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茭白品种比较试验

2017-03-28李德明蔡兴来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单季采收期茭白

李德明 蔡兴来

摘要:以茭白[Zizania latifolia(Griseb.) Stapf]品种单1茭、柳州茭和单2茭、单3茭、金茭1号、金茭3号为试材,研究各品种在夏秋季(柳州茭为CK)和冬春季(单1茭为CK)的生长发育、品质及病虫害发生情况,旨在进一步确定海南省适栽的茭白品种。结果表明,单季茭冬春季种植的植株高大、雄茭率低、采收期长、茭笋个体大、产量高(单3茭产量为1 610.67 kg/667 m2);双季茭夏秋季种植无雄茭,其中金茭1号植株较高(195 cm)、采收期最长、茭笋最大(96.43 g/支)、产量最高(1 616.76 kg/667 m2)。夏秋季锈病发生最严重(单3茭居首,病指0.911),胡麻斑病其次(金茭1号最重,病指0.727),纹枯病轻(金茭3号最重,病指0.449);冬春季种植病情与夏秋季类似,仅纹枯病稍轻;冬春季茭白虫害(二化螟)稍轻于夏秋季。综合考虑主要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及品质后,参试品種在海南省应分季节种植;其中,单2茭和单3茭适合冬春季种,金茭1号、金茭3号则适合夏秋季种植。

关键词:茭白[Zizania latifolia(Griseb.) Stapf];品种比较;雄茭率;病情指数;虫口密度;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S645.2+7(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4-0674-04

茭白[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为禾本科(Gramineae)菰属(Zizania L.)多年生宿根水生蔬菜,食用部位是由受菰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 Henn.)侵染膨大后形成的营养茎[1]。茭白为中国特有的栽培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之一,日本、美国均曾引进,但未能大面积推广,现在世界上仅中国和越南、缅甸将其作蔬菜栽培[2-4]。由于茭白内生黑粉菌除自身存在差异外,其繁衍对温度和营养条件具有特殊的要求[5-8],因此形成许多特殊的品种。目前对该类蔬菜的引种栽培还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海南省曾有单位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过引种试验,但未取得成功。由于自然条件及气候对海南省蔬菜种植的影响[9],整个产业目前在水生蔬菜范围内尚有很多不足,有必要引进茭白等新型蔬菜种类以利于蔬菜栽培更趋于生态合理化,并丰富蔬菜供应种类。另外,发展茭白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海南省冬季相对温暖(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高于18.5 ℃[10])、适于茭白生长的天然优势,以弥补原产地冬季供应的空缺。同时,试验还得考虑海南省夏秋季存在的对茭白发育有障碍的长期高温天气[11]。因此,海南省特殊生境注定了茭白引种过程中必须进行慎重的品种筛选试验。茭白种类繁多,只有通过系统试验,才能筛选出适宜海南省的生产品种。本研究在前期引种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全面考察拟推广应用品种的生长状况、产量及品质,进一步明确海南省不同季节的适栽茭白品种,从而对该地区茭白产业的建立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品种材料

参试品种选择基于2013年茭白初步引种试验,其中4个品种在海南省有潜在推广应用前景,将其作为参试材料,分别是单2茭(Z. latifolia cv. Dan 2 jiao)、单3茭(Z. latifolia cv. Dan 3 jiao)、金茭1号(Z. latifolia cv. Jinjiao No.1)、金茭3号(Z. latifolia cv. Jinjiao No.3),另外根据前期试验结果选取单1茭(Z. latifolia cv. Dan 1 jiao)、柳州茭(Z. latifolia cv. Liuzhou jiao)做对照。

1.2 方法

试验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进行;试验地点为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实验室及澄迈县永发试验基地;生产试验及田间调查在永发基地完成。种植前进行土壤营养速测分析,茭白试验地土壤pH 5.38,有机质含量1.69 g/kg、速效氮147.0 mg/kg、速效磷117.1 mg/kg、有效钾111.4 mg/kg。农事管理有整地施基肥、提早1~2 d施用除草剂(芽前除草剂丁草胺)、翻耙、灌水烂田;基肥标准(依土壤营养测定结果制定)为每667 m2腐熟羊粪250 kg、挪威产N15-P15-K15的复合肥30 kg、新鲜熟石灰50 kg;种苗在筛选后对种墩切割;田间种植规格为 1 m×0.5 m;每品种设3次重复,每小区5 m2,种植10株;定植后一周开始追施提苗肥,以后还有发棵肥、孕茭“做嫁肥”,每采收一次追施一次速效肥料,施肥量参照有关文献[12,13];水位管理及其他生产措施也参照有关文献[12,13]。

1.3 测试项目

品比试验测试指标参照文献[14-16]确定,所测内容包括质量性状的采收期,也包括数量性状的产量、株高、最大叶片宽度(有效分蘖的自上而下第四片叶)、分蘖总数(采收期观测,长度≤50 cm的分蘖不计数)、雄茭率、可溶性糖含量、病情指数、虫口密度。

