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融合的高技能艺术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17-03-29李程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高技能艺术设计校企

李程飞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4)

校企融合的高技能艺术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李程飞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4)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家对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度不断上升.然而纵观我国现代设计教育历程不难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相关领域方面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高校所开设的设计课程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基于此,开展对校企融合的高技能艺术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以为各大高校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中提供一定的借鉴,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企;创新型;设计;人才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数量的与日俱增,高校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如何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提高学生的满意度,是每个高校值得深思的地方.当前,很多高校也已转变了传统的育人思路,紧跟时代潮流,引入了艺术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吸引更多有志向、有梦想的年轻人,最终为社会培养出优秀合格的接班人.然而由于我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受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高校所开设的设计类课程中还存在很多弊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究校企融合的高技能艺术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寻求有效的育人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久、有序发展.

1 校企合作下高技能艺术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标准

1.1 较高的综合素质

当前,社会中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不单单只是对技能的考评,很多企业也非常注重人才的综合素养高低.一个综合素养高的人才,必定在工作中能严格要求自己,能以激情饱满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工作责任心强,高效率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通过大学几年的学习,不仅可使受教育者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不断提升,而且在综合素养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这些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都是至关重要的.

1.2 合理的素质结构

合理的素质结构所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多,既有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察,也包含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高技能艺术设计类创新人才而言,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以及较高的综合素养,能够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将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机融合,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这样所培养出的人才也才能真正成为复合型人才,在社会中才能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

1.3 较强的认知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不仅要求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而且也应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对待某一事物能够从多个层面、多角度去深入理解,找出事物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所以,高校在高技能技术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与发散性思维,教师在课堂中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平台,比如可借助某一实例让学生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之间可实现资源的共享,对提升他们自身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1.4 良好的社会适应力

相比于其他专业而言,艺术设计类专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较为严格,比如看待某一事物,需要人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能从多个层面对某一事物进行分析,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够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去处理一些突发事件,适应社会能力强.因此,高校在艺术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紧跟时代潮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让学生能真正学有所成,在工作中也才会施展才华,不断提升.

2 艺术设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特点分析

2.1 工业设计方向

工业设计专业主要是借助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生产或者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设计过程.针对工业设计专业而言,高校应从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待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后,教师应提供一定的实训场地,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活动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使各方面综合技能得以提升.

2.2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环境艺术专业对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较为严格,其中众多的项目活动大都是通过案例等实践活动呈现出来的.所以,对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大学期间,应重视环境空间能力的培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科学有效的判断.

2.3 动漫设计方向

动漫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则看重的是意象思维能力的提升.意象思维指的是设计师们经过精心策划后,选择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意象,并借助一定的艺术方式进行加工后,用它们来表达某一主题思想.这就需要动漫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在课堂中教师应做好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他们的视野.

2.4 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中,视觉传达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利用文字、图片等多种视觉感官来进行情感交流,并传递相关信息.该专业的学生通过长期的思维训练,在处理问题时能够以审视、全新的眼光去评判,对学生们后期步入社会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2.5 服装设计方向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装特色,从服装服饰中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审美观以及时代的精神风貌,而服装所表现出的诸多特性离不开服装设计师们的匠心独运.在服装作品的展示中也能让人们了解到设计师的文化素养高低,优秀的设计作品无不饱含着设计师的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3 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

3.1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步时间晚

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高校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方面的起步较晚,比欧洲一些国家晚了近一个世纪,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国家的一些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美术学院,并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开设了诸如室内设计、园林设计等与设计相关的课程.由于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较少,在初期,艺术设计教育中往往是借鉴西方的教育理念,并没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这使得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受到重重阻碍.

3.2 学校设计课程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

当前,还存在很多高校在设计课程的设置中存在种种问题,比如课程内容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课堂内容与实践教学完全脱轨;教学中方式单一化,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课堂效果微乎其微,上述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学生设计知识的掌握.

3.3 专业师资力量较为匮乏

随着社会对设计人才需求度的不断上升,很多高校也专门开设了设计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纵观我国的设计行业不难发现,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低下,有的人员并不是真正喜欢设计,而只是随大流,由于兴趣不足,专业欠缺,严重制约着自身专业的发展.此外,大学设计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体系也较为传统,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的出入,致使所培养出的学生适应能力差,很难胜任工作.还存在有的高校并没有专业的设计团队,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课堂的实效性.

4 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基本思路

4.1 创建实践培养基地,理论与实践教学应有机结合

可借助地方优势与企业创建联合培养基地,构建校内外多渠道的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学校也可将部分课程移入到教学基地中开展,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施展平台,为步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4.2 改变课程内容设置,调动教师的主动性

教学课堂效果的高低与教师教学积极性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处在飞速发展的当下社会,设计理念也较之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有的设计教育模式已很难满足现代设计发展的相关需求,因此高校应转变课堂模式,鼓励任课教师与学生走出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扩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此外,高校也可结合实际情况,增设多门类的选修课程,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其中,让学生的综合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4.3 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进课堂,增加互动环节

在课堂中,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而获取的,但大多数教师对理论知识可能掌握的非常透彻,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学生在实践指导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因此高校可聘请一些业内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让他们担任学生的实践讲师,解答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困惑.在提出问题以及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也能让学生对知识有更透彻的理解,对他们后期的学习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4 专业教师带薪体假制,通过实践提升自身技能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校教师也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此外,作为设计专业教师来说,也绝不能固步自封,因为设计理念会不断更新与变化,教师自身只有掌握先进的理念,课堂中才会张弛有度,因此,高校应鼓励教师到与学校合作企业前线去学习,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来完善自身的知识框架,为学生的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4.5 增加交换生学习机会,扩大学生国际视野

与其他专业存在一定的差异,设计专业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也非常看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而很大高校针对设计专业四年大学生活,会选择两年带学生出外考察,扩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与国外一些院校构建长久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定期选派一些优秀学生去学习,让他们增长见识,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以便步入社会后能更快的融入到集体环境中.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处在发展迅速的当下社会,高校应转变传统的观念,在人才培养方面应与时俱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丰富设计专业学生的课堂内容,与社会接轨,与企业进行合作,使所培养出的学生能为企业所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李艳妮.关于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7(06):133-134.

〔2〕潘熠龙.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文学教育(下), 2017(03):184.

〔3〕刘小斌.探析创新人才培养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实践[J].现代装饰(理论),2016(07):281.

G645

A

1673-260X(2017)07-0196-02

2017-03-20

猜你喜欢

高技能艺术设计校企
《星.云.海》
《花月夜》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