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源市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7-03-29邢帅军潘进军牛景景贾晴蔚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4期
关键词:济源市农技基层

邢帅军 潘进军 牛景景 贾晴蔚

摘要:济源市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按照全国基层农技推广改革的要求,济源市加快建设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对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如何充分发挥公共和公益性职能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文重点介绍了济源市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的建设规划、发展现状及取得成效,并剖析了当前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发展的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为全面提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2012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技术推广需做到“一个衔接两个覆盖”。“一个衔接”就是让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两个覆盖”,一是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要覆盖到所有的农业县(市、区、场),二是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的项目要覆盖全部乡镇,从而确保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办公有场所、工作有经费、下乡有工具、服务有手段。

1济源市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规划

1.1根据河南省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总体规划,全省有130多个县(市、区)参与基层农技推广建设项目实施,分两年完成。其中2012年实施13个省辖市(郑州、焦作、许昌、鹤壁、济源5个市除外),涉及54个县(市、区);其他省辖市2013年底全部完成,济源市第二批实施。

1.2在建设范围上,济源市有12个镇(街道)实施(11个农业镇和玉泉街道),共计建设6个区域站,分别为梨林区域站、克井区域站、轵城区域站、大峪区域站、王屋区域站和邵原区域站。建设内容包括仪器设备购置和办公用房建设。为保证区域站建设的科学布局和建设质量,济源市在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中遵循了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根据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和当地农业生产特点,为支持培育各地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济源市对区域站建设的地点、数量进行了科学规划,建站首先考虑在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开发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能够影响一片、带动一方的地方优先发展。二是建管结合。为了便于加强指导和管理,区域站由济源市农牧局牵头建设,建成后作为农牧局的派出机构,区域站的人、财、物归农牧局管理。三是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区域站建设在优先考虑济源市当地优势农作物技术推广需要的同时,从实际出发,以推动发展为目的,提出重点但也兼顾其他农业技术推广的需要,比如和农机部门及各镇办进行了联合组建。

1.3在区域站人员组成上分为四块:一是从市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中调剂;二是从镇农业服务中心现有农技人员中划拨;三是申请市编办适当增加人员编制,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四是设立农技推广特设岗位,并从特岗位优秀人员中补充。

1.4在区域站管理机制上,一是区域站建设用地,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实行划拨方式供地;二是区域站的人权、财权、物权、事权归市农牧局,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三是市编办下文,核定区域站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四是区域站日常办公经费,按照同类事业单位核定费用列入市级财政年度预算,予以核拨;农技推广经费,从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资金中解决,从而实现“地方财政养人,中央财政养事”的目的。

2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完成情况及取得成效

2.1建设完成情况:截至2014年底,济源市全市6个区域站建设全部完成,办公家具及仪器设备配备齐全,人员陆续到位,正式开展工作。2015年4月,由全省统一购买的办公用车也逐步配备到位。

2.2取得成效:

2.2.1优化了技术推广队伍。

一是科学定岗核编。充分考虑各区域站服务范围内的地理条件和交通状况、村庄和农户数量、农作物种类和种植面积等情况,按照履行公益性职能的需要,做到以事定岗、以岗定编、以编定人。按照充实一线的原则,确保区域站农技人员不低于全市农技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人员不低于80%,每个区域站最终定岗9-13人不等。二是全员实行聘任制上岗。每个区域站人员组成由农牧局选派2人,农机局选派1人,服务区域内各镇办分别选派1人,其他不足人员采取公开招聘,从专业对口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择优录用。三是实行科学用人机制。每名区域站组成人员定岗定责,聘任上岗,建立健全考聘机制,实行合理轮岗。

2.2.2完善提高了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手段。

区域站建设中,分别设有办公区与生活休息区,配备了车辆,配备了必要试验仪器及检测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工作生活条件,有效改变了过去农技推广“一张嘴,两条腿”的状态。计算机、投影仪、土壤养分水分速测仪、农药残留速测仪、打印机、桌椅等仪器设备的配备,使基层农技推广的手段得到很大的改善,提高了区域站的自身实力,坚定了区域站人员的工作信心,鼓舞了区域站人员的工作热情。

2.2.3推广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强化科技示范,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各区域站都基本做到了紧紧围绕服务范围内农业生产发展和特色重点产业,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区域站建成以来,每个区域站每年推广新技术1项,新品种1-2个,定期开展农业病虫害调查和疫情普查,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二是强化信息服务,指引农户增收致富。各区域站定期发布农情信息,服务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的关键节点,印制并发放宣传资料,有效利用现有的培训室和培训设备,定期为当地农民培训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设立电话服务热线,及时解决“12345市长热线”转办的群众反应的热点难题,技术人员随叫随到,一个电话及时跟踪服务到田间地头,为群众现场答疑释难,有效的解决了“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是强化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各区域站紧紧围绕重点产业和农业科技项目,在科技入户、基地建设等工作中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每个区域站每年大型培训不少于2次,现场培训不少于20次,入户指导不少于100人次。

3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区域站编制未批复,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按照省政府豫政[2013]1号文件的要求,农技推广区域站为事业单位性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组织机构代码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实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区域站事业单位编制至今没有批复,事业单位法人也无从建立,仍然挂靠在农牧局名下,为农牧局派出机构。

3.2人员到位不足,车辆不能使用。人员由于编制的原因,原先确定的每站9-13名工作人员严重到位不足,区域站的工作車辆虽然省里已经配发,但地方上由于公车改革,迟迟未能上牌行驶。区域站作为农牧局的工作机构,承担着应尽的工作职责,每年农牧局都下达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区域站都建在基层,交通不便,其中有3个山区区域站工作地点更在50公里以外,没有交通工具、缺少工作经费,致使目前区域站的工作开展捉襟见肘。

3.3缺少政策和项目扶持。区域站建成后,由于上级没有后续政策,缺少项目对口扶持,都在一定程度严重制约了区域站日常工作开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4对今后加强区域站建设的几点建议

4.1建议尽快落实政策,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步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河南省政府豫政[2013]1号文件都对区域站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设目标,积极推进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符合当前农业发展实际,对当前和今后农业结构调整、地方农业支柱产业形成、农民增产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等都有重要推动作用,所以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中,应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做好规划,加大支持,加快发展。

4.2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区域站人员位于最基层,平时缺少外出培训和外出学习的机会,缺乏培训经费,不能及时接触国内外先进的农业发展技术和成果,建议引起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每年列出专项经费,开展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同时探索和建立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科技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素质和服务技能。

猜你喜欢

济源市农技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基层在线
济源市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济源市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探索与建议
济源市
走基层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