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岩松《白说》:不白说

2017-03-28李海英

求学·素材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白岩松评析

李海英

2015年,央视著名主持人、资深新闻评论员白岩松推出自己的新书《白说》。这是白岩松继《幸福了吗》《痛并快乐着》之后的全新作品——一部“自传”式的心灵履历。白岩松通过集合近年来于各个场合与公众的深入交流,以平等自由的态度,在该书中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本书涵盖时政、教育、改革、音乐、阅读、人生等多个领域,温暖发声,理性执言。

《白说》不白说。平视白岩松,走近他,原来,他就像邻家大哥,不仅给我们传播知识,更教我们做人和生活,学会追求公平、正义和快乐。

著作存档

//职责之道//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白说】“我用嘴活着,也活在别人嘴里。互联网时代,说话的风险明显加大。今天为你点赞,明天对你点杀,落差大到可以发电,你无处可躲。”——话多是件危险的事,然而沉默更加危险。胡适曾将范仲淹的八个字“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拿来给自己和青年人,白岩松表示认同。做一个守法的既得利益者,说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语,不是他的追求。寥寥数言,足以引发我们的诸多联想。

【相关事件】《白说》得以问世,白岩松坦言,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大力促成的,他曾有过一些犹豫,因为作为一个记者、主持人,虽然喜欢与公众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但是要说这么多实话也未尝没有危险,不过最终还是新闻人的责任感占了上风。“我总是信马由缰,再加上水平不高,又习惯说现实,就容易留下把柄。然而沉默是件更有风险的事吧?在这个开放的时代,我的声音不过是万千声音中的一种,如果能够汇入推动与建设的力量中,为别人的人生和我们的社会起一点哪怕小小的作用,我也就算没白说。”

【评析】范仲淹有一句至理名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意思是,宁可为抒发出自己的思想而死亡,也不为一声不响而苟且偷生。白岩松敢想敢说,敢谏敢言,勇于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和思想感情。他的这份果敢,体现了一位新闻工作者的铮铮铁骨。(抒发思想/敢谏敢言/铮铮铁骨)

//新闻//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白说】“哪个时代跳槽的人都很多,我祝福所有走的人,也祝福所有留下的。”——直到如今,成为央视“一个永远本科、永远没有办公桌、永远没有级别的主持人”这个坚持,在白岩松心里未曾动摇。正如他在节目中的形象,白岩松是个不着急的人——不着急挣钱,不着急跟风离开。但他也预感自己不会在央视退休,是何时离开尚不清楚,而留下原因则有太多,太傻、太贵、太笨、太轴,也太心疼。他仍然相信新闻有助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他不担心新闻媒体的“走”,“没有人来了”才是最大的焦虑。

【相关事件】郎永淳、张泉灵的辞职,再次点燃“央视名嘴辞职”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对于时常陷入“被辞职”,乃至“被辞退”的白岩松来说,常有人问他:“你们台能干的都走了!你咋还不走?” “新闻还在这儿。”白岩松的回答很简单。

【评析】白岩松的留,是因为内心对梦想的信仰与坚持。处世中,那些美好的、光明的、正义的东西,我们必须要坚守。这样的坚守,不仅是对他人负责、对良知的交代,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坚守/坚持/根基)

//家庭//永远最重要

【白说】“我没开微博,也没用微信;只能确定这本《白说》里的话是我说的。”——这些年,微博和微信上不断冒出“白岩松金句”,白岩松不得不在出版的新书《白说》中加以澄清。在他眼中,家庭永远是最重要的,不管出差去什么地方,都是办完事撒腿就跑。“没跟家人在一起的游玩,根本毫无乐趣,甚至都有犯罪感。”他希望有个固定地方,一到周末旧书摊都自动摆出来,旁边还有卖吃的地方,“那是我们全家人都爱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关事件】白岩松的妻子朱宏钧是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时的同事。两人结婚十几年来一直相敬如宾,是大家公认的一对模范夫妻。不管环境艰苦还是条件优越,白岩松和妻子都保持了一颗平常心,用心经营着他们的爱情和生活,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评析】家是爱的物语。白岩松对家的依恋和照顾是发自内心对家人恒久的爱。因为爱、因为有家人始终如一的陪伴,才成就了白岩松心底那份对家深切而平常的依恋与牵挂。(家的物语/爱/情感经营)

//拼搏//要靠自己

【白说】“有很多年轻人抱怨,现在社会都是拼爹、拼外貌,我会告诉他们:我也曾经拥有一个成为富二代的机会,但是我爸没有珍惜。”——白岩松在书中坦言,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也从不曾为了工作给谁送过礼。“要知道,你所担心的事情,只有不超过10%会变成现实,其余的都是自己吓自己。”——白岩松还反对父母逼迫孩子学习,反对父母过早操心孩子的工作,要让孩子享受他特定阶段该享受的美好时光。

