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方言文化活动现状与思考

2017-03-28杨慧君

贺州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方言高校学生语言

杨慧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一、高校方言文化活动的定义与背景

(一)定义

高校方言文化活动是指高校学生开展、参与的以方言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参与活动的主体是高校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活动具体形式不限,可以是研究性的、实践性的或宣传性的。活动目的主要是促进社会(尤其是高校师生)对方言文化保护工作的关注,同时发扬大学生创新精神,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背景

学者关注方言衰亡已长达20多年。2015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启动,总体规划拟对1500多个点进行调查、记录,其中包括1080个汉语方言点。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这两个事件标志着政府和学界对方言保护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大众的方言保护意识却还是严重滞后。曹志耘(2017)在《跨越鸿沟——寻找语保最有效的方式》一文中指出对语言保护工作,“在学术界和社会之间、学者和社会大众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方言文化的保护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方言文化自觉和保护意识还尚待触发。曹志耘(2017)提到“语言保护的主体也应当是社会大众,而其中的青少年是关键人群”。他还指明了语保事业要取得成功,必须让青少年成为传承弘扬优秀语言文化的主力军。

青少年人群中,高校学生应该是“主力军”的核心。高校学生将近四千万①,数目庞大;而这个群体接受一定的专业训练,基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创新能力也比较强,属于青少年中能力最强、相对更成熟的;高校学生也能更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因此,只要能合理激发他们的兴趣,能为语言保护事业带来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甚至可能有革命性的突破。高校学生与目前语保主力——高校科研人员、高校教师联系最紧密,他们最易接受语保观念,也是连接方言学者与其他大众的最佳桥梁。

活动在高校很常见,是课堂教育的一种补充。学生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内部交流、学习、娱乐,也常常通过这种方式与社会接轨。通过活动来影响学习、生活都很集中的高校学生,让他们了解语保的理念并投身其中,效应显然会优于其他分散的社会群体。从形式上看,活动比课程更能吸引学生,因为活动形式多样,更具有趣味性;它给人的参与感更强、压力相对较小。活动在高校有成熟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而方言文化活动融教育学生、培养实践能力、满足学生情感需求、加强校内外交流、建设校园文化、服务社会等功能于一体,因此在高校不仅可行,还符合高校自身的发展需求。

二、高校方言文化活动形式

(一)成立组织

高校的方言文化活动,多是学校或学院的学生会临时发起的,不过也有一些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如北京语言大学粤语协会、上海财经大学的沪语社。除了单个高校的方言文化组织,近两年逐渐出现了一些地区高校联盟的方言文化组织,如致力于苏州方言保护和传承的“苏白学堂”的成员来自苏州以及周边地区的苏州科技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大学。2017年3月25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语保志愿者工作站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立,这是首个全国高校联盟的方言文化组织,由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共建,服务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面向全国高校和其他社会各界开展各种志愿者活动和比赛。

(二)举办活动

与方言文化相关的活动、比赛不少,可分4类:宣传类、方言教学类、创作类和研究类。

宣传类活动、比赛主要目的是激发大众(高校学生为主)对方言文化的关注度、了解度,特点是参与人数多,单次效果好,但是频率往往不高。目前宣传类活动、比赛往往以展示为主,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每年的中国文化节,每次以中国的一个地区为主题,全面展示这一地区的美景、美食、历史、艺术、名人、民俗等方面的内容。也有一些具有互动性、体验性的宣传活动、比赛,如苏白学堂2017年9月举办的“醉里吴音——吴语歌曲分享会”,活动有苏州话全程导览,有专家讲解经典苏州话歌曲作品,还有现场演唱、翻唱、点唱等与观众互动的环节,让活动参与者现场体会方言歌曲的魅力。贺州学院2017年4月举办的“语言形象大使选拔赛”,参赛学生身着具有家乡特色的服装,通过家乡话、图片、视频等向大众展现家乡的语言文化。

方言教学类活动无论是组织还是参与,都比其他活动难度高。因为它的特点是周期长、频次高,必须有专门的组织、专业的人才支撑,虽然方言教学类活动有线下、线上两种,但目前比较受欢迎的还是线下的方式。如苏州大学说苏哉团队不定期开展的苏州话教学、北京语言大学粤语协会每学期都开展的粤语教学、上海财经大学沪语社的“沪语课堂”。

