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据的呈现维度

2017-03-28韩守宏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眼光剖析论据

韩守宏

议论文写作提出和分析论点一定要有根有据,这就要求文章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和理论素材,证明其论点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对论据的要求一般包括“论据要真实、充分(丰富)、典型、新鲜(新颖)”等几方面。那么,议论文中对原材料的运用都有哪些技巧呢?试结合有关典型习作片段简析如下。

材料选择:覆盖兼顾,典型新鲜

一篇议论文选用多少材料为宜,很难有统一标准,但有一点是共识:选择材料要力求典型、新鲜,并具有一定代表性,最好兼顾到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有些同学上文才举爱迪生论证,下文又用爱因斯坦来分析,前文引述的是“岁月不待人”,后文又化用“不教一日闲过”——且不说这“二爱”之类材料如何老旧陈俗,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总共不过引用一二、举例三四,却前后重复,雷同赘余,别人读来怎能不感觉味同嚼蜡呢?请看下列文段: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虽处于“穷”的境地,但其实他保持着自己的品格,甚至经过苦难的磨炼,其内在却更为坚定与强大,绝不会被外在不利的处境所吓倒,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为物左右自己。

霍金、贝多芬、史铁生……他们有哪一个不是处于常人难以承受的困境之中,但他们没有被生理上的缺陷所影响,而是以对物理、音乐、文学和生活的挚爱,凭借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君子使物》

这段文字首先引用了《论语》名句论证内心强大便能不为外物左右,接着以霍金、贝多芬、史铁生等名人事例进一步加以佐证,有较强的说服力。举例涵盖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素材虽不是很新颖,但还是较为典型且有代表性的。如能再多一二“陌生化”新鲜素材,其效果显然更佳。俗语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啃烂杏半筐”,回避过于烂熟的材料,在几十万学子写同一考题的应试作文写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材料表达:妙用手法,富有文采

议论文虽说表达以准确简练、科学严密见长,但正如孔老夫子所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以,在语言上它同样要求做到鲜明生动、形象有趣。即便在材料运用上也要力求做到有浓烈的感情色彩、鲜明的文学色彩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性。如:

换一种眼光看待问题,他走上了弃医从文的道路。

是谁?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也曾经忧伤的彷徨;是谁?看到愚昧的国民冷眼嘲笑被杀的同胞时无奈的伤逝;又是谁?在黑暗中燃烧着自己的灵魂,终于决定弃医从文,用心灵的笔发出了响彻云霄的一声呐喊。是他——鲁迅先生,他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犀利而辛辣的笔触唤醒了千千万万麻木的灵魂。换一种眼光看待问题,使他终于明白,医生只能拯救一个人的身体,但永远拯救不了一个人的灵魂。

换一种眼光看待幸福,她走上保家定国的出塞之路。

还记得她吗?出塞路上,黄沙漫道,驼铃叮当,胡杨肃立,泪眼婆娑;还记得她前进的方向吗?没有鸟语花香,莺歌燕舞,只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她——王昭君,她换了一种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幸福,她的幸福就是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国家的和平安定。换了一种眼光看待问题,她无悔地踏上出塞和亲之路,她把千万人的幸福当作自己最大的幸福,成就了自己永垂千古的美名。

同样是一缕暗香,鸟儿可能不会驻足,但蝶儿会为之狂舞;同样是一个巨浪,船儿可能会望而却步,海鸥却会破浪翱翔;同样是一棵枯树,悲观者看到了死亡,乐观者看到了新生……

——《眼光》

这几段文字从遣词造句看,叠音词、拟声词和色彩词运用自如,长短句、整散句以及排比、反复和设问句交错使用,词汇丰富,句式多变;从表现手法看,则灵活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和联想想象等,令人读来就像欣赏了一首优美流畅的乐曲,感受到的是语言神奇的整齐美、错落美、丰富美、变化美和韵律美,其感染力和说服力怎能不强?

材料剖析:入木三分,一语中的

相当多的考生写议论文多是“观点+材料”,对材料分析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不少考生“以叙代议”,给人文体不清的感觉,难怪有阅卷老师调侃说有些同学写议论文“不讲道理”。纵观近年来得高分的高考议论文,大多以说理见长。文章如能运用因果分析、条件分析、假设分析、意义分析、點面分析、类比分析和辩证分析等方法讲透道理,一来可使观点更旗帜鲜明,二来可揭示论据所蕴含的道理,论述其与论点的关系,从而增加论证的深度和力度。精辟的剖析如能做到深入挖掘,入木三分,一语中的,其效果更非一般。如:

好眼光,眼中迸发的必是智慧之光,照亮世事,洞察秋毫。

且看伯乐,于诸马之中识得千里骐骥,此之谓敏锐。

且看鲁迅,用笔杆子硬生生戳破旧社会的烂纸衣,此之谓犀利。

且看邓小平,于僵化体制背景下用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中华大地,此之谓深远。

翻阅古今,不凡者自有其与众不同的成功之道成就其不凡,而平庸者多半都缺少这种或那种别样的眼光。

——《眼光》

这段文字选材上从古到今,由物到人再到社会,层层推进,有深度;三个“且看”表达上构成排比,较有语势;更难能可贵的是点评剖析用语“一语中的”,充分显示出考生的思维和表达功力。又如:

然而,面对明摆着的错误,“说”与“不说”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的。从古代的商纣王、隋炀帝到当代的林彪、“四人帮”,许多残暴的当权者正是因为自以为“绝对正确”而不允许臣民进一言半语,结果落了个遗臭万年的下场。同样,如果没有魏征、房玄龄这班敢于直言相谏的大臣,又哪里会有后人交口称颂的“贞观之治”呢?如果没有布鲁诺、伽利略这些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士,又哪里会有科学的不断进步呢?这样看来,没有李明的勇于质疑,张老师的错误又怎能得以纠正呢?

——《从“李明的做法”说开去》

这段文字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对比分析、假设分析、意义分析、点面分析和辩证分析等剖析方法说透道理,似叙似议,述析结合,加之反问、排比等手法的运用,使行文读来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猜你喜欢

眼光剖析论据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创作剖析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角”的常见错解剖析
刮目相看
Dare to stand out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