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拳硬招 倒逼经济转型

2017-03-27

浙江人大 2017年2期
关键词:青田五水共治浙商

“拆、治、归”是组合拳最基本、最关键的重拳硬招,不容丝毫松懈。污泥浊水、雾霾天气、违法建筑、危旧建筑……迈向全面小康标杆省的路上,必须扫清这些破坛烂罐。有效投资是转型升级的动能载体。大项目才有大发展,好项目才有好效益,浙商回归要进一步提质增效,加快总部、资本、人才、科技的全方位回归。出席省人代会的代表们,带着取得成绩的喜悦,带着继续奋进的激情,为打好“拆治归”转型升级组合拳积极建言献策。

一个方向:建立长效机制

2017年1月13日,“两美”建设的成功实践——浙江省“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成就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展。一组组生动的对比照片,将浙江为山河面貌的转变作出的努力呈现在眼前。省人代会期间,代表们也参观了展览,不少作为“河长”的代表们都深有感触。

“前几年,水就是劣V类水,山就是光秃秃的山。”瑞安市塘下镇陈岙村党支部书记陈众芳代表感叹,这几年通过“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村里环境实实在在变好了,现在都是“可游泳”的河,村里也干净整洁。

这些年,从“绿色浙江”到“生态浙江”,以治水为突破口,浙江的环境整治战役从未停歇,每一年都有新改善、新突破,现在,已经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但是,保持大自然的绿色底色是一项长久的工作,浙江从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

“坚持有违必拆、有污必治、有劣必除,坚决打破拖累浙江发展的坛坛罐罐”,“建立有违必拆的工作机制”,“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这是2017年的工作目标,拆违治水还将继续深入。这也是代表们的心声,拆违治水的成果必须巩固,必须要建立起长效机制。

要建立好长效机制,首先要对当前治理的难点逐个突破。余杭区南苑街道高地村党委书记施雪龙代表今年带来了两个建议,都是有关“五水共治”方面的。

“今年我特别呼吁要加强‘小微水体的治理。”施雪龙代表走访调研发现,现在河水的治理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对池塘、沟渠这些水体的治理却很欠缺。“小微水体也属于源头管理,一些地表的水经过池塘是有过滤作用的,对抗涝也很有作用,也能让水流动起来。”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池塘被填埋或是缺少治理,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因此,他建议要通过“网格化”管理小微水体,发挥社会公众的力量进行共治;同时,对于一些被填埋的具有历史文化的池塘、沟渠要进行恢复,发挥其生态系统的作用。“治水不是一蹴而就能做好的,一定要把这个生态系统建立起来。”

义乌市城西街道七一村党委书记何德兴代表也建议,将河长制进一步延伸到沟渠溪塘治理。

环境治理要靠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浙江,拆违人、治水人是一支铮铮的铁军队伍,“河长制”还成了一张金名片。要确保长效,不少代表认为还要严格落实人的责任。

1月16日下午,衢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江山市大陈村党支部书记汪衍君代表提出,进一步完善“河长制”监管、执行的长效机制。

“河长制在浙江实施多年,取得了很好效果,为让河长的作用更大发挥,我建议出台一部地方法规,监督河长行为,提供资金保障。”汪衍君代表认为,必要的制度监管能给各级河长戴上“紧箍咒”。河长制立法,更能规范全民治河护河意识,进一步约束制止排污源头。汪衍君代表还建议,为每条流域配套一定比例治水专项资金,减轻基层负担。

除了发挥“河长”的作用,环境治理还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要让‘拆治归三字经成为基层老百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绍兴市鲁迅教育集团校长陶月梅代表认为,组合拳的每一招式都需要群众理解支持、积极参与,否则,既推不进,也推不久,更推不深。因此,她提出了《关于推动“拆治归”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建议》,希望通过大众化的语言宣传,关注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让他们从心里理解支持,动员他们广泛参与。

一个目的:推动转型升级

治水出美景,拆违腾空间,而在美生态的背后,老百姓更需要转型的实效,发展的空间。

说起大港头,很多人可能还很陌生,但说起古堰画乡,八百里瓯江的苍翠碧水也许就会浮现眼前。43天,拆除违建8.2万平方米,清理违法用地22.52万平方米!

说起大港头的整治,丽水市莲都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雷萍代表记忆犹新,2015年5月开始,莲都区下大力气整治大港头的木制品加工点,全面治理45.77公里的河道,关停大港头镇、碧湖镇区域内的养殖场……

最终,“古堰画乡”真正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如今,小镇文化产业基地、通济堰养生园、隐居画乡等一批投资上亿元的项目正在建设中,未来5年,小镇将力争完成投资57.59亿元,重现“百业百态、百工百匠”的景象。

大港头的例子充分表明,拆违治水不是简单地拆治,倒逼转型升级才是最终目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丽水尤为重要。”雷萍代表的话意味深长,我们要绿水青山更要将其转化为金山银山。

