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引领 淮阴拓新路

2017-03-26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农业委员会

江苏农村经济 2017年11期
关键词:淮阴区观光农业富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农业委员会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园艺处

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

产业引领 淮阴拓新路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农业委员会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园艺处

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聚焦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和休闲农业“4+1”现代农业产业,着力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步伐。近期,根据省纪委精准脱贫要求和省农委产业富民工作部署,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淮阴区强化部署,全面动员,开启了产业富民脱贫工作良好局面。

培植产业富民脱贫新项目。淮阴区将省级精准扶贫资金3540万元投入温氏生猪养殖加工、通阳现代农业及光伏和渔沟光伏三个统筹带动项目,让全区1.2万人口受益。其中通阳光伏项目是淮阴区吴城镇利用扶贫政策引进的统筹带动新项目,投入省补资金113万元。项目一期10兆瓦已于6月30日并网发电,按合同每年获得的160万元收益分成将分配给吴城镇所有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户。对于无劳动能力以及不具备务工条件的低收入农户,该镇将利用通阳帮扶资金帮助其安装分布式太阳能电站,每户每年可实现收益3000-4000元并免费使用1000度电,目前该镇已在三园村3户低收入户中试点成功。渔钩镇将拿出光伏太阳能项目50%的收入用于低收入农户再分配,为他们患大病等特殊情况提供保障。

培植产业富民脱贫新主体。淮阴区积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生力军”和“领头人”作用,引导经济薄弱村通过土地流转或土地入股的方式引进食用菌、瓜篓、浅水藕等高效农业种植项目,培植了一批带动作用十分突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了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双增收”。如淮阴区刘老庄村党总支书记朱林和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发展食用菌等产业,吸收村劳动力全部就业,村集体经济从负债7.8万元变为年盈利300万元。位于淮阴区西南部的吴城镇河滩村是经济薄弱村,2016年流转土地211亩,引进红椒种植项目,总投资230万元,当年投资、当年见效,结束了长期以来农户分散经营的模式,管理成本高、与市场对接不够、老百姓种植效益低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今年吴城镇又流转近百亩土地发展莲藕套养龙虾、螃蟹的家庭农场项目。农业在当地成了有奔头的产业,吸引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培植产业富民脱贫新品牌。知名品牌是富裕一方的“聚宝盆”,拉动一方发展的“摇钱树”。2013年,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是江苏省四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成为新品种的孵化器、新技术的示范园,并衍生出兰趣园、菜趣园等旅游项目,成为码头旅游小镇的一道风景。园区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家,其中双汇食品年销售额超过24亿元。高效农业面积不断扩大,建成优质稻米基地21万亩,高效设施农业20多万亩。生猪、蔬菜、家禽三大十亿元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认证数累计达200多个,丁集镇“淮安黄瓜”成功登记为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淮阴黑猪”注册为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商标。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建成冬枣、香瓜、火龙果、草莓、葡萄等休闲观光农业采摘点40多个,休闲观光农业面积1万多亩。这些产业品牌具有不同程度的增值潜力,亟待深入开掘。

培植产业富民脱贫新机制。淮阴区探索政府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的形式,将获得的收益分配给低收入户。如码头镇用省级财政奖补资金购买淮安三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资产,每年获得的5万元收益全部分给玉坝村低收入户,每户可分得资金694.45元。扶贫资金购买经营性用房模式即将试行,产生的收益也将按一定比例分配给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随着《关于加强项目收益分配方案的通知》制定下发,各类项目收益的分配方法都已经明确,低收入农户将会获得更多的分红。

猜你喜欢

淮阴区观光农业富民
淮安淮阴区多举措开展冬春救助工作
淮安淮阴区推进“厂中厂”专项整治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淮安淮阴区开展“安全相伴 携手护航”一封信宣传工作
淮安淮阴区攻坚克难 保复工促发展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新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
茶果飘香 富民一方
包头市九原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