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的文物保护与利用思想

2017-03-29李学嘉邹伟华邹芙都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利用

李学嘉,邹伟华,邹芙都

(1.西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重庆 400715;2.湖南省衡阳县第六中学,湖南 衡阳 421000)

论习近平的文物保护与利用思想

李学嘉1,邹伟华2,邹芙都1

(1.西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重庆 400715;2.湖南省衡阳县第六中学,湖南 衡阳 421000)

习近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强调文物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文物部门对文物需心存敬畏,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引导全社会形成合力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坚持保用结合,合理适度利用文物,通过加强对文物历史价值的研究,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文物保护成果能够在文化教育、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惠及群众,并且以文物资源为载体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习近平同志关于我国文物工作的深入思考,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文物保护与利用思想体系,为我国新时期文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文物;保护利用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①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 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时发表的讲话。习近平同志认同和赞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所发挥的宝贵作用,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根’和 ‘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201。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正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与历史使命。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与利用始终为习近平所关注和思考,并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文物保护与利用思想体系。

一、习近平关于文物保护与利用意义的思想

历史文物是中国历史的活化石,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历史文物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华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当代文化软实力的承载实体之一。历史文物具有不可复制性,因而可谓是中国文化最为宝贵的财富和传统文化的结晶。我国是文物大国,文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价值极高,在数千年中,经历了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能够保存到今天实在不易。作为一种直观的教育资源,历史文物对于我们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文物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负责,只有妥善保护好文物才能对得起后人。“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②2000年1月1日习近平对万寿岩遗址保护所作的批示。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习近平对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意义作了深刻论述。

(一)保护历史文化和历史遗产是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使我们能够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文物正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见证者。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和经济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的力量,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维系民族感情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合理适度利用文物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合理适度利用文物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正如习近平以浙江的经济发展为例指出:“浙江是文物之邦,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名人群星璀璨,文化精品琳琅满目,文化样式异彩纷呈,文化传统绵延不绝,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有利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政策并无特殊、陆域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省份之一,其深层原因,就在于文化的力量,在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于浙江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文化传统。”①2003年7月18日习近平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合理适度利用文物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展示文明大国形象

郑樵在《通志·总序》说:“金石之功,寒暑不变,以兹稽古,庶不失真。”历史文物能够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的延绵不绝的文明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习近平提出,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202,这里的精神财富就包括我们民族不断创造出的历史文物。合理利用文物,能够让人们直观感受到民族文化,也能向世界展示我们深厚悠长的历史根脉。

当然,我国当今文物保护也存在诸多困难和不足。习近平指出:“近年来,我国文物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也不断提高,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又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②2016年4月12日习近平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对文物工作所作的指示。首先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法制观念有待提升,相关法规体系还不完善,不但文物执法力量薄弱,还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盗窃盗掘等文物犯罪也屡禁不止。2015年,国家文物局共接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盗窃、盗掘案件16起。国家文物局督察司数据显示,2015年,共接报各级文物行政部门、文物执法机构立案查处文物行政违法案件142起。2016年3月,国家文物局发布《文物行政执法与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的通报 (2015)》,对2015年全年文物安全与行政执法工作和督办查处的文物案件 (事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一些文物常因自然人为因素遭到破坏,火灾等事故多发,这说明相关单位的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另外,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的矛盾日益显现,很多地方在搞经济建设时无法妥善处理当地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很多文物被破坏。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企事业单位侵占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破坏文物历史环境风貌,甚至破坏文物本体。在错误政绩观的驱使下,一些地方或大拆大建、损毁文物,或破坏古建筑、搬来洋建筑。这些令人担忧的现状,要求我们不断推进文物保护工作。

二、习近平关于文物保护措施的思想

习近平指出,保护文物就是要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之路。如何走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之路,习近平构建起了内涵丰富的文物保护思想体系。

(一)提高对保护文物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保护文物的认识,切实领会文物保护在文化发展和文化软实力构建之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学习文物保护对地方文化构建和旅游开发的宝贵价值,杜绝文物保护无关政绩、文物保护不是当前必需工作的错误认识,切实履行责任,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文物保护方面做好带头作用和指挥工作,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二)要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能将具有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的历史建筑通通扫荡了。有的新农村恰恰是要保持历史原貌的古村落,如兰溪的八卦村等,就是要保护它的原貌,体现它的历史美。”[2]324在旅游开发时,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绝对禁止破坏性开发,加大投入,将传承和保护历史始终放在重要的位置。“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③2013年8月习近平在一份关于河北正定古城情况的报告上所作的批示。“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④2013年11月习近平对筹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报告所作的批示。,发展古城古建筑的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虽说我国现代化的实现一定会经历城镇化,然而一旦为了城镇化的发展而放弃了对文物的保护,那所做的一切建设都是丧失灵魂的。当然,经济社会也要发展,不能只一味强调保护文物就忽视了社会发展,二者都是不可取的,所以探索出一条文物遗产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相协调的发展道路是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不断追求和探索的。

