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造假原因及解决对策

2017-03-26王家国

采写编 2016年6期
关键词:新闻摄影解决对策新媒体

内容提要:视觉传播是数字时代大背景下的核心力量,新闻图片对用户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本文以当今新闻摄影造假现象为出发点,对产生造假现象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摄影;造假;解决对策

一、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存在的问题

(一)虚构新闻主体内容。新闻内容造假最严重的部分当属对于新闻事件本身造假。即新闻工作者为完成工作量任务或创造关注量等各种原因,揣摩群众关注点进行事件的虚拟,制作对应内容的图片以加强实际的说服力,进行公众炒作以博取关注量,完成工作任务。这样的事件本质源于新闻工作者为了谋取自身利益而进行的违背职业道德的恶性心理,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能量”。

新闻主体内容造假的另一种典型事例即为群众出于某种原因为媒体提供虚假事件资料,而新闻工作者未经严格的核实即对事件进行大范围的扩散传播,造成恶劣影响。例如2007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华南虎事件”,事件主人公周正龙为谋取钱财利益,利用对老虎画的拍摄冒充真正的华南虎,媒体工作者在收到事件通知后,未对图片真实性进行认真调查核实的情况下,对事件进行争先报道。后来由于专家及网友对华南虎照片及事件主人