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影《夏洛特烦恼》中对戏剧性特质的延承与转换

2017-03-28鲁娅

戏剧之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电影改编戏剧性舞台剧

鲁娅

【摘 要】电影以第七艺术的身份决定了它从视听层面重新阐释其他艺术形式塑造的经典故事和故事中的形象。自诞生之日起,电影与杂耍、戏剧、文学等艺术形式联姻,借助历史的文化积淀,得以迅速崛起。当今,电影为包括戏剧在内的舞台剧提供平台,戏剧则为电影提供更为丰富的题材。电影《夏洛特烦恼》作为舞台剧目,历经艰辛努力,转战银幕,一战成功。虽多受争议,但创作团队的改编策略、剧作本身的魅力和舞台演出所凝聚的人气,成为电影获得市场认可的必然基础。

【关键词】电影改编;舞台剧;戏剧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143-02

从古代杂剧开始,创作者更偏爱对前朝作品进行加工,加以当代的故事,再自由发挥想象,自如地驾驭创作中的故事和人物,在平淡中体现波澜,在平凡中体现特质,在失败中体现成功。对创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在借助故事抒发一己感慨时,如何让观众体味比现实生活更加凝练、集中和好看的故事。

开心麻花团队经过12年打磨,将舞台剧《夏洛特烦恼》搬上银幕,并获巨大成功,有学者将其成功归结为观众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喜剧的渴望。分析影片本身不难发现,该片固然有国产喜剧电影的共同特点,但更多的还是立足“故人之事”来诠释庶民之胜利,底层人群的心理满足。从故事本身来讲,创作者充分调用舞台演出经验,顺应当下电影市场潮流,悲喜交加的诙谐喜剧迎合当下对过去的回忆。

一、舞台剧和电影艺术身份互换的意义

如今,很多经典舞台剧被搬上银幕,综合当下舞台剧和电影的发展前景,笔者将从舞台剧现状、舞台剧改编核心及改编案例分析三个方面来阐释舞台剧和电影身份互换的意义。

(一)舞台剧的现状。小众艺术,硬件限制和观众需求不足。相比电影的大众化而言,舞台剧是小众艺术。电影产业自身所具有的商业性,以及先进的现代化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使得电影具有庞大的观众群。而舞台剧则不然。首先,舞台剧的场地及布景条件限制较大,不像电影镜头那样转换自如;其次,随着现代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快餐文化和减压文化深受大众喜爱,观众更愿意花几十块钱坐在电影院里观看影片。综合各种原因,我们可以看到,舞台剧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二)舞台剧的改编核心。戏剧性是所有叙事艺术之魂,电影对戏剧的改编需要延承戏剧性元素。戏剧性是把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意志及其他心理因素)通过外部动作、台词、表情等直观外现出来,直接诉诸于观众的感官。①舞台剧需要叙事,电影同样也需要叙事。在所有艺术形式的叙事之中,戏剧性是必不可少的,戏剧性表现是一部作品的点睛之笔。由此可见,戏剧性是所有叙事艺术之魂,无论是舞台剧,还是电影,都通过其戏剧性表现,引发观众共鸣,从而更好地表达主题。所以电影对舞台剧的改编需要延承戏剧性元素。

(三)改编案例分析。《虐童疑云》改编自约翰·帕特里克·斯坦利导演的百老汇戏剧。对于这部影片,约翰·帕特里克·斯坦利说:“将这部话剧拍成电影,最初的想法要简单得多,很多看过话剧的朋友都对我说,这个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看到,而话剧的观众群毕竟要小得多,所以拍成电影是一个最简单的途径。”②由此可见,约翰·帕特里克·斯坦利导演也深深认识到电影的影响范围要远远超过舞台剧。

对于国内观众而言,《夏洛特烦恼》更为大众所熟知。开心麻花团队历经12年的打磨,将舞台剧《夏洛特烦恼》搬上银幕,并获巨大成功。舞台剧《夏洛特烦恼》是一部水平较高的话剧,而将其改编成电影可谓压力不小,因为如何让观众在电影中感受到不同于话剧里的故事,体味比现实生活更加凝练、集中和好看的故事,对于开心麻花团队而言,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没有让观众失望的是,电影《夏洛特烦恼》创作者充分调用舞台演出經验,顺应当下电影市场潮流,悲喜交加的诙谐戏剧迎合当下对过去的回忆,使观众在缅怀舞台剧《夏洛特烦恼》的同时,能够在电影版《夏洛特烦恼》中得到一种全新的视听体验。

二、戏剧特性的成功突围

电影《夏洛特烦恼》将整部影片的角色设定、剧情模式及审美风格等艺术形式进行多元化整合,镜头下的舞台设计代替更多旁白,从而带给观众更加丰富的视觉感受。舞台语言以及经典流行音乐恰如其分地运用,很好地契合了当下观众的集体怀旧情结,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相对易于建立影片与观众的情感共鸣。

(一)电影对话剧场景的戏剧性呈现。电影《夏洛特烦恼》是一部以“抖包袱”为主的喜剧片,与此同时,导演也希望能够在视听语言上表现得更加丰富精彩。影片《夏洛特烦恼》有内涵、创新性地做到了电影镜头下的舞台设计,整部影片使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不仅享受到了“包袱”的快乐,同样也享受到了电影所具有的不同于话剧的视听愉悦。