(三)加强对文物的保护

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①2016年4月12日习近平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对文物工作所作的指示。“加快抢救速度,加大保护力度,抢救为主,保护第一。对文物项目的维修做到保护第一、修旧如旧,质量第一,进度服从质量……以事业为主,产业为辅,虽然文化遗产中有一定产业因素,如文物拍卖、艺术品交易等,但主要的还是事业。所以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保护、抢救,更多的是花钱,而不是赚钱。”②2006年6月10日习近平在“文化遗产日”调研时的讲话。要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在政府投入为主的同时引入民间资金,并且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文化遗产保护,使全社会共同参与其中。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独特的传统气质,才能传承下去。”[2]325“要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文化遗产保护,通过展示、演出和媒体等各种载体向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倡导珍爱文化遗产的文明之风,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进而更好地熟悉中华历史,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不断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③2006年6月10日习近平在“文化遗产日”调研时的讲话。

三、习近平关于合理利用文物的思想

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合理适度的文物利用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展示文明大国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物保护是合理开发文化资源、利用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前提,文物的合理利用也能够给文物保护提供必需的经济资源,两者互利共赢,良性发展。只有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文物开发和利用之中的关系,才能够真正实现文物保护为当代社会服务,“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④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的讲话。。

(一)加强文物研究,让文物说话

要系统性地、科学性地加强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⑤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让文物资源开口说话,从文物资源之中挖掘蕴含其中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作为中国数千年优秀文化的实物承载,文物资源无声地诉说着中国千年来的文化故事,其中以仁爱为核心,以讲民主、求团结、追求正义、崇尚和平的文化理念与今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谓是不谋而合的,有助于树立“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⑥2014年2月习近平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的时代观念。继承和发展中国数千年文化传承之中的精华与光荣历史带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⑦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3]161

(二)使文物保护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1.将文物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通过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创造实实在在的载体,寓教于乐,入脑入耳,深入人心,潜移默化。”⑧2004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嵊州市调研时的讲话。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各级文物单位要盘活馆藏文物资源,深入研究和充分阐释各类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用主题展览等多种方式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内容很多,有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任何内容的文化建设活动,都应注意活动的方式和手段的运用。没有能为别人所接受的方式和手段,思想性就无从体现,宣传教育活动也就无从落实,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这个道理。”[4]23所以在利用文物资源发挥其宣传教育功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能表现思想性,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流于形式;二是要有群众性,脱离了群众的形式,不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三是要少花钱,多办事,多讲经济效益,铜钱扔到水里也要有几个响声;四是要合乎大家的口味,不搞曲高和寡。”[4]2同时,要充分发挥抗战文物作用,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确立的抗战纪念设施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应当受到严格保护。辽宁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迅速落实对阜新 ‘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的维修改善工作,尽早恢复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明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主管部门责任,对国家确立的抗战纪念设施进行一次排查,有类似阜新情况的,务必抓紧进行维修,切实做好保护、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①2014年9月习近平对一份反映辽宁阜新“万人坑”遗址遭破坏的报告所作的批示。不但辽宁须如此,全国亦然。2016年6月,中国文物中国博物馆协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网上平台正式上线,近几年来,多家博物馆也陆续建立了“云平台”,集展讯推送、智慧讲解、本馆活动、服务咨询与一体,这些手段都能使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利用文物资源。

2.继承精华、摒弃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1]203这就是“要鼓励文博单位拓展经营,统筹规划,有效挖掘文物价值,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深入发掘文物资源,开发文博产品,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开发”②2006年6月10日习近平在“文化遗产日”调研时的讲话。,使文物价值可以在创新观念的引导下通过符合时代需求的设计焕发新的光彩。目前,“故宫淘宝”“中国国家博物馆天猫旗舰店”等网上商店备受追捧,相关文创产品收入上亿。中国文物信息网推出“文创之窗”等栏目,湖北省博物馆举行的“中国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联展”,都表明了文博创意产业在新形势下的迅猛发展。

3.要发挥文物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文化旅游是当前旅游项目之中的新兴和热门,积极发展和开拓以文化为主导的旅游产业和以文物为核心的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可以增加当地旅游资源的内涵、拓展旅游产业的产业链,带动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推动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转型和群众增收与创业。“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贫困地区往往文物资源总量大、类型丰富、保存完整、价值突出、特色鲜明,文物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加强贫困地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不仅是历史责任,当下也可以在提升区域历史文化形象和知名度、满足和丰富当地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上助推扶贫脱贫,更重要的是文物部门通过博物馆建设和专题展览,推进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实施,整合贫困地区文化、文物、自然生态等资源优势,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展现贫困地区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和现代进步,使人们了解本地历史,形成文化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革命精神,坚定贫困地区脱贫的信心;通过加强大遗址保护和文物修复工程建设,优化文物周边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合理适度利用文物资源,积极发展文物旅游和文博创意产品开发,吸引外来游客和关注,发展群众致富项目,带动群众增收。”[5]

