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青事业旧生涯— 邢少臣访谈录

2017-03-28

艺术品 2017年2期
关键词:大写意花鸟齐白石

丹青事业旧生涯— 邢少臣访谈录

1955年生,北京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邢少臣导师高研班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作为当代画坛大写意花鸟画领军人物之一的邢少臣,以其深厚的传统功力和热情如火的创造力,开拓了新时期花鸟绘画的新疆域。他在水墨语言的探索上选择了更加朴素、单纯的形式。然而,他作品的意象和传达出的精神却是格外丰富与充盈的。

这便是邢少臣之于当代画坛的意义。

王登科(《艺术品》期刊主编,以下简称王):在当代画坛,您的作品给人的印象就是大气、张扬,既见传承的功力,又见个性的发扬。您是因为什么走上绘画之路的呢?

邢少臣(以下简称邢):其实我画画到今天为止可以说画了50多年了,我从小就画,基本上从1966年开始。为什么呢?当时“文革”开始,都不上课了。家里怕小孩淘气,到处跑闹,怎么办?在家呆着。呆着干什么?看小人书。我又好动,所以拿个铅笔,拿个钢笔就开始画画,从小人书开始。开始是好奇,画张飞、画赵云骑马打仗,就是这样,从那个时候开始画。那个时候大概有一年多没有上学,天天在家画画,我特别喜欢画画。慢慢的就不过瘾了,因为那个时候家里经常看茶盘子、漱口盂儿、饭碗,上面印的都是齐白石的画,印的小螃蟹、小虾米、山茶花,都是这个东西,我特别喜欢。那个时候小,不懂什么叫国画,什么叫水墨画,就觉得黑的肯定是用墨画的,所以就找点墨汁,那个时候墨汁和毛笔都很多,然后就开始描摹。

十几岁的时候就用毛笔当工具。所以那个时候喜欢螃蟹、虾米,知道齐白石是个大人物,了不得,他的画好。至于怎么好不懂,当时就开始画了。这是出于天性,孩童的天性。那个时候没有画册,找张纸都很困难。所以能够在茶盘上、脸盆上、饭碗上看到齐白石的小虾米、小螃蟹、小鸡就很兴奋了,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的开始,一画就很多年。

我到十五六岁就读东城区师范学校,在此期间认识了齐白石的第五个儿子齐良已先生。良已先生那时候对我很不错。在当时,像我们毕业以后都插队,去下乡。班主任是老太太,对我特别好。她说“少臣你别去插队了,你喜欢画画,你干脆上师范,将来当美术老师。”其实现在想起来当时小,很幼稚,不懂插队好还是当老师好。但是老师说了,我说好,就这样就没有插队。因为我那时候确实画画挺棒的,在就读东城区师范学校的时候学习油画、水粉、素描、速写,大概有两年。

邢少臣 逛庙会 33cm×33cm 2016年

邢少臣 抚琴图 33cm×33cm 2016年

邢少臣 放风筝 33cm×33cm 2016年

邢少臣 墨荷 136cm×68cm 2012年

“文革”的原因,社会缺少美术老师,可以说是命里注定,我后来被分配的学校就是齐良已工作的地方,那一年我16岁。良已先生是齐白石第五个儿子,他一直给他父亲当助理,没有工作。他父亲去世以后,也在家闲呆着没事,后来临时当个老师。当时他画大写意,我认为在齐家这群孩子里他画的最棒,是很正宗的“齐派”的东西,我十分的喜欢。后来我想拜他为师,他说不用拜,咱俩同事,是朋友。后来认识了任率英先生,任先生又介绍齐白石的学生卢光照教我画画。

1978年我在北京做展览,这个时候又认识了崔子范先生,机缘特别巧。我十八九岁就认识了崔子范先生,我也好活动,即便那个时候也没有电话。自己骑个破自行车,上哪个先生家就骑着去,一看先生没在家,扭脸就走,上另外一个先生家。这个时候我认识了叶浅予、溥心畬、王雪涛、董寿平等很多大家。那时候的画家没有架子、特别平易近人。为什么?没有市场经济,如果有人喜欢你的画、有人看上你的画、有人能跟你要一张画,画家们特别兴奋,无比的荣誉。

王:您跟齐白石一脉真有缘。任率英先生在工笔画领域的造诣很高,您当时对工笔没有感兴趣?

