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体式站桩对形意拳初学者身体对抗的影响

2017-03-27郑传峰

武术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形意拳体式练习者

郑传峰 张 涛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三体式站桩对形意拳初学者身体对抗的影响

郑传峰 张 涛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文章采用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陕西师范大学60名非体育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站立推手对抗、圈内踩脚尖对抗、坐地摸脸对抗三种方法为检验形式,通过两组学生所获总分数的前后落差进行比较,对站桩配合套路练习,单纯套路练习的训练效果进行比较。以验证形意拳三体式站桩对普通人群身体对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2周的训练,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学生的检验总分数由实验前的基本相似变为试验后的落差较大,且进行站桩训练的实验组学生各项分数均远远领先于对照组同学。结论:三体式站桩有助于提高形意拳初学者的对抗能力和提高幅度大于单纯进行套路练习的效果。

形意拳 站桩 身体对抗

形意拳属三大传统内家拳之一,是明末清初山西永济姬际可所创,是中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位列中国三大名拳。但是,形意拳的风格却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独特的拳法风格造就了人们心目中形意拳技击性强对抗能力高的认知定位。而形意拳格外注重桩功练习,形意拳拳谱中一直有“要学形意拳,先站三年桩”的要求[1]。

形意拳筑基三体式又叫“三才式”,即天地人三才;也是桩功和形意拳所有变化的开始,所谓“万变不离三体式”[2]也说明在形意拳练习中三体式桩功在练习体系中的重要性。

本文采用实验法通过三组对照实验,论述三体式站桩对初学形意拳的练习者对抗能力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陕西师范大学2016级本科非体育专业学生60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3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1.2.1.1 实验方案

实验时间与分组:2016年9月初开始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每周1次课两学时,共12次课。将60名学生随机分为男女均等的实验组、对照组两组。

测试指标的选定:根据本实验所要验证的三体式站桩对形意拳练习者对抗能力的影响对专家的访谈以及现有的实验条件,筛选出3项测试指标进行测试,即:站立推手对抗、圈内踩脚尖对抗、坐地摸脸对抗。

测试指标选择依据:为直观展示形意拳练习者对抗能力的强弱之分,同时考虑到直接进行激烈对抗可能造成的身体损伤,以及场地人员器材时间等制约因素。分析了武术对抗中可能会影响对抗能力的影响因素,力量、协调、稳定、速度、反应等众多因素。同时考虑到武术对抗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交织作用的影响。选定了站立推手对抗、圈内踩脚尖对抗、坐地摸脸对抗三种测验方式。

站立推拉手对抗:限制双脚双手移动体现身体的直接对抗,以检验受试者对抗中展示出的稳定能力(身体对抗中为维持双脚不离地的要求,双脚任一离地即表明重心不稳,表示受试者难以维持自身稳定性,可直观检测出稳定性的强弱)、最大力量(武术中常说的“一力降十会”当双方最大力量相差多大时会直接影响比赛胜负)、力量耐力(双方实力相距过近时,耐力将有可能成为决定双方胜负的关键因素)、协调能力(在对抗过程中要同时抵抗对方的施加的作用力,同时协调自身向对方施加作用力协调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受试者稳定能力的保持)、技击能力(对抗中双方需要或推或拉各种方式影响对方,破坏对方平衡稳定,通过刚优秀的对抗技巧达到“四两拨千金”用极小的力量战胜对手)

圈内踩脚尖对抗:限制双手的攻击作用,考验脚步的灵活运用,检验受试者的反应速度(对抗过程中除了躲避攻击保护自己之外,还要尽力去攻击对方,踩踏对方足部得分,需在发现对方漏洞时依靠迅速的反应形成有效攻击)、位移速度(发现对方漏洞攻击时或被攻击时可以迅速到达指定位置)、稳定能力(在防守过程中进行攻击,其中重心的转换尤为重要)、体能耐力(比赛因双方实力高低,可能会或长或短。当双方实力相差不大时,耐力较好的一方容易取胜)、技击能力(对抗过程中发现对方弱点隐藏自身缺点)等。

