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隧道发酵基质育秧效果初探

2017-03-28刁春武吴华兵周晓平吴志鹏常义军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7年1期
关键词:秧苗供试基质

刁春武,吴华兵,周晓平,吴志鹏,贲 娇,常义军

(1.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42;2.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江苏南京 210036;3.南京军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1155)

0 引言

育秧环节是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基质育秧解决了取土难、秧盘重等问题,节省了劳动力,防止了耕作层土壤的破坏,对农田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生态效益明显[1]。好的育秧基质表现为出苗速度快,秧苗素质好[2];基质秧苗与插秧机器兼容性强,发根力强,早期发苗快[1]。水稻机械化基质育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走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水稻机械化作业水平[3]。

目前机插稻育秧处于由营养土育秧向基质育秧的过渡期,为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组采用先进的隧道发酵和条垛堆置发酵相结合的技术工艺,实现了对废弃物料的充分发酵和均匀腐熟,提高了育秧基质的安全性、改善了育秧基质的品质,保证了基质育秧效果,试验结果为面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水稻

武运粳23:南京红太阳种业集团公司供种。

1.2 供试基质和营养土

(1)营养土(对照):种植大户陈先生提供。

(2)隧道发酵基质:南京军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3)育秧基质Ⅰ:市场销售量较大基质,种植大户处购买。

(4)育秧基质Ⅱ:市场销售量较大基质,种植大户处购买。

供试基质基本理化指标,见表1:

表1 供试基质基本理化指标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4个处理,其中:

处理1(CK)-营养土,处理2-隧道发酵基质,处理3-育秧基质Ⅰ,处理4-育秧基质Ⅱ。

4个处理各播10个秧盘;2016年5月28日,利用水稻流水线播种机进行基质铺放、水稻播种和盖籽;每盘播种130g(干种子),基质+素土(1∶1)盖籽2mm;浇足底水后,覆盖无纺布,四周压紧,常规管理。6月18日统一机插于同一块田中,田间措施按机插稻高产要求管理。

试验地点南京市蔬菜科技园内。

1.4 测定内容

于机插前一天,每个处理取代表性样株50株,测定秧苗株高、叶龄、总根数、白根数、茎宽、百株鲜质量、整齐度(高低苗比例)等数据。收获前1~2d,每个处理5点割方测产(每点25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秧苗素质比较

2.1.1 株高和整齐度

从表2可以看出,4个处理的株高在11~15cm范围内,和机插秧12~18cm的要求基本吻合[5],但是符合机插最适宜株高15cm的是处理2(隧道发酵基质)、处理3(育秧基质Ⅰ)和处理1(对照)。从整齐度看,除处理4较差外,其他各处理均较好,处理3稍差。

2.1.2 叶龄、茎宽和叶色

从表2可以看出,与处理1(CK)3叶1心的叶龄相比,3个基质处理基本处于同一时期,处理2>处理3>处理4;秧苗假茎宽度以处理2较宽,顺序为处理2>处理1=处理3>处理4;各处理秧苗叶色由深到浅依次为处理4、处理2、处理3、处理1,处理4叶色深绿,处理3和处理1偏淡。

表2 不同处理的秧苗素质情况

2.1.3 秧苗发根数和根系盘结力

培育壮秧的标准要求根系发达,发根数10~16条,单株白根量多[5]。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中4个处理的发根数均在10根左右,处理2为11.5根优于处理4只有9.3根;各处理间的白根数有较大差异,与处理1(对照)相比,处理2多1.9根,处理3多0.3根,而处理4则少2.4根,且秧盘底部根系有点发黑。说明处理2的根系活力更强。

对各处理根系盘结力比较发现,处理1、处理2、处理3的秧苗根系盘结如地毯,可从一端用手提起,从1m高度落地不散,而处理4的表现为卷曲易散,不能用手从两端提起。

2.1.4 百株秧苗鲜质量

百株鲜质量也是壮秧标准的一个指标[5]。从表2可以看出,与处理1(对照)相比,处理2和处理3分别多1.7g和1.1g,而处理4则少1.2g。

综合秧苗素质地各项指标,与处理1(对照)相比,处理2的秧苗素质最好,处理3次之,处理4比较差。

2.2 不同处理的产量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与处理1(对照)相比,各处理间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粒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反映到产量上的表现为:处理2和处理3分别增产4.73%和1.93%。(说明:处理4,因为秧苗盘结力差,机插困难而放弃)。

表3 不同处理产量及产量构成

3 小结与讨论

(1)使用隧道发酵基质处理的产量与对照相比有一定增产作用。

(2)从秧苗株高、整齐度、白根数、茎宽、百株鲜质量、根系盘结力等指标考量,隧道发酵基质具有明显的优势。

市场购买的“育秧基质Ⅱ”应该由于该批次基质的腐熟度等问题,导致pH值和EC值偏高,育秧效果不好。这通常是育秧失败的主要原因,部分用户采用“基质兑土”的方式使用,但是育秧效果亦不理想。采用隧道发酵技术可有效解决物料的腐熟问题,不仅对有害物质彻底分解,完全杀灭杂草种子和有害微生物,而且,保证物料的腐熟度一致,改善腐熟物料的理化指标,提高育秧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1]赵伯康,孙华香,王强盛.机插水稻基质育秧技术初探[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2):48-49.

[2]朱从海,李德山,刘文广.机插稻基质育秧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2):54.

[3]杨立禄,杜海涛,吴继东.浅析水稻机械化基质育秧试验技术[J].湖北农机化,2010(5):63-64.

[4]戎雪利,黄宗飞.水稻基质育秧技术的对比试验[J].现代农机,2012(4):26-27.

[5]王显,焦庆清,秦晓平,等.不同水稻基质育秧效果比较[J].中国稻米,2015,21(3):83-85.

猜你喜欢

秧苗供试基质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金银花扦插育苗基质复配及验证
不同处方配比及提取工艺对银柴退热汤解热镇痛抗菌抗炎作用的影响
不同栽培基质对一品红扦插苗的影响
不同基质对一串红种苗生长的影响
农民
Flexible ureteroscopy: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current indications and outc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urolithiasis
GLP 试验供试品的科学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