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人才交流中心如何推动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

2017-03-28山东省诸城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王锡良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多渠道服务中心用人单位

山东省诸城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王锡良

基层人才交流中心如何推动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

山东省诸城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王锡良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我们基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这需要通过当地政府和各大院校的通力合作,才能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他们创造更加良好的就业环境。

大中专毕业生 就业

切实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协作,需要用人单位、学校、社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如何正确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经济能否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造成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不喜欢招聘应届毕业生

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更加喜欢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来工作,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这些人在社会上磨练了多年,对自己就业定位非常明确,如果找到合适的企业,一般不会轻易跳槽;但是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对未来的就业定位好高骛远,大多以到大城市生活,到大企业就业为他们的首选,纵使勉强到了一些小企业去就业工作,很多人会有屈就、埋没人才感觉,在日后,一旦发现好的就业、工作机会,就会轻易放弃原来的单位走人,这肯定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二)企业招聘的门槛提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最终造成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样,用人单位就会因为毕业生的数量过剩,也就随之提高了招聘的条件,甚至变得越来越苛刻,他们在招聘时,不仅要看毕业生在校的学习成绩,还要参考学生在校的思想政治表现,甚至还要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其他一系列的综合素质。这就导致一些名气较低的学校毕业生,和女大学生以及学历层次低的毕业生出现就业难。

(三)所学的专业与市场不适应

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高校的盲目扩招、课程设置背离了社会的需求;二是基层学生对专业选择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难免会使得某些专业过热,但是,又有不少专业显得过冷,这样,企业招聘的时候,很多紧缺岗位会因报名人数太少而不得不作废。

二、基层人才交流中心如何推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一)加大对毕业就业的政策的宣传力度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基层人才交流中心要在就业政策咨询、岗位信息、职业指导等方面,切实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要进一步强化就业的宣传教育,可以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就业的政策宣传,从而扩大政策宣传的覆盖面,努力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标准。

(二)引导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观念。可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采取先就业后创业的办法,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勇于到基层锻炼成长,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磨练自己,要勇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通过踏实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参与到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岗位的招聘上去,进一步拓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三)利用信息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服务

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增强信息化意识,依托“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等互联网载体,多渠道实施“互联网+人社”服务模式。一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就业政策法规、办事指南、提高大中专毕业生的相关政策的知晓率;二是利用互联网,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把招聘信息通过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发布,为毕业生搭建起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四)采取全方位、多渠道拓宽就业渠道

一是鼓励大学生到外省就业,二是到用人单位进行政策方面的大力宣传,引导众多用人单位履行应负担的社会责任,积极吸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他们企业实现就业。三是机关事业单位也要做好每年的招聘计划,同时,要鼓励小微企业创造更多岗位来吸纳高校毕业生,要全方位、多渠道地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众所周知,如何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摆在我们基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要想彻底解决,离不开各大院校、高校毕业生、当地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齐抓共管、共同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彻底促进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2]庞国明.关于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2010-06-03

猜你喜欢

多渠道服务中心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广东:广州市总工会多层级、全链条、多渠道推进新业态领域建会入会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胡春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更好服务稳就业大局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电子商务环境下闭环供应链定价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