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体校品牌定位及发展

2017-03-29梁玉明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期

梁玉明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升,各级体校日渐显露出若干发展疲态及困境,新时期体校亟需调整品牌定位及自身发展走向,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体校定位 学校品牌 教体结合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17-01

为适应多元化市场经济体制需求,优化和拓展体育运动学校生存的发展空间,盘活办学资源,谋求更多的发展和机遇,亟需调整明确体育运动学校定位及发展走向。

一、发展人无我有、追求个性突出,打造体育运动学校品牌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结合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发展与完善,我国教育市场和教育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各类体育学校作为教育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必须有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和品牌价值意义,有目的、有计划地去保護品牌,充分挖掘品牌的价值,发挥品牌的作用,才能在教育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得以确立生存发展空间。

各级体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具有良好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和体育特长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确立体育学校品牌的定位,应结合自身地区与人才培养优势,以培养传统特色为重心优选项目,优化资源,突出自身体育特长,如侧重发展为重竞技项目,或水上项目,或球类等特色项目体育学校,打造成区域专项特色项目体育后备人才训练集散学校,利于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优秀专项人才。

二、发展人有我优、延伸自有品牌是体校发展转型和整体实力提升的必然趋向。

当今世界竞技运动金牌的争夺主要是科学与技术的较量,而科技的较量又归结和依赖于教育的竞争。未来的竞技及其教育必将向知识、信息、教育和科技投入高的智体型方向转变。未来竞技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重视充分开发运动员的智能潜力。因此体校也应随着校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公众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完善,为使体校特色品牌更有优势且具发展生命力,其中解决体校最为迫切的学训矛盾,是体校发展转型和整体实力提升的关键瓶颈。

现各级体校均在注重文化授课为主的同时,结合随队授课、节假日集中补课、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使运动员的正常教育不受到影响。对于经常长时间在外训练、比赛的运动员,实行“弹性学制”和“长学制”即在学制上允许学生运动员简短或延长学年,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在训运动员单独成立班级授课和退役运动员插班跟读。也可发扬科技优势,采用自学考试办法或利用网上远程教育等方式来进行。

广东省亦已率先投入开发编写适合竞技体校学生专项特点的改革课程教材,尽量让文化课内容与体校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得到师生及家长的共鸣。还有以南通市教体结合的培养模式成功案例,将地方业余性质的体校搬迁至各具条件的级别学校中,在学习和训练上为运动员提供保障、实现真正的回归。在对教体结合培养模式培养上也有提出了创办新型的办学模式,将社会和学校相结合办学加入社会鼓励机制来解决存在的问题等等。这些种种做法都为更好贯彻落实国办发23号文精神,加强重视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探寻适合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多元化培养发展途径,对现有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途径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完善,延伸优化体校品牌,为构建新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实践与理论支撑,具有现实意义。

三、发展人有我优、实施品牌战略,是体校后备人才培育生产力的提升及促进体校区域均衡发展的最佳选择。

我国体育人才竞争源头在于后备人才生源和师资的竞争,是资金投入和政策优惠的竞争,提升体校品牌形象有利于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体育学校实施品牌战略更有机会获得更多优秀生源,使体校在教育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在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中心的前提下,体校可将体制内外优势整合起来合作办学,挖掘现有资源潜力,扩大优质资源,契合体育产业化发展,促进自身办学与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如打通院校输送路径确保学生学训并进解决后顾之忧,校企联办推动产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形成新的教育服务能力,实现教学与企业对口衔接,达到校企合作的双赢。现今基础教育办学已相当重视品牌化战略,如江苏宝应县政府利用名牌公办学校的品牌,吸引投资逾两亿元,新增3所高品位的学校;全县基础教育的办学层次得到大幅度提高。遏止了优秀师资外流,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加盟,使全县教师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放大了名牌学校的品牌效应,吸引了宝应周边地区学生到宝应就读,扩大了宝应县的知名度等。这些做法均可借鉴移植。

体育运动学校品牌定位及发展走向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审时度势,才能在不断变化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校在保证政府资金的稳定注入同时,更多地应放在对社会资金的筹集渠道上,积极开拓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寻找企业与体育的合作契机,融入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以促进自身成长,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教育领域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赵权忠.我国学校竞技体育体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2]张光义编著.《品牌学校构建与传播》,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