(三)用文物加强文明交流借鉴,传播中华文化

以文物保护和开发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大力推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帮助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为中国的“走出去”添砖加瓦。“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③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演讲。,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用具有中华民族特性的先进文化丰富世界文化宝库,同时更好地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 ‘走出去’,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④2005年4月29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22日,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举行的“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开幕仪式上,习近平为这次展览题写了重要的序言:“这次展览展出来自中国27家博物馆的450多件精美文物,从多个侧面展示中国汉代多姿多彩的社会风貌,传递中华民族不断进行文明创造的智慧结晶。从这份中国文化珍贵遗产中,法国和欧洲观众能够更为形象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①2014年10月习近平为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写的序言。从丝绸之路文物展、中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展到神秘的三星堆文物展等一系列文物展,文物展览正日益承载着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推动者和宣传名片。用文物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不但能够推动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还能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大国文明。

四、习近平文物保护与利用思想的发展脉络

综观习近平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讲话,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文物保护与利用思想经历了“保护——保用结合——保用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中国梦相结合”的发展脉络。1982-1985年习近平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期间,针对一些文物保护措施不力的现象严肃指出:“我们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②习近平在正定县隆兴寺院西侧,看到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撰写的名碑“本命长生祝延碑”上沾满泥土,缺乏保护,当即找到主管领导并提出严肃批评。这体现了“保护文物才是不愧对后人”的思想。为了更好地保护当地文物,他任命了党外人士贾大山为文物局局长,从而使正定县的隆兴寺大悲阁、天宁寺凌霄塔、开元寺钟楼、临济寺澄灵塔、广惠寺华塔、县文庙大成殿等重要的历史文物得到了完善的修复。1985-2002年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提出“要放弃一时利益换历史”的思想,对福州市内的名胜古迹以政府为主导进行了挂牌保护,指出“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③2000年1月1日习近平对万寿岩遗址保护所作的批示。,从而保护了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等。2002年习近平特地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着重指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6]1重申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习近平对文物的价值有深刻认识,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认为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并身体力行推动文物保护和抢救工作,推动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2002-2007年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的文物保护思想进一步发展。2003年,他强调“杭州应在保护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明、弘扬历史文化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做得更好”[7]29,指出地方经济发展要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协调,“‘推陈出新’而不是胡乱 ‘拆旧建新’”[7]79,对提升文物保护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并指出要将文物资源合理利用,形成了保用结合的思想。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④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认为文物的合理利用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2014年,在北京考察时他提出了“要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⑤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保护文物也是政绩”⑥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对一些地方将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对立起来的行为提出警示:“如果说以前无知情况下的不重视还可以原谅,那么现在有认识情况下的不重视,那就是意识问题、政绩观问题。”在2016年4月12日文物工作的指示中再次明确提出。的思想,表明了习近平坚决保护中国优秀的历史文物和重要文化遗产的决心。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习近平指出:“要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⑦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演讲。在批示有关辽宁“万人坑”遗址遭破坏的报告中提出,要充分发挥文物“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⑧2014年9月习近平对一份反映辽宁阜新“万人坑”遗址遭破坏的报告所作的批示。,积极推进文物的合理利用。

近年来,习近平将进一步将文物保护利用与实现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紧密相联,在国际国内不同重要场合多次发表论述,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2015在西安调研考察西安博物院时,提出了“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⑨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到陕西省西安市调研时的讲话。在2016年的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国务院的保护文物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并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从而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①2016年4月12日习近平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对文物工作所作的指示。习近平文物保护利用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的思想,将文物保护与利用思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习近平的文物保护与利用思想体系,凝聚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表达了对中国优秀文化精华和历史文物坚决保护的历史文化观念,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尊重、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正确态度的体现,也是对全国各界加强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关注的重要指示。在习近平文物保护与利用思想指导下,中国社会各行各业普遍加强了对保护历史文物的重视,各种文化保护的相关活动普遍展开。各地各级文物单位积极举办的主题展览,特展、联展等应接不暇,文博类期刊越办越多、越办越好,在“互联网+”环境下文物的科普工作也更加富有实效,国际交流也更加频繁,我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了巨大实效,并且将持续蓬勃发展下去。习近平在此项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表率和带头作用,他对中国文化的热情和对中国文物保护一以贯之的坚定态度为各级党委政府负责同志、文物工作者和全社会做出了榜样,他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也为新时期文物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5]长韦.以文物保护利用助推精准扶贫[N].中国文物报,2016-04-26.

[6]曾意丹.福州古厝[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7]习近平.加强对西湖文化的保护[M]//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庆 来]

G26

A

1674-3652(2017)01-0057-06

2016-12-10

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创新团队项目(SWU1509104)。

李学嘉,女,甘肃兰州人。从事出土文物与历史文化研究;邹芙都,男,湖南衡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学研究。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文物利用
文物的栖息之地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