近年来,一些高校开始组织、参与方言文化产品创作比赛,作品一般是反映方言和地域文化的文案、音频、视频。方言文化影视典藏高校志愿者联盟、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在2017年1月18日发起了“故乡·说”创作大赛。大赛组委会共接收到来自全国高校的56份参赛作品,作品形式含视频、明信片、文案等②。2017年5月31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语保志愿者工作站又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发起“足荣杯”语保微电影大赛,接收了来自来北京、广西、江苏、四川、福建、广东等地的46份参赛视频③。也有一些组织在致力于方言文化产品创作的日常化、常规化,像微信公众号“语宝”、“语保志愿者”上会不定期刊载读者投稿,作品采用图、文、音、影等结合的方式,如《它不值那么多——苏州评弹》(图文影)④、《灶头下》(图文音)⑤、《广州美食——早茶》(图文)⑥。还有一些大学生尝试将方言文化元素注入到文创产品制作,如北京语言大学本科生于雪出品了河南特色民俗工艺品“泥咕咕”。

图1 河南特色民俗工艺品“泥咕咕”(北京语言大学本科生于雪出品)

方言文化研究类活动是四类活动中专业性最强的,一般有高校教师、方言学专家的参与,参与者一般是方言学背景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目前常见的模式是教师、专家带领学生调研,如2014年浙江外国语学院组织学生赴慈溪城区,通过进社区与乡亲父老互动的方式做慈溪方言词汇调查与研究,如湖南方言调查“響應”计划五十多个点的调查大多是湖南方言研究学者带着自己的学生团队开展的。

三、高校方言文化活动意义

高校方言文化活动可以增进高校学生对方言文化的体验和了解。汉语方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了解各种方言和地域文化,就是深入了解中华文化。高校方言文化活动能培养学生跨区域文化交际的视角和能力,使来自不同地域的同学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减少误解和冲突。高校学生可以通过方言文化活动寄托故土情结、寻根意识、家国情怀,从而加强爱家、爱乡、爱国的情感。方言文化活动还可以促进高校与高校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高校学子通过高校方言文化活动获得的知识、能力,有利于他们与社会更好地接轨。如2017年7月17日北京语言大学举办“语保世界观”暨UNESCO-Talk mate Nexus“多语言冠军挑战赛”启动仪式,这是国内高校开展的首次与世界顶尖级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轨的方言文化活动。

而一旦通过方言文化活动激发高校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会有惊人的反哺能力,例如发现方言文化保存传播的新渠道、新形式等,为储备方言文化大数据做贡献。他们将有可能成为日后方言文化研究的有生力量,或者方言文化产品化、科技化的应用型人才。

四、高校方言文化活动的问题、对策

(一)问题

尽管方言文化活动近年来越来越受高校的重视,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1.组织机构设置

目前专业的方言文化组织还是太少,很多高校的方言文化活动都是依托于其他学生社团开展,比较随机、随意,不够专业、不够稳定长效。

现有的组织虽然有单点高校、区域联盟、全国联盟等不同类型,但存在结构失衡的问题。目前专业组织中,单点高校社团多,地区联盟组织少(目前客家话、吴语地区有一些,如苏白学堂、吴语学堂、高校客家文化协会),容易导致同一方言区的各个组织“模式雷同、互动较少、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高校组织的地域分布、方言区分布都极其不均衡,如江浙沪高校的组织很多,多数是沪语社或吴语社团。以上海为例,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商学院等高校都成立过沪语社,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成立过吴语社团,一些组织徒有其名,形同虚设,以同济大学沪语社的网站为例,最新消息是2014年的⑦。

2.组织机构管理

现有的组织也存在管理上的问题,单点高校社团基本上都在本校活动,与校外学生协作少,与学者、专业组织合作的更少。相关社团成员常常变动,因此其专业性和稳定性也难以得到保证。一些方言文化社团目标不明确,最后成了同乡会。目前大部分方言文化社团很难得到学校层面的政策、资金支持,很多活动难以开展。社团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制度章程不完善,人员流动快、组织松散,缺乏专业培训,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等。

3.活动设计与实施

大多数高校举行方言文化活动的频率非常低,一般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才有一次,有的几年才举行一次,这是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如资金不足,活动组织方并不只是搞方言文化活动,人力和精力都有限。这种频率远远实现不了方言文化活动的各种功能,因为无论是教育学生、培养实践能力、满足学生情感需求,还是加强校内外交流、建设校园文化、服务社会,都不是一次、一时的活动可以做到的。另外,开展活动的具体时间也常常缺乏统筹、规划,比如一些比赛性的活动安排在考试周,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一般的高校方言文化活动都是一个学校里面举行,有的甚至只在某一个院系进行,影响力极其有限。活动采取的方式多为方言诵读、方言小品表演、方言歌曲比赛、方言文化主题征文、方言文化短视频创作,活动设计往往千篇一律,同质化严重,没有新意。相关活动宣传展示类的居多,体验、互动性的活动少,只有少数学生得到锻炼,大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加上形式上比较单一,很容易让高校学生觉得枯燥。大部分高校方言文化活动平台不高,参与人数不多,缺乏学者、专业人士的参与,所以比赛类活动所征得的方言文化作品在质、量上都很难让人满意。一般比赛宣布结果就完结,没有后续分享、培训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技巧,不利于提高方言文化作品的层次,更像是少数同学的自娱自乐。