邢:很遗憾,任率英先生看了我的写意画,说少臣你画的太好了,你送给我一张,我送给你一张,我们两个交换。我说您的画,我送给您可以,任率英先生说我送给你一张,你送给我一张,我们两个交换,这是由衷的,不是客气。

王:刚才您提到崔子范先生,您这么一说,再回头看您的画风,这些先生的风格在您现在的作品里都有。

邢:我跟崔子范先生四十年,受他的影响太大了。崔老就住在北京画院后院,当时我24岁,他四个儿子跟我都特别好,跟亲兄弟一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就一直跟老爷子学画画。有一次,他说,不,少臣今天没事,咱们俩画画玩儿吧,我说好。不过今天咱俩掉个个儿,你当老师,我当学生,你给我出题,你考我。我说这可不行,他说不少臣,今天你当老师,我做学生,你看我这学生合格不合格。我那时候也年轻,我真出。我说崔老好像没有看您画过蝴蝶兰,您画个蝴蝶兰怎么样?崔老说好,这题目好,蝴蝶兰我真没画过,然后他就裁了一张二尺条,在上面画蝴蝶兰。就这张小画画了两个多小时,大写意画蝴蝶兰,画了两个多小时。画完以后我在旁边看,一声不言在看。最后崔老师说怎么样少臣,我说太好了,他说好吗?好你拿走。写上了少臣同志嘱,范。送给我了。当时他送给我很多画,但是就这张画代表的是老爷子对我这种感情。

王:在当代画坛您总是被称为大写意花鸟画家,这与您钟爱花鸟有关。您对花鸟画有怎么样的一种理解,您的花鸟画和所谓的传统的花鸟画有哪些不同?

邢少臣 柏龄和平 144cm×367cm 2015年

邢:大写意花鸟画,确实我从一开始对它认识不是很清楚,只是喜欢。包括我读师范的时候,同学们都在画人物画,只有我画花鸟。我的油画、素描老是三分,将将及格。可是我的国画在我们班是最好的,就这样一直就坚持,几十年没有变化。慢慢的经过这些年的摔打、积累,这种沉淀,对花鸟画确实是越来越有一种新的认识。所以,我最终感觉到中国的写意花鸟画不是画花鸟,是画人物。写意花鸟画是画家借这个花鸟,借物抒情,最终反映的还是人。这个人更多的是画家本人对这种社会、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对生命的认识、认知,通过花花草草来反映你的修养,你的底蕴不是画花鸟。借物抒情。

原来我也理解画花鸟就是花鸟画,漂亮就行了,后来一看不是这么回事。花鸟画更多的反映人,人物画反映人,山水画也是反映人,花鸟画毫无例外,还是反映人。所以慢慢的我就把这个花鸟画升格了,从画花鸟到画人、画人的性格、人的品格、人对艺术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我觉得这是灵魂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如果我们说画花鸟就是画花鸟,那就是画标本了,和画标本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我更多的认为要借物抒情,通过花鸟反映人的精神状态。

大写意发展到今天,我个人认为也是到了一个结点上,什么结点呢?这个结点就是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城市化,乡村都变成城市了,农村都逐渐消亡了。所以说,一百年前的农村和现在的农村是截然不同的。我们都知道齐白石画的好,他为什么画的好,他的花鸟为什么好?那是因为他有60年农村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我们没有,我们不了解农村,因为我们都生长在城市。花鸟画只有在农村,在山野,在田间才有,可是我们又都生长在城市里面,我们了解多少农村?很生疏。即使我们下去采风,写生,也是走马观花。所以讲你没有这个底蕴,你想把花鸟画画好了太难了。所以现在为什么到一个结点上,就是我们要画的花鸟画的题材在逐渐的消亡,庄稼都进大棚了,蔬菜都进大棚了,很多地方全是农药。我小的时候比如说夏天的北京,马路上鸟、蜻蜓满街飞。小时候淘气,拿个笊篱来回抄,现在一个都看不见,就是现在的农村也已经变化很大了。很多题材,很多花鸟画,原来要去采风、写生、要去感悟的东西逐渐的消亡了,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花鸟画家确实到了一个结点,这个结点我们更应该抓紧时间。深入生活不是一句空话,花鸟画必须要了解生活、深入生活,不了解生活,你坐在家里凭空捏造,我觉得画不好大写意。大写意虽然是写心的东西,想要写心,就要了解生活,生活底子厚了,才能更好的把心性表达出来。所以在有限的范围内还要抓紧时间,经常出去走一走,用心去体悟,用心和那里的

人民进行交流,用心感悟生活,体悟劳动人民生活的那种艰难,生活的那种窘迫,劳作的艰辛。你有了这种感悟,画出来的花鸟画就不一样了。

邢少臣 官上加官 136cm×68cm 2013年

邢少臣 餐桌随笔 20cm×20cm 2017年

邢少臣 餐桌随笔 20cm×20cm 2017年

邢少臣 餐桌随笔 20cm×20cm 2017年

王:在当代画坛上,我们总听到有“焦墨山水”的称谓,比如说张仃先生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人物。您在花鸟画的笔墨方面,也大胆的运用了焦墨,这也是您对传统的吴昌硕、齐白石发展的一面。对于 “焦墨花鸟”的称谓,您怎么理解?