首先,在影片开始,导演设计了一个“穿越”镜头——夏洛把脸浸在水里,紧接着就是他推门走进教室的镜头。电影镜头下的这种舞台设计,灵活地对时空进行巧妙转换。其次,在夏洛把教室窗帘点着之后的场景设计中,导演也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拍着火这个场景,目的是想展现一个更加真实的现状。最后,在小屋拔罐的那场戏,渐进式的镜头拍摄,小屋空间由小变大的展现,导演也是想借助空间大小的转变进而对视听节奏进行把控。这场戏是夏洛思想大转变的一场戏,演员调度和镜头运动的有机结合,使得整场戏流畅通顺。加上导演在这之前对镜子的使用,通过特技进行时空转换,诸如此类,体现了影片对话剧场景的戏剧性呈现。

(二)表演方式上突出舞台语言。电影版《夏洛特烦恼》借鉴了话剧版《夏洛特烦恼》的原有优势,并在表演方式上突出舞台语言。电影台词来源于日常生活,极具幽默与智慧,并且相当接地气,使观众倍感亲切,却又不乏喜感。

例1.夏洛:秋雅是我们学校著名的校花;而我更出名,我是全校著名的笑话。

例2.夏洛妈妈:夏洛这个孩子命苦啊,一出生爸爸就夏洛不明了。

马冬梅:我的爸爸叫马东,我一出生爸爸就没了,所以我叫马冬梅。

例3.夏洛:大爷,楼上322住的是马冬梅家吧?

大爷:马都什么?

夏洛:马冬梅。

大爷:什么都没啊?

夏洛:马冬梅啊。

大爷:马什么没?

夏洛:行,大爷你先凉快着吧。

大爷:好嘞。

影片中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经典台词,演员通过戏剧化的表演方式,加之生活化的幽默台词,在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又不得不去审视整部影片所传达的哲理性思考。

(三)舞台与电影的时空转换。开心麻花团队将话剧版《夏洛特烦恼》搬上荧幕,所以有了今天的电影版《夏洛特烦恼》,这种媒介形式的转变体现了舞台与电影的时空转换。影片《夏洛特烦恼》注重带给观众不同于话剧的视听感受,尤其在色彩基调及镜头转换上更为用心。

话剧因受舞台及现场表演的限制,很多内容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电影则不同,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没有现场表演的压力,而且可以借助电影镜头及场面调度的灵活性,在保持话剧原有风貌的同时,对其进行艺术化创新。

电影《夏洛特烦恼》中,夏洛穿越到大学校园的那一刻,以及在之后梦境里的校园生活,其整体布光和色彩基调都很温暖,导演是想唤起观众对校园时期的温暖回忆。但在夏洛变成明星之后,阳光不再明媚,相对于之前的校园生活,其生活里阴天多一些,这也是因为电影拍摄过程中,更多光线和光感元素的参与,使观众在电影银幕上看到不一样的画面感受。

三、转型成功后的借鉴意义

影片《夏洛特烦恼》的成功转型不仅创造了票房奇迹,也让舞台剧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这说明舞台剧改编成电影不仅取得了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功,也获得了市场的欢迎。

(一)舞台剧从小众走向大众切实可行。相对于电影市场而言,舞台剧的市场较小,但是电影却为包括戏剧在内的舞台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诸如《十二公民》《欲望号街车》《虐童疑云》这类改编电影,虽多受争议,但经过创作团队的努力,以及剧作本身的魅力和舞台演出所凝聚的人气,使得改编的电影获得市场认可,这也充分说明舞台剧从小众走向大众切实可行。

(二)观众需求仍是改编的出发点。商业营销中有一条法则,即“白金法则”,就是如何让观众去主导或者让观众去引领。综合观众需求,以及当今电影市场发展现状,开心麻花团队创作电影《夏洛特烦恼》,并大获成功,使其成为一部票房与口碑良好的影片,由此可见,观众需求是改编的出发点,同样,一部良心之作更是促进电影产业真正、良性、快速发展的基础。电影《夏洛特烦恼》在主题立意上批判了当今社会存在的不良风气,同样也传递了正能量。在艺术创作上,该片在话剧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改编,充分运用了穿越、轻喜剧等多元化艺术形式,借助诙谐幽默的舞台语言和大众所熟知的流行音乐,引起观众怀旧情感的共鸣,恰到好处地满足了观众的观影需求。

影像时代大规模冲击,舞台演出窘境明显,加之互联网文化的深入人心,文化快餐消费成为主流,消费者需要在轻松愉悦中忘却现实困境,这也成为喜剧电影重返巅峰的历史机遇。舞台演出根植于浓厚的文学沃土,立足大众文化消费习惯,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从根本上制约创作的价值理念和審美价值。电影改编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视觉化,更是深层次的二次创作。优秀的电影创作者不仅是镜头的掌控者,更应该是艺术的研修者,只有理解艺术作品中的深刻命题和历史规律,才能创作出属于电影的精神世界,从而拍出受观众喜爱和具有生命力的电影。《夏洛特烦恼》改编的最大意义在于向我们展示了电影成为其他艺术形式突破窘境的新方式,同时,也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注释:

① www.docin.com/p-297848839.html.

②baike.so.com/doc/6110365-6323497.html.

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剧作品制作及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TJXC16-007。

猜你喜欢

电影改编戏剧性舞台剧
大型黄梅杂技舞台剧《七夕情缘》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舞台剧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舞台剧
以《归来》为例探讨文学电影改编艺术
舞台剧改编电影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