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解读与个性化诵读

2017-03-29吴霞

文理导航 2017年4期
关键词:唐诗宋词读诗诗词

吴霞

黄厚江老师提出本色语文的主张,倡导“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那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材应当以怎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呢?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化学科,诗词是一门艺术。以语文的方法教诗词,我认为关键是读诗。

读诗的关键在一个“读”,“读”既是指朗读诵读,也是指品读解读。所以我认为《唐诗宋词选读》应当是多元化解读与个性化诵读的结合。

多元化解读建立在“合理误读”,的基础之上,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在谈及阅读时认为,所有的阅读其实都是基于读者体验的“误读”,而所谓的“误读”恰恰是一种创新的多元的文本解读方式。对于诗歌更是如此,诗歌是诗人个体情感的抒发即“诗言志”。那么要理解其中的意蕴就必须还原其社会和自然的背景以及诗人的个性,这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中无法客观地呈现,而学生根据其自身的生活体验来解读诗歌是应当给予肯定的。比如《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教材注释,卷帘人是侍女,而“知否”句则是李清照对侍女而言;而今人提出一种新的观点,认为卷帘人为丈夫赵明诚,那么“知否”句则是李清照对丈夫而言。但是无论是侍女还是丈夫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都是无法真切地去理解的,所以有学生就提出“卷帘人”是词人自己,而“知否”句则是李清照自言自语,学生提出的依据就是“浓睡不消残酒”说明李清照正处于半睡半醒之间,恍恍惚惚依稀记起夜里的风雨,心里却又惦记院里盛开的海棠,一厢情愿地认为“海棠依旧”,小心翼翼地卷起窗帘发现“绿肥红瘦”,所以自问自答更显得她娇憨。这样的解读合乎情理,能够自圆其说,这就是合理的误读,是在读诗教学中应当给予鼓励和提倡的。而事实上在宋词中其他的“卷帘人”也大多指自己,比如辛弃疾的《生查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必须要强调的是“误读”的前提是“合理”,“合理”是指要合乎常理,言之有理。如果把“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理解为时间流逝,世事变迁,就是不合理的,应当指导纠正。多元化解读是建立在读者体验基础之上的理解,具有创造性,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从而也就赋予了诗歌一定的时代意义。

解读诗歌还需要总结归纳诗人的情感,王羲之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人的情感总有相似之处,总结同一类诗歌的情感,有助于理解同题材的诗歌;总结同一人的诗歌情感,有助于理解该作者的情感;總结同一时代的诗歌情感,有助于理解时代精神,而这些情感的累计便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诗歌对于中学生的意义之一。

诗词是语言艺术,需要诵读,归有光曾“冥然兀坐,偃仰啸歌”,诗歌需要在诵读中寻找心灵与语言的契合。如今诗歌教学重内容的理解而轻语言的品读,这正是诗歌教学的缺失。钱梦龙先生提出“以教学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体现在读诗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人一策个性化诵读指导,学生是个性的主体,每首诗对学生的体验是不同的。这也是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中的体现。

从学生角度出发,个性化诵读指导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和兴趣爱好选取不同风格的作品,性格开朗乐观自信的学生重点准备《山居秋暝》、《横塘路》,指导他们读出恬淡闲适的意境;沉稳冷静的学生重点准备《兵车行》、《燕歌行》等作品,指导他们读出诗人经世济民的志向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为敏感内向的学生准备《醉花阴》、《浪淘沙令》等作品,指导他们读出诗人悲凉忧愁的情思;为冲动好动的学生准备《满江红》、《将进酒》等作品,指导他们读出奔放飘逸的气势。将全册《唐诗宋词选读》教材分成若干小组个性化指导诵读不仅提高了积极性,而且贴合了学生们的性格特性,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音韵美是诗词的重要特性,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是诗词被历代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诗词的音韵包含平仄、对偶、押韵、停顿、语调等方面。那么从文本角度出发,个性化诵读指导可以根据不同作品的风格制定朗读策略,比如《扬州慢》,需提醒学生低沉慢速,以体现词人沉重的黍离之思;“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需读出沉郁愤慨;尤其是《将进酒》以情感变化为线,由哀到欢到狂到悲,这一系列的情感必须经过诵读才能有滋有味。

在此基础上可以发展出唱诗,诗词具有音乐性,是可以配乐演唱的或者说只有配乐演唱才能更好地体会其音韵美,实际上在不少高校社团组织唱诗活动社会反响良好,所以在《唐诗宋词》诵读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适当地结合民族音乐和流行曲调组织唱诗活动来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并激发其对诗歌的兴趣。与此相近的是画诗活动,不仅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很大一部分的诗歌具有图画美,诗人通过意象勾勒画面来渲染氛围,营造意境。比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满山路,枳花明驿墙。”就是一幅绝美的图画,那么通过画诗,将抽象的诗词以具体而又个性的方式表达出来,能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也符合个性化指导的要求。

《唐诗宋词选读》教材是对经典诗词的选辑,只有在教学中“以语文的方式”来对待才不至于暴殄天物,多元化的解读和个性化的诵读,以读诗、唱诗、画诗的个性化方式和以多元化解读的态度才能最大程度地开发教材,提升学生鉴赏水平。

猜你喜欢

唐诗宋词读诗诗词
补唐诗宋词组佳句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读诗的窗口
探析唐诗宋词中红色表示的意象
看花的人回过头来读诗
罗贯中与施耐庵(下)
唐诗宋词里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