(二)对策

要开展高校方言文化活动,高校学生是目标群体,要提高参与度、扩大活动影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不同层次的专业组织,分工协作

要开展好高校方言文化活动,首先要从组织机构着手。成立专门的组织很有必要,这是提升活动质量、扩大活动影响的根本,因为方言文化的保护、传承并非一时一地之事。

要构建全国高校联盟、地区高校联盟和单点高校社团三个层级的机构体系,并确定分工和协作机制。全国高校联盟不宜过多,主要功能是规划、统筹,组织全国比赛,开展全国跨校协作,为下一层级的组织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和智力支持,如设置一些奖项,提供奖金、奖品,提供工作规范、管理章程、组织活动等方面的建议。如有必要,也可以联动不同的高校学生将方言文化活动推进到方言属地。

需要建设更多的地区高校联盟,它的主要功能是促成区域内部的各校组织形成合作,一方面可以资源共享,相互借鉴经验,也可以组织更大规模和更有影响的地区性活动,并提高活动的专业性。从组织活动(尤其是线下活动)的便利性来看,单点高校社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单点高校社团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各种创新活动的尝试,因此也非常有存在的必要,但同一地区的单点高校社团应避免重复建设,应在方言种类或组织特色上做功能上的区分,这可能需要地区高校联盟、全国高校联盟组织的协调。另外,在建立地区高校联盟和单点高校社团时还要考虑到方言种类的平衡,统一区域的组织,可以根据自身资源来做分工,比如同一个城市很近的两个学校没有必要开设相同的“方言课堂”,而可以资源共享。有的学校方言团队专家多,则适合多开展讲座、教学,有的学校擅长搞活动,则可以把工作重点放在方言文化的社会化活动上去。

2.组织管理章程化、制度化,资金支援多样化、社会化

在管理上,三个层级的组织都应该尽量做到章程化、制度化,应该多给团队成员提供一些理论和技术的培训,应该建立考评体系,对表现优异的人才实施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从而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而经费问题,应该尝试从高校、企业、公益组织、自主收入这四个渠道入手,如可以寻求高校和公益组织的专项基金,也可以跟企业共同探索如何将方言文化产品化,并在产研结合的过程中获得企业的赞助。以暨南大学的语言资源保护暨协同研创中心为例,他们靠高校拨款、企业赞助、出版社赞助、社会募捐、推文打赏等方式维持组织运行和活动开展,资金来源更加多样化,额度也比一般的高校方言文化组织高得多。

3.充分了解学生参与活动的不同需求

高校活动非常多,要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方言文化活动,先得了解这个目标群体的需求。比如有的人本身对方言文化很感兴趣,有的人则关注活动形式、同龄人参与度,有的对提升自己的技能感兴趣(如撰写与方言文化相关的文章、制作与方言文化相关的视频等),有的则对奖励有较高的期待(如获得奖金、奖品、综测分等)。在组织活动时,需要根据学生们的需求来设计亮点,提高他们参与的兴趣。

4.活动设计要细节化、科学化

全国高校联盟、地区高校联盟和单点高校社团应该根据各自分工组织活动。从规模来看,单点高校社团、地区高校联盟、全国高校联盟组织的活动应逐步扩大,从频率来看,单点高校社团的活动应是最多的,全国高校联盟组织的活动应该是相对最少的。从时间看,应该先组织单点的活动,其次是地区活动,最后组织全国的活动。从形式上看,单点应该多组织线下体验活动,而全国高校联盟应多组织线上分享活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不同组织的功能。

活动组织还应该符合高校特点。如展示型活动应该安排在学期中间,确保参加活动的人数和效果;而比赛类活动则应在假期前发布,在新学期时截止,这样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不用耽误学习。

基于高校学生的需求、参与度、关注度,以及他们自身的专业背景、各方面的能力,适合他们的方言文化活动是不一样的,所以组织者应该在每一次活动开展前明确目标小群体具有什么特征,适合什么样的活动类型。比如对了解方言文化特别有热忱,愿意为此投入较多时间的人,比较适合参与方言文化组织,因为专业组织要求成员长期、高频次参与活动。相应的好处是,学生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师友合作,深度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总结,也能得到较多、较系统的培训。而本身有一定技能(如撰文、拍片)但比较忙的人,则可参与创作类的比赛,因为这种比赛一般频率不高,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时间,但是奖励又比较吸引人。宣传类的活动对参与者的要求往往不高,只要有兴趣,人人都可以参与。但创作、研究类的活动显然对专业背景、专业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像方言调研工作,如果没有语言学、方言学的背景,即便参与,参与者能够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