坐地手摸脸对抗:限制双脚的移动作用,通过脚步的限制将双方置于一可控的范围内进行对抗,检验受试者技击能力(最直接的双手对抗,在不发力不躲避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模拟现实对抗中可能遇到的情形,检验双方技击能力的高低甚至有时是下意识的反应)、位移速度(在对抗过程中发现对方漏洞或做出对抗反应之后双手完成既定计划的能力)、最大力量(同上)、协调能力(同上)、稳定能力(同上) 。

实验条件控制:对两组学生在实验前进行3项测试指标的测试。两组各选择一名学生,组成考试组,共组建30个考试组,实验前后考试组成员不变化,尽量选择身体条件相似的学生组成考试组。实验前后由同一名实验者对各组学生进行各指标的测试与记录。两组学生的教学计划与实施由同一教师进行,上课次数、进度、场地器械完全一致,每次上课均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段。

1.2.1.2 测试方法

站立推手对抗:测试选手两脚自然开立保持不动。仅双手可以接触对方身体。双方尽量在保持自身稳定的前提下利用双手迫使对方双脚离开初始位置,即为胜。胜者记1分,负者不计分。(见图1)

图1 站立推手对抗示意

圈内踩脚尖对抗:地面画一直径1.5米的圆。双方脚上涂抹白色滑石粉,双方在不出圈不倒地的情况下尽量去踩踏对方的脚腕以下部位,踩到即为获胜,获胜方记一分,被踩或出圈倒地均不计分。(见图2)

图2 圈内踩脚尖对抗示意

坐地摸脸对抗:双方席地盘膝而坐,双手涂抹白色滑石粉,在下肢不离开地面的情况下去尽力触摸对方的头部。摸到对方头部或迫使对方离开盘坐区域,视为胜利,胜者记一分,负者不计分。负者不计分。(见图3)

图3 坐地摸脸对抗示意

以上三项测试有一方获胜即结束一局。每局计时一分钟,超出一分钟未分出胜负双方不计分,直接进行下一局,当任一方累计得分达到5分,比赛结束。双方分数计入各自大组该项目总成绩。

1.2.1.3 训练方式与内容

2016年9月初开始,进行10周的训练,每周1次课,每堂课进行90分钟训练,两组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课堂练习方案与内容,课余时间两组同学都不得进行之前没有的实验开始后附加的身体练习。

实验组进行形意拳基本套路练习,配合三体式站桩。学习并练习形意拳套路,每组套路动作间隙附加站桩练习,思考感受形意拳发力用力方式方法及劲力的收发。

对照组只进行形意拳基本套路练习。学习并练习形意拳套路间隙,学生席地休息,听老师讲解形意拳动作要领及用劲发力的方式方法等。

1.2.2 数理统计法

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利用Microsoft Excel2003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与计算。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实验前各组受试者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按实验设计方案,在实验前进行第一次基础测试。测试开始之前,向参加测试的同学讲解了三个比赛所要注意的细节,以及注意事项。将学生分为三十个测试组,测试组中当双方分别进行三项比赛,每项比赛有一人得分达到5分时,该项比赛结束,进行下一项。

表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得分对照表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两组在“站立推手”“圈内踩脚尖”“坐地摸脸”3项对抗中获得的总比分稍有差距,但各指标的相伴概率P都远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受试者的各指标处于同一水平,符合试验条件。

2.2 实验后3组受试者指标测试结果的分析

经过十周的实验课学习,再次将两组学生依照十周前测试组的分组情况分为三十个测试组。测试项目、要求、条件均与实验前一致。

测试过程中发现实验组同学取得5分优胜的次数大大高于对照组同学,同时在对照组同学取得5分优胜的比赛中,实验组同学得分普遍接近5分。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经过十周的专项训练以后。使用不同训练方法的两组学生分数差距变大。训练前各组总成绩得分相差不大,训练后各组总成绩分数出现差距。十周训练之后,实验组三个项目总得分均领先对照组,通过训练前后两组总得分变化情况及组间对照可以得出,对于“站立推手”“圈内踩脚尖”“坐地摸脸”三个检测比分的提高中,三体式站桩配合套路练习训练的效果优于单纯套路练习的效果。推论可得出,三体式站桩配合套路练习训练对对抗能力的提高效果优于单纯套路练习的效果。