1.4 数据处理

试验所得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程序处理,并用其制表;运用DPS方差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茭白品种夏秋季种植后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参试茭白品种种植后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在夏秋季种植的双季茭金茭1号株高为188 cm、金茭3号株高为195 cm,后者极显著高于同期对照柳州茭的182 cm(P<0.01),也高于同期生长的单季茭;最大叶宽也比对照大,表明其同化器官更发达,这将为产量提高奠定基础;夏秋季生产双季茭的采收较对照集中,但不及单季茭集中于11、12月采收的情况,这有可能利用双季茭采收期较长的特点,通过调整种植时间达到春节期间上市茭白目的。夏秋季选用双季茭生产相对安全,因此类品种在夏秋季雄茭率极低;而单季茭在夏秋季雄茭率极高,甚至高于对照,如单2茭夏秋季种植的雄茭率为63.33%,极显著高于柳州茭的23.33%(P<0.01)。双季茭在夏秋季的分蘖总数达14.4~14.8支/株,显著高于对照柳州茭的11.8支/株(P<0.05);而单季茭的分蘖总数规律性不明显。

夏秋生产中仅金茭3号的可溶性糖含量(6.7%)高于同期柳州茭(6.5%);夏秋季种植的品种最大茭笋重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柳州茭的53.5 g(P<0.05);双季茭最大茭笋重略大于单季茭,但极显著高于同期对照柳州茭(P<0.01);夏秋季的双季茭2个品种产量差异不明显,金茭1号为1 616.76 kg/667 m2,略高于金茭3号的1 438.28 kg/667 m2),但极显著高于同期对照柳州茭的648.32 kg/667 m2及单季茭各品种(P<0.01),单季茭中,单3茭的产量为847.06 kg/667 m2,略高于单2茭的633.13 kg/667 m2,2个品种单季茭的产量都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

参试茭白品种主要病虫害田间表现情况见表2。由表2可见,夏秋生产时茭白的3种主要病害中锈病最严重,其次为胡麻斑病,纹枯病相对较轻;其中单3茭的銹病最严重,病情指数达到0.911,极显著高于同期柳州茭的0.731和其他品种(P<0.01),其他单季茭品种在夏秋季的锈病也较严重,并且品种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双季茭夏秋季锈病相对较轻,其中金茭3号病情指数为0.333,病情最轻,极显著地低于同期对照柳州茭(P<0.01)。夏秋季各品种感染胡麻斑病的情况以金茭1号最严重,病情指数为0.727,极显著高于同期对照柳州茭的0.643(P<0.01),金茭3号最轻,病情指数为0.157,极显著低于同期对照(P<0.01)。单季茭胡麻斑病的病情指数为中等水平(0.472~0.694),表明胡麻斑病不存在品种类型特异性,有研究表明,茭白胡麻斑病与K、Zn元素的丰缺及连作有关[17,18]。夏秋季各品种感染纹枯病的情况以金茭3号最严重,病情指数为0.449,极显著高于同期对照柳州茭的0.114(P<0.01),单2茭最轻,病情指数为0.107,与同期柳州茭差异不显著(P>0.05)。就主要害虫二化螟虫口密度而言,夏秋季仅金茭3号和同期对照柳州茭感染,其中金茭3号虫口密度533.36头/667 m2,对照虫口密度200.01头/667 m2,金茭3号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

2.3 茭白品种冬春季种植后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1还可见,在冬春季种植的单季茭单2茭株高为210 cm、单3茭株高为207 cm,都略低于双季茭(210~215 cm),但极显著高于同期对照单1茭的188 cm(P<0.01)。冬春季单季茭的最大叶宽(4.2~4.5 cm)略窄于双季茭(4.5~4.6 cm),但比同期对照单1茭(3.8 cm)略宽。冬春季采收期持续时间长,可由3月至6月,而同期对照单1茭的采收期在4月至5月,不到30 d,而双季茭冬春季采收期短且延后(金茭1号5~6月采收)或无产量,并且采收延迟后与原产地上市时间重叠,无法体现地区优势;冬春季选用单季茭生产相对安全,2个品种单季茭雄茭率均为13.33%,虽不及同期种植的双季茭(无雄茭),但极显著低于同期对照单1茭的73.33%(P<0.01);单季茭在冬春季的分蘖总数为10.2~14.2支/株,双季茭在冬春季的分蘖总数为14.2~14.4支/株;单季茭冬春季茭笋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同期对照单1茭的6.5%;冬春季参试品种除金茭3号外,最大茭笋重均极显著重于同期对照单1茭的38.81g(P<0.01),并且单季茭的最大茭笋重126.75~128.67 g,极显著大于双季茭的金茭1号的75 g(P<0.01);冬春季的单季茭产量方面,单3茭为1 610.67 kg/667 m2,极显著高于单2茭的1 214.63 kg/667 m2(P<0.01),也极显著高于双季茭金茭1号的29.05 kg/667 m2和同期对照单1茭的151.66 kg/667 m2(P<0.01)。