【相关事件】《中国青年报》曾刊登白岩松谈成长经历和教子经历的报道。白岩松在儿子中考前说:“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这固然是父子间的玩笑话,却颇能反映白岩松的教子观。从这番话可见,白岩松并不希望儿子只知道读书、考试,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白岩松有理由和自信这么做。他的教育很成功,他儿子成绩不差,兴趣广泛,很阳光。

【评析】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金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拼爹”,却没意识到,在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上也存在“拼爹”现象。父母开明、教导有方,子女受到学习压力就会少一些,反之,则子女可能被迫埋头于课本,失去许多本该拥有的人生体验。(“拼爹”/教导有方/影响)

//阅读//让人从中找到自己,塑造自己

【白说】“第一个10年,阅读打开一个远方的世界,带着我走出自己狭窄的空间;第二个10年,阅读与我的情绪产生共鸣,陪伴着我走过青春的岁月,看似无用实则有用;第三个10年,阅读曾国藩等引导我面对内心、人性和社会,学会为人处世;第四个10年,阅读《道德经》提供智慧、抚慰和解决之道,接受平淡平和。”——白岩松还給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最后他说:“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好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阅读的滋养不是一朝一夕,是岁月慢慢积淀,是由内而发的魅力和气质。”

【相关事件】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白岩松对读书的钟爱是有目共睹的。不止在家读书,白岩松多年来还一直在各种公开场合推广阅读。“其实我并不喜欢阅读,为什么要推广阅读呢?怎么不见有人去推广吃饭?可我还是在做这件事,为什么?因为读书真的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评析】阅读对白岩松意味着什么呢?阅读如同在他生命的春天里不断地去播种,然后让他的这棵大树越长越郁郁葱葱。最重要的是,阅读能使一个个体以及整个民族变得更有气质。(阅读的意义/阅读与气质/积淀)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白说】“中国人的DNA里有种二元对立逻辑,这太可怕了。”——白岩松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致力于打破这种非黑即白的标签化思维。成功与失败,有用与无用,短跑与长跑,知识与智慧,新闻与历史……这些看似对立的词汇,在白岩松看来无不存在内在的关联与相互转化的可能。他相信任何事物都有其A面和B面,乃至C面、D面,唯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靠近真相。在书中,白岩松说:“目前的中国,人群中的对立与撕裂愈演愈烈,作为一个新闻人,不能加重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相关事件】在白岩松看来,他更信奉“妥协双赢”。年轻时,血气方刚的他从来都觉得妥协是一个糟糕的词,等过了四十岁才明白,如果能够营造、逼迫对方和你都做到一定的妥协然后完成进步,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评析】在对峙与分裂的时代,白岩松选择站在中间,并不遗余力地向人们传递“AB面”的价值观。他所期待自己的努力所带来的改变是,人们和谐相处与相互包容。简言之,如果一个社会环境更多地充满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人性中的善也会更多地被激活。(价值/相互包容/人性之善)

阅读搜客

《京津报》·何其:读完《白说》,觉得白岩松并没有“白说”。金句层出不穷,比如“幸福可以无限靠近,无法彻底到达”“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等。书里的内容一如既往地呈现出一位媒体评论员的思想性。虽然白岩松自己说“说话不是件好玩的事儿”,可他却说得乐此不疲,“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是他对自己职业的一种担当。(思想性/担当)

新华网·谢丽霞:书中秉承了白岩松主持节目的风格,充满了睿智,以其凌厉且平实的笔锋直面现实,读来亲切自然。印象最深的是其在汶川地震灾区时的直播,朗诵了一首诗《生死不离》,并用《德意志安魂曲》配乐,白岩松称之为“莫名其妙觉得它对”,归纳出没有信仰的时候,音乐也是信仰。白岩松的书中文字处处有这样的妙句,读后受益颇深。(睿智/直面现实/信仰)

《京华时报》·周桔:从《白说》中可以看出,老練睿智果敢的白岩松,依然坚持在自己的立场上用著作发声,依然向往“说出一个更好点的未来”,就算“说了白说”,但“不说,白不说”。单凭这份气概和气度,足以令人钦佩。(立场/向往/气概与气度)

小结

《白说》通篇都是这种“白式”语言风格,让我着实过了把瘾。同时也使我明白,这种语言风格的背后有更加深厚的底蕴。这种底蕴来自白岩松对人生的参悟,作为新闻人的敏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才能不管对于古典音乐、体育、阅读等生活话题,还是对于医改、公益等社会和政治话题都给我们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

猜你喜欢

白岩松评析
白岩松眼中的青春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白岩松的“身教”
白岩松的第一排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评析
白岩松的幽默与随性
2012年高考四川卷理科数学第22题评析
白岩松:逛街减压很“给力”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