表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得分对照表

3 讨论与分析

通过三体式站桩对“可以反应对抗能力强弱的影响因素”的影响来解释三体式站桩对对抗能力的影响,并从中分析原因。

3.1 三体式站桩对对抗中身体下肢动作的影响

三体式站桩有双重桩图A、单重桩图B之分,双重桩前后四六开立,单重桩前后三七开立,本文所做三体式均为单重桩。两脚前后开立,两腿微屈,前脚尖点地,后脚脚尖内扣脚后跟外展。膝盖不超过前脚尖,臀部下作,臀部与脚后跟上下对齐,两脚前后三七分的比例承担体重。左脚在前站立时,主要锻炼的肌肉为:右股外侧肌;右股内侧肌;右股直肌;左股内侧肌;右股二头肌;左股直肌;左股外侧肌、左股二头肌,右脚在前时反之。[3]可以看出,左右三体式站桩两条腿得到最大锻炼的肌肉分别是左右外侧肌、左右内侧肌、股直肌等,这些肌肉则均为股四头肌的组成部分。股四头肌作为人体最大最有力的肌肉在运动过程中承担了独特地重任,主要负责维持膝关节稳定,行走奔跑等功能,也对应了实验中经过三体式站桩稳定性提高的结论。

图4 三体式站桩重心示意

同时,使臀部与后脚跟上下对齐的要求,使的后腿承重压力很大,刺激大,对增加腿部的稳固性效果突出;从技击的需求看,三体式桩功发力(后腿处于最佳的发力状态,通常大腿与小腿成150°左右的夹角)较强,移动灵活。[4]正如孙禄堂所著《拳意述真》中引郭云深云,二则讲;“形意拳,起点三体势(式),两脚要单重,不可双重。单重者,非一足着地,一足悬起,不过前足可虚可实,着重在于后足耳。以后练各形式,亦有双重之式,亦不离单重之重心,以至极高、极俯、极矮、极仰之形式,亦总不离三体势单重之重心,故三体势,为万形之基础也。

3.2 三体式站桩对对抗中身体上肢动作的影响

外部动作:身体侧半转,左侧臂抬起,大臂略与肩齐平或稍微低于肩,手掌竖直上挑,右臂大小臂略成90°,大臂离开躯干,手掌伸直手心向下(以三体式左式为例)。

身体侧半转,侧面面对正前方,无形中减少了对抗中身体被击打的面积[5]。手臂在站桩过程中处于静止状态,但并不是静态不动的,在站桩过程中为达到动作要求,需要上肢肌肉做等长收缩。由于等长练习时神经细胞长时间保持兴奋,有助于提高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提高了在对抗过程中的反应速度。等长练习时肌肉对血管的压力增大,影响肌肉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从而对肌肉无氧代谢能力的提高、肌红蛋白含量的增加和肌肉毛细血管的增生等均有良好的影响[6],可以使手臂肌肉的爆发力得到增强。同时,肌肉的放松也有助于保持平衡稳定状态,因为肌肉放松时,可以使施加在身体上的外力不会轻易完全传递到身体的其它关节部位上去,起到了缓冲受力的作用,即是武术中的泄劲。在对抗中如果身体肌肉紧张僵硬,既降低了动作反应的迅速性,又使对方施加的作用力可以沿其作用线传递到全身。最后的几句则是保证动作放松自然而不松软无力,处于时运动特性决定了肌肉纤维的撕裂较少,训练过后肌肉增粗增大的比例较小,符合了之前学者认为的躯干及四肢各围度相对较小的运动员协调性更好的结论[7]。