以牺牲环境换来的发展,迟早要付出代价,淘汰落后产能、重拾绿色生态,忍住一时阵痛,将换来华丽的转身。

浦江县黄宅镇曹街村黨支部书记曹龙水代表就亲眼见证了浦江洗尽污垢后的璀璨转型,“浦江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政府投入资金建好了集聚园区,把水晶、制锁等产业都迁移进去,所有废水、废渣都由园区统一处理。”现在,浦江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11月5日,浙江公布首批6个美丽乡村示范县,浦江名列其中,成为一匹“黑马”;产业也得到了发展,2016年浦江水晶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1.45亿元,接近水晶整治前的高峰水平。

“2016年我们村里还举办了浦江第二届葡萄节,观光农业发展起来了。”但曹龙水并不满足于现状,他表示,下一步,将更加关注拆违之后土地资源的利用,特别是山边的一些土地,没有种植作用的,考虑能否通过村集体建房,租给村里或者外来人员创业使用,建设成创业园的模式,增加集体收入,这也是农村经济的一个转型。

拆违治水之后如何实现转型,如何利用资源,是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拆违治水要根据实际情况推进,后续建设发展更要充分尊重当地实际,不能盲目,不能光比速度。

陈众芳代表就拿温州的实际情况举了个例子。他指出,拆后的建设就很重要。政府应该有长远的规划,将一些二产的企业集聚到园区里,村庄就发展三产,做农村旅游等。这样,二产的发展可以不囿于农村局限的空间,逐步发展做大,同时,也能保护好农村的环境,实现良性的循环。但对园区的设置也要提前规划,要合理布局,不影响生态环境,进入的门槛也要设置,不能一拥而上。

规划先行的观点也与许多代表的建议不谋而合。1月17日,温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鸿鑫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时满代表也提到:“原来是拆迁跟着项目走,现在是项目跟着拆迁走,规划设计方面要先行。”

一个圆心:经济与生态共赢

2016年,浙商回归成为浙江转型升级的一个亮点。在新一轮浙商回归中,产业回归、资本回归、商贸回归、人才回归都有新的突破,给浙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

在湖州安吉,碧水青山里建起了一座“凯蒂猫家园”,吸引了不少游客,让这座美丽的城市热闹了起来。这是2011年的一个浙商回归项目。

为什么是安吉?“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安吉的环境。”浙江银润休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朱冬月代表解释,安吉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近几年通过整治,环境质量变好,非常适合做休闲旅游。现在乐园里还建起了马场、国际学校,不仅给安吉带来了人气,带来了经济发展,还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我们会优先录用当地人到乐园里工作。”朱冬月表示,现在乐园建设得好,大家的就业机会也增加了,当地百姓都点赞。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让家乡环境变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更多浙商带着浓浓的感情归来;同时,良好的环境亦要求浙商回归趋向更绿色、更生态、更创新的投资方向。

丽水青田,是著名的侨乡,不少归国华侨在青田创业。“最近三年,青田浙商回归到位资金74.7亿元。”青田县委书记戴邦和代表告诉记者,通过设计适合“青商”发展的平台,出台土地保障、政府服务、资金等配套政策,组成专门的招商队伍进行精准招商,“青商回归”在青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促进了青田经济的转型升级。

如何让“青商”愿意回归?戴邦和代表认为,适合的平台和适合的环境是关键。近年来,青田县进行“三改一拆”,结合青田地理环境和现实因素的特点,打造了欧陆风情小镇,别具一格,也更能吸引“青商”的目光。同时,“青商”在青田的投资多样化,有种植养殖项目,也有旅游项目,还有侨乡进口商品城等贸易项目。

“青商回归同时也带动了文化教育、健康卫生、养生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的发展。”戴邦和表示,在青田,以商带商形成了氛围,下一步将继续涉及更加合适的投资平台,提升招商模式。也希望省一级层面能在相关优惠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在起步阶段提供帮助。

“浙商回归要看到对經济的引领作用,不能光看总量,不能走老路,要走转型发展之路。”温州东方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代表指出,回归要着眼于长远,为浙江未来经济发展考虑,朝对未来经济发展有利的方向前行。“拆治归”是一体的,要协调、同步地进行。“从全局来讲,浙商回归要与环境挂钩,回归重新造成污染的,还不如不回归。”

“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和浙商回归,代表的是一种速度、一种深度、一种高度,最终所指向的,是一个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浙江。

猜你喜欢

青田五水共治浙商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五水共治”视阈下高校生态德育建设研究
发挥媒体作用 助力“五水共治”——《绍兴日报》推进河长制报道的实践探索
从新闻报道看“浙商”——《当代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研究》评读
县域乡讯媒体的报网融合探索与实践——基于《青田侨报》的思考
新时代浙商走向新天地
青田杨梅产业发展优势、存在短板及对策建议
让纪律挺在守护青田国土形象面前
杭州“五水共治”公众参与调查与对策探究
顺势而为 勇担责任 发挥优势 学校召开“五水共治”专题工作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