由表2还可见,冬春茭3种主要病害也是以锈病发生最为严重,其次为胡麻斑病,纹枯病相对较轻。锈病最严重的是单2茭,病情指数为0.838,显著高于同期对照单1茭的0.791(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品种(P<0.01)。双季茭锈病的病情指数0.213~0.581,稍轻于单季茭的0.647~0.838。冬春季各参试品种胡麻斑病病情(0.176~0.576)均较同期单1茭的0.631轻,也呈现出双季茭病情稍轻于单季茭的现象。冬春季各品种感染纹枯病以单2茭最严重,病情指数为0.375,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该季节纹枯病也呈现出双季茭病情稍轻于单季茭的现象。虫害方面,冬春季仅金茭3号遭受二化螟危害。

对单2茭、单3茭、金茭1号、金茭3号在夏秋季和冬春季的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后发现,不同种植季节的最大叶宽、茭笋可溶性糖含量、分蘖总数差异不大,但不同种植季节存在以下差别:①多数品种冬春季植株高于夏秋季;②单季茭在冬春季采收期长达4个月,而适于夏秋种植的双季茭在夏秋季采收期最长也不过3个月;③单季茭冬春季种植,雄茭率大大低于夏秋季,因此生产相对安全;④单季茭最大茭笋重出现在冬春种植期,而双季茭则出现于夏秋季;⑤单季茭冬春季种植单位面积产量远高于夏秋季,双季茭则适合于夏秋季种植,否则某些双季茭品种在冬春季种植无法获得产量;⑥主要病害仅有纹枯病在冬春季种植稍轻于夏秋季种植,其余病害季节危害差异尚有待进一步比较;⑦冬春季种植茭白的虫害稍轻于夏秋季种植。

3 小结

综合考虑株高、叶宽、分蘖总数、采收期、最大茭笋重量、单位面积产量、茭笋可溶性糖含量、雄茭率、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等测试指标,4个参试品种单2茭、单3茭、金茭1号、金茭3号在海南应分季节种植。其中,单2茭和单3茭适合冬春季种植,金茭1号和金茭3号则适合于夏秋季种植。

参考文献:

[1] 刘义满,柯卫东.茭白安全生产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 尤文雨,叶子弘,刘 倩,等.我国茭白的生物学研究[J].长江蔬菜,2008(17):39-42.

[3] 陈卓良.中国茭白在美国华盛顿地区的引种栽培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2,20(1):43-47.

[4] 姚晗珺,李 宁,董国堃,等.出口茭白安全生产合理用药的探讨[J].中国蔬菜,2010(15):29-31.

[5] 刘俊平.茭白黑粉菌二型态转换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乙醛酸循环关键基因功能初探[D].杭州:中國计量学院,2014.

[6] 郭得平,李曙轩,曹小芝.茭白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1,17(1):80-84.

[7] 韩秀芹.茭白黑粉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江苏扬州:扬州大学,2004.

[8] 江解增,韩秀芹,曹碚生,等.茭白品种间黑粉菌部分生物学特性[J].江苏农业学报,2006,22(1):71-75.

[9] 朱白婢,周 曼,肖日新.海南省主要气象灾害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J].长江蔬菜,2016(1):55-56.

[10] 张 茂,吴 慧.海南经历1983年来最冷冬季,3月气温仍偏低[EB/OL].http://www.hinews.cn.2011-03-17.

[11] 毛 雷,邢彩盈.2015年海南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史上最热一年[EB/OL].http://news.0898.net/n2/2016/0118/c231190-27567681.html,2016-01-18.

[12] 柯卫东,刘义满,黄新芳.水生蔬菜安全生产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13] 袁祖华,陈 娟,汪端华,等.水生蔬菜和特种蔬菜栽培技术[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

[14] NY/T1311-2007,无性繁殖及多年生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茭白[S].

[15]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16] 李照会.园艺植物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7] 叶琪明,顾国平,李建荣,等.茭白锈病和胡麻斑病的发生规律及其无害化防治[J].浙江农业学报,2003,15(3):144-148.

[18] 吴仁锋,杨绍丽,钟 兰,等.茭白胡麻斑病的识别与防治[J].长江蔬菜,2012(9):43-44.

猜你喜欢

单季采收期茭白
太湖茭白
“黑心”茭白
厚朴叶营养成分随不同采收期的变化分析
5个采收期女贞子中5种成分的动态变化
HPLC法同时测定5个采收期蛇莓中5种黄酮成分
单季杂交晚糯稻组合浙糯优1号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
浙江省双季茭白高产栽培技术
当归适宜采收期研究
紫云英翻压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