引向了幻境的高潮,正面展开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是说山路宛转没有方向,只能缘壁而行,天色忽然暗下,熊咆龙吟,就连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黑乎乎的云天欲要下雨,水面升起蒙蒙的烟雾。多么奇幻的景象啊,丰富绮丽的想象不禁想起楚辞当中的描写,节奏有声,极大的增加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沉郁的景象在这里,再一次的峰回路转:“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惊天霹雳劈开了高耸入云的山峰,打开了通往洞天奇境的大门。洞天里面别是一番景象,不见天际的云天里,日光照耀着金银楼台。诗人接连用了四个四言短句,铿锵有力,把天门开启时的雄伟壮观的气势表现的淋漓尽致。天门开启后的景象也和前面沉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开启之前昏暗欲雨,开启之后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前者为后者起了烘托之用,在诗歌的色彩气势上也形成了明暗对比和由低沉至高昂。奇幻的景象到此并未结束,天门打开了看到仙人们依次出场的景象:“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诗人多么大胆的想象,彩虹为衣风为马,山林王者的老虎到了这里倒成了鼓瑟的宠物,凤凰也成了拉车的车夫了,仙人密密麻麻纷至沓来,仙人争先恐后的来干嘛,不就是迎接诗人的到来嘛,可见诗人胸怀之大。梦境至此就达到了高潮,诗人用他毫无拘束的想象,描绘了一番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游仙登天的“所见”景象,读至此处恍若身临仙境。

但好梦至此戛然而止:“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惊然梦醒,什么烟霞凤车,虎鼓彩衣,唯有枕席还在,诗人孑然长叹。诗歌也从高潮开始低落下来,从梦中回到了现实。后面又告诉了读者写此梦境的缘由,到了这里才知道原来这场梦它的深意。“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间的欢乐不正好似这梦中仙境,如东流之水不见复回啊。这种对人生的消极伤感的避世情绪,是诗人在政治上受挫后希望在山水游仙中找到寄存的安慰。当然不能单单看到诗人避世的消极情绪,更应该看到全诗的主旨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所表现出的对人生不屈服的精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以及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复杂的积极的富有反抗意味的。

那么前面所列举的那几种山水诗歌主题的分类在这里又有那些体现呢?首先是借山水抒怀和借山水抒情,李白在这首诗歌中大量的描写了梦境中虚幻的景物,他用沉郁的景象表现了上层社会的黑暗,以及自己行至高层却不得志的郁闷心情;用天界的宏大的壮观的绮丽的景象表达自己的山水情怀——修道游仙。且最后也点明写此诗的缘由,赠别友人,告诉他自己将要远行游仙。也表达了自己伟大的志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不为高官厚禄,不屈王权淫威。景物在诗歌中既是用作比兴,有是用来寓情,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山水情怀。景、情、境三境俱全。诗歌文词华丽,想象豐富,韵律和谐,放纵自然而不淫乱,这样的诗作也只有李白这样的诗中仙人才能作的出来。

李白是一位极具豪情和胸怀的诗人,他的山水诗歌绝不会情愿局限于表达自己的山水情怀,或是简简单单用来抒发某种情感。他的这首古乐府诗歌就是用他毫不拘束的想象,来表达他自己内心极为复杂的情感和心之所向。

四、结语

对山水文学的赏析远不止于山水意象和它的创作手法上的分析,重要的要去理解山水诗歌中的山水所表达的的深层含义,我们感觉到美,感觉到温婉的狂放的,我们就要去找寻有这种感觉的缘由。更重要的是要在诗人的山水中读懂诗人所要营造的情境和意境,看到了景,读出作者此刻的情,然后再去细致的解读作者此刻表达的思想性的东西。就像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说的参禅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读诗也是要这样的。

山水景物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据的重要地位,还需要慢慢的发现和赏析。高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诗词中大量丰富的山水意象更是值得细细的品味,所举的例子和评析完全是用粗浅的观点和理论为大家开辟一条道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人认识和加入到对高中语文课本古典诗词中的山水的欣赏和品味当中来。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版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典诗词散文欣赏》第35页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山水意境
空蒙山水间
《山水间》
山水朋友
春色满园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一朵花的意境
山水聚秀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