在组织活动前要提前开展评估,确保活动的可实施性。比如方言教学活动,既需要调研大家对哪种/哪几种方言感兴趣,还要考虑是否有相应师资(要找到母语者,并有一定的教学技巧),能够找到合适的时间、开展教学的教室。

5.活动形式要多样化、现代化、趣味化

要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高校方言文化活动里面来,也必须从形式上下功夫。除了传统的方言朗诵、方言小品表演、方言歌曲演唱,还应该组织一些互动性比较强的活动,比如方言模仿秀、配音秀、方言猜谜等。除了线下的活动,还应该利用时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新媒体,如利用微信、微博、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方式组织一些线上活动。

6.动用多方资源,确保活动效果

鉴于目前高校专业的方言文化组织并不多,还没有固定、成熟的活动模式,因此有必要动用各种既有的校内资源,借鉴一些效果比较好的活动模式。如2016年北京语言大学依托校团委通过方言主题影视作品征集大赛、暑期社会实践(方言文化主题)两个渠道组织方言影视典藏志愿者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除了校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力量,高校方言文化活动也可借用方言学背景老师的参与也来提升专业度。还可考虑与校外企业、机构合作,尤其是传媒行业的机构,这方面已有高校做过有效尝试,如2016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联合北京语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了方言文化影视典藏志愿者活动,大学生在经过一定的理念宣传和技术培训后,采用方言文化田野采录的方法创作了不少方言文化视频,并在全国高校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可联合媒体开展一些活动,这方面也有成功案例,如国内首档方言音乐综艺节目“十三亿分贝”在各个高校里面实行选拔,高校学生通过该活动创作了不少新方言歌曲。北京语言大学与“十三亿分贝”节目组合作,选拔学生作为“大众方言守护团”参与节目,这也是高校方言活动的新尝试,参与活动的学生既体验了方言文化的魅力,又在第一现场见证、学习了如何将方言文化和传媒手段结合,最关键的是,该活动形式时髦有趣,很受学生欢迎。再则可以跟企业合作,尽可能在活动中实现产学结合,将活动中的作品变成文化创意产品,使方言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例如方言漫画、方言动画、方言系列视频、方言广告、方言表情包都有待开发。

结 语

曹志耘教授(2017)曾指出,年轻人喜欢集体活动和社交活动,也有无限活力和创造力,如果能够将语言保护的理念、方法融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去,会事半功倍。高校开展方言文化活动的历史并不短,为何至今仍未取得显著的效果?恐怕要从活动的内容、形式、组织上去进行反思。在语言保护已经取得空前关注的背景下,如何去发挥高校的力量,有效地开展相关的方言文化活动,从而让更多的大众来关注方言文化,是迫切又有意义的问题。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记载“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详见 http://www.moe.edu.cn/jyb_sjzl/sjzl_fztjgb/201707/t20170710_309042.html。

②见 http://mp.weixin.qq.com/s/6r6jw0M27HBzzQCQjrZVEg。

③见 https://mp.weixin.qq.com/s/p1RGfbmybr_jVjI4K6ueTA。

④见 https://mp.weixin.qq.com/s/-ByvZVKjt35KwT9mZuRBZA。

⑤见 https://mp.weixin.qq.com/s/UjGvSKiGG4pi8OAIC-W77w。

⑥见 https://mp.weixin.qq.com/s/gdNcnmHiaO6L3XELBYoRQg。

⑦见 http://page.renren.com/601593363/?checked=true。

[1]曹志耘.方言濒危、文化碎片和方言学者的使命[J].中国语言学报,2014(16).

[2]曹志耘.跨越鸿沟——寻找语保最有效的方式[J].语言文字应用,2017(2).

[3]曹志耘.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定位、目标与任务[J].语言文字应用,2015(4).

[4]李佳.也论“方言文化进课堂”[J].语言文字应用,2017(2).

[5]李宇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J].语言文字应用,2012(2).

[6]田立新.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缘起及意义[J].语言文字应用,2015(4).

[7]王莉宁.语言资源保护与影视典藏[J].语言文字应用,2017(2).

[8]王莉宁.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策略与方法[J].语言文字应用,2015(4).

[9]杨慧君.新媒体在语言文化传承中的应用[J].语言文字应用,2017(2).

猜你喜欢

方言高校学生语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语言是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