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题材”

2017-03-28王倩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牛顿苹果树颜值

王倩

在议论文审题中,老师总强调概括材料信息,提取命题立意,却往往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论证观点时,对题目提供的“原材料”的运用。这种“买珠弃椟”的现象在我们的习作中很普遍。对“原材料”(作文题目呈现的素材)的运用既能体现我们对审题立意来源的把握,同时也体现出谋篇布局的能力。下面,笔者以习作为例分点探讨。

概述材料,引出论证话题

议论文的观点是从材料中提取的。在提取之前,文章往往要“概述”题目提供的材料。看这则作文题: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同高考。

3月,五根曾砸过牛顿的苹果树的枝条远渡重洋来到上海,目前已经嫁接成功。嫁接后的牛顿苹果树正处于培育期,长势良好。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有关万有引力的灵感,是科学史上的一个传奇故事。有学者认为,把闻名世界的牛顿苹果树引种到上海科学会堂,传递科学创新精神。同年10月21日,牛頓基金颁证暨“牛顿苹果树”揭幕仪式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旨在提高上海本地科研人员国际化能力和水平的牛顿基金(上海)培训项目也落地上海。

分析 题目所述材料连标点199字。这是学生提炼观点的依据,在提炼(引出)观点(提炼什么观点这里不讨论)时,怎样利用这则材料作为写作的论据是本文讨论的问题。下面是两个同学习作的开头文字:

片段1 数月前,几根曾砸过牛顿的苹果树的枝条远渡重洋来到上海,人们视若珍宝,奉为“神树”。如今苹果树长势良好,又有人建议将其引种到上海科学会堂,来传递科学精神。令人不禁疑惑:一颗苹果树,无非荫庇路人或结果于人,如何能借牛顿之名被奉为神灵,抑或莫名地传递出所谓科学精神?人们的追捧,牵强附会,实在可笑。(《买椟还珠,可笑可叹》)

片段2 一棵苹果树因牛顿的发现而被世人所敬重,被命名为“牛顿苹果树”。如今人们将其枝条移植到上海,是想传递牛顿的创新发现精神。确实可以用这苹果树来激励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用物来承载一种精神,自古就有典例。如古代文人用孤桐来寄托思想情感,又如玉被认为是德高有权之人所佩带的,用玉来寄托自己高尚的情操。而玉随之流传,精神也便传递出来。(《渡洋移枝,传递精神》)

片段1用了76字对材料进行了概括,片段2仅用了58字。片段1在概括事件时,刻意以“数月前”“如今又”的时间跨度来体现人们行为中延续的煞有介事,语言中暗含讽刺,这就为后面的疑惑张本,继而提出自己的反对立场;片段2用肯定判断句的形式来明确强调了材料中“传递精神”这一关键词。时评类作文,“就事论事”是基础,挖掘连接是关键。在对事件简单评述之后,能为下一步深入挖掘其根源,探究其本质做准备。这样写出的作文,切入明确,扣题紧密,由此展开只要论证材料丰富,论证逻辑严密,紧扣时代脉搏,突显厚重的社会责任感,不难写出内容厚重,角度新颖的佳作。

归纳 开头引述原材料,力求概括,字数越少越好。但这个“概括”应建立在引出观点、服务主题上。

化用材料,类比暗示题旨

议论文中,要从原材料由此及彼说开去,有时候学生直接立论,就如《劝学》里“学不可以已”一句开篇那样,概括观点而不经由题目材料引出;那么,在后面的行文中,须结合历史和现实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想、类比或引申,尽量保证回扣“题材”或关键词,选取与“题材”意图相通的素材,并联使用,既扣住了题目,又丰富了论据和论述。看看下面的这则材料作文题目: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同高考。

近年来,网络语言上广播电视节目、进教科书、入词典,热点频发,引起社会热议;同时大批低俗网络用语的普及化和日常化,也让人猝不及防。日前,在互联网上突然爆红的Papi酱系列视频,因主持人时常爆粗口而被勒令整改。这一事件也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这是网络文化的特色,不应过多干涉;有人认为这次监管是一次良性的互动,或可带来整治网络语言的良机。

这是一篇时评文,文章中间是这样写的:

记得巴尔扎克曾说:“当一个人失去了文明,他就失去了自我;当一个社会失去了文明,它就停止了进步。”诚然,文明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失去了文明,我们就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没有什么差别。

日前,在互联网上突然爆红的“Papi酱”系列视频,因主持人常爆粗口而被勒令整改。无疑,这一举措完全正确,作为在网络上传播视频的主持人,更要以身作则,坚决抵制不文明的网络语言,不向大众传播低俗的思想文化应是她的职责所在。这次监管是针对粗俗的网络语言的下马威,对有效杜绝低俗网络用语的普及化和日常化起着很大的作用,或可带来整治网络语言的良机。(《让文明之花盛开于网络》)

分析 原材料164个字,这位同学仅用34个字提炼并概括了“题材”中网络语言低俗化代表“Papi酱”爆粗口事件,不光承接了前文对巴尔扎克言论的引用,时间上自然衍生;还交代清楚了因果关系,更为后面的评价定性乃至陈述举措做好了准备。这样回扣“题材”,既证明了立意审定是吃透了“题材”的自然转化,又“借题发挥”地将材料中时事性信息作为过渡,或承接前面的论据,或引出下文更多论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剖析原因,证明观点,深化意义。在行文里带入“题材”,也是防止高中生写作过程中出现跑偏现象的有效方法。

归纳 行文中引述“题材”,同样要求概括,但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承接关系,如纵向(时间)延续、横向(领域)比较等。

精点材料,回扣强化观点

“题材”的命意往往体现在关键词句上,在行文结束时抓住关键词句或由原材料提炼出精要的能代表观点的句子,既能回扣“题材”,又可强化观点,产生较强的向心力。以这道作文题为例: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同高考。

“长相好看的人才有青春,长相不好看的人只有大学”“帅哥才能老成大叔,丑男只能老成师傅”。“看脸”正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有人甚至发明了一个指标——“颜值”,用来衡量美貌度。普通人在求职、晋升、恋爱的过程中都面临着“看脸”压力,选择整容的人越来越多。

看这篇文章的结尾部分:

人们都说求职靠颜值,我却见长相平平,身材矮小的马云开创了“阿里巴巴”的神话;人们都说恋爱颜值,我却见多数爱情是超越时间永不老去的幸福。

不以颜值评判他人,不以长相苛求自己。整容莫若修身,美颜不如美德。

分析 文末用排比句式,既是再次论证,又饱含情感的否定了“以貌取人”,肯定了“美颜不如美德”,使篇末读来言简意丰。

归纳 结尾联系“题材”,不要过多的展开,只要点出关键词,深化观点既可。

猜你喜欢

牛顿苹果树颜值
一颗孤单的苹果树
除了颜值 你还会发现的我有趣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颜值高低只是一时的,保湿抗老是持久战
高颜值香氛
失信的牛顿
苹果树
化好底妆好颜值不再靠Photoshop
“苹果树”大狼
聪明的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