同时三体式桩功在拳谚中还要求:“下颚内收,头颈正直,两肩松沉,两肘下垂,拔背正脊,塌腰缩髋,敛臀提肛,胸部空虚,腹部充实,使拳架浑然一体”[2]。依照该标准,可使练习者在对抗中做到最佳的竞技状态。因为肌肉在反应过程中要先进行的是极短时间的离心收缩,然后才会进行向心收缩。如果身体放松或本身肌肉处于离心收缩状态,则可减少其进行离心收缩的时间[6],使神经肌肉系统以最快的速度发挥出尽可能高的效能,更快地调动瞬间的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使肌肉的兴奋性反映速度更快。从而出手更快时不发力但时时可发力的状态。在对抗中拳架一体提高了自身的攻防技击性,也保证了体能耐力的保持,避免了因用力过早脱力影响后续对抗的情况发生。

3.3 三体式站桩对对抗中各关节发力技巧的影响

形意拳一直有三节之说,所谓三节,即是梢节、中节、根节。以人的整体而言,头为梢节,躯干和上肢为中节,下肢为根节;以上肢而言,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2]。其运动规律为“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在练习过程中追求一体之力,即把全身的力合到一体,在练习时通过一些动作要求逐步引导,以达到最佳对抗状态的目的。

三体式站桩动作简单,但又有所谓的“三顶、三扣、三圆、三毒、三抱、三垂、三曲、三挺”等要领。要求练习者仔细感悟虚顶劲、矛盾劲、下沉劲等。经过练习,使练习者可以将自身的力量更加合理的发放出去,减少了力量传动过程中自身肌肉对其的阻碍影响作用,减少了多余的损耗。同时运用杠杆原理,以自身关节为支点,将有限的力量进行放大,以求给对手施加更加强大的作用力。三体式站桩并不是随意放松的站立,还要求练习者在站立过程中有一定的发力,如图,一定的发力除了可以达到日常锻炼对抗常用肌肉的目的以外,还可以帮助养成下意识行为,在比赛对抗中,肌肉保持一定的紧张发力,有助于肌肉兴奋性的传递,以及竞技状态的保持[8]。因长久练习的缘故,练习者并不会感到额外的疲惫以及负担。最后经过三体式的练习,无形中提高了练习者身体肌肉收缩的控制能力,提高了肌肉兴奋反应的速度,增加自身协调性、稳定性,提高了发力技巧等。

[1]段延进.论传统武术桩功的价值与作用[D].开封:河南大学,2008.

[2]李湘山.中国形意拳三体式站桩[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

[3]武 冬,熊开宇,宋 渊.形意拳三体式站桩肌电变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65-69,73.

[3]段延进.论传统武术桩功的价值与作用[D].开封:河南大学,2008.

[4]刘庆华. 散打中身体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

[5]杨建营.武术分块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其技法的力学原理解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30):76-81.

[6]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周 琪.武术套路运动员动作协调性与身体形态指标的相关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8]黄冰霜,胡微微.传统武术的马步桩功价值[J].中华武术(研究),2015(4):21-27.

The Effect of Xingyiquan Integral Pile Standing on Beginners’Physical Confrontation

Zheng Chuanfeng Zhang Tao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119,China)

This paper selected 60 non-sports undergraduates i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as study objects, by means of literature, experiment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three methods include: standing pushing hands test, stepping toes confrontation in a circle test and sitting touching the face test. Through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the Xingyiquan integral pile standing scores comparison, the study also contrasts training effects of pile standing training with routine training to simple routine training, tries to find out the influence of Xingyiquan integral pile standing training on ordinary people’s physical confrontation 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12 weeks of training, there appear changes for the tota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and the scores of experimental group are far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study conclusion is that the integral pile standing training of Xingyiquan can be helpful for confrontation ability improvement of Xingyiquan beginners and the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simple Xingyiquan routine training.

Xingyiquan Integral pile standing body confrontation

G85

A

2096—1839(2017)3—0049—04

基金单位:陕西省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SGH12272。

1.郑传锋(1973~),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统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形意拳体式练习者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六言绝句体式概说
绝句体式多变化
律诗篇法体式
太谷县形意拳的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健美操训练中舞蹈意识的培养方法探析①
形意拳源流与发展考略
冰上瑜伽
“绳子拉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