邢:我画大写意花鸟画,为什么近二十年特别喜欢焦墨、重墨。因为我逐渐在创作当中感觉到中国画的墨不是黑,中国画的墨是亮,越黑的画越亮,越黑的画越夺人、越醒目,黑到极致刺激你的感官,绘画是视觉艺术。我为了在画里面让它有一种精神,要敢于用重墨,因为这个重墨不是黑,是亮,越黑的画越亮,这是我的一个理论指导,所以我在作画的时候要刻意的强调下。

花鸟画发展到现在,除了传统技法以外,我更多的融入了西方的一些绘画观念。我觉得一个画家如果想要融入时代,就要看他能不能领先时代,作品有没有超前意识、领先意识。有些东西是自然而然的,有刻意的东西,但是也有顺其自然的东西。

王:在您的成长中,哪一位老师对您启发最大。或者说,一个画家的成长和他取得的成就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邢:其实我认识的画家真是太多了,像李可染、吴作人、黄胄、蒋兆和、叶浅予等都是我们单位的。这么多年,我自己认为对我影响最深的画家,应该是崔子范先生。崔先生画从来不讲这个画怎么画,那个画怎么画,也不是说你这个画哪有毛病,给你改,没有。但是,崔老他在做人做事方面给我很多启发。比如说他突然跟我讲,中国画里面有很多哲学的东西,有很多辩证的东西,不能不研究。直到现在,我还借鉴一些西方的哲学家的思想来指导中国画。

崔老在80岁的时候告诉我要开始制定5年工作计划,90岁的时候要制定3年工作计划,等到100岁的时候要制定3年的工作计划。崔老认为干什么都要有计划,一年读多少书,写多少文章,画多少画,到哪些地方采风,感悟生活,每年都要记上。

有一次,我去崔老家,他说少臣你画花鸟你必须得养鸟,并把家里的四个鸟笼子给了我。当时我才二十来岁,一个大小伙子,大清早拎着大鸟笼子走在大马路上,我自己都觉得没有脸面。但是没办法,老爷子让我养。后来他有时候出去开会、学习就把家里七八个鸟笼子给拎过来,让我代养。为什么养鸟?画花鸟的,不懂鸟不行,鸟的习性特点都得懂,吃什么东西、生活习性、鸟的寿命、飞的多高等。这不仅仅是画画。

邢少臣 喜上眉梢 136cm×68cm 2009年

邢少臣 金果垂门 136cm×68cm 2014年

邢少臣 如醉春风 120cm×240cm 2016年

王:所以说到这,我觉得对崔先生的艺术成就和影响的研究真是太不够了。有时候我们对传统的理解还是一味的觉得你像齐白石,像吴昌硕,还纠结在这种品系之间联系。其实,崔先生的作品里面已经有很多属于他自己的东西,这可能是中国画缺少的精神。 能谈谈您对书法的理解吗?

邢:我在书法上也是下过功夫的。很多人讲“书画同源”,但是我个人认为书法和绘画是两门不同的艺术,书法是书法,绘画是绘画,是一母所生的双胞胎。他们是独立的个体,虽然长的很像,但还是不同的,绘画比书法用笔要丰富。绘画的用笔方法很多,比如拖、拽,等等。但是有一点,绘画和书法都是线,书法是字的结构,绘画是形的结构,这是不同。

大写意画是考虑线的味道,书法也考虑线的味道,所以我练字可以说有意无意,不像书家写的那么勤奋。我喜欢写碑,还喜欢写汉简,长胳膊大腿,很舒朗,碑的那种金石味道,我特别喜欢。其实我的字跟我的画似的,不要求有多好看、多漂亮,但是我要求跟我的画要吻合。你的画很厚重、很老辣、很苍劲,题那个字就不能柔弱,即便结构不好看,但是也要让它有一种斧凿石刻般的味道。真正书法家的字不是从古人的字帖里面学出来的,是从自然里面生发出来的,是心性的一种表达。

王:听说您准备和清华大学的郑艺一起做画展,你们两个一个高个,一个矮个,一个胖,一个瘦,一个中,一个西,一个写实,一个写意,这个太让人期待了。是什么原因让你萌发了这个想法?

邢:我跟郑艺院长是好朋友,闲聊当中他说我们两个人应该搞一个展览,一个写意,一个写实,搞一个碰撞,会产生很多话题。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画和西方绘画没法比,视觉效果上远不如西方绘画。但是我自己认为不一定,这就看你如何处理好用当下这种时代的观念和中国绘画笔墨精神的时代性有机的融入并创作出来。这种表现力会比西方绘画色彩差吗?所以我现在也在动脑子,怎么样拿出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西方绘画其实和中国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虽然不同,但是也有很多相同的东西。社会发展到今天,如果我们再闭关锁国,再固步自封,那不是这个时代的声音。所以我们要开放、要借鉴、要吸纳。但是这种借鉴和吸纳是借鉴和吸纳它优秀的一面,而不是糟粕的一面。所以这次我与郑艺的展览,特别是我在中国画这个领域里面,怎么发挥中国画传统的博大精深的精髓的东西,融入一些当代的观念,是摆在我面前最大的挑战。

责编/唐 昆

猜你喜欢

大写意花鸟齐白石
红胸啄花鸟
写意花鸟
雨浥红蕖冉冉香
·齐白石
齐白石买假画
花鸟卷
一代精神属花草—当代八家大写意花鸟画展
齐白石·书画作品选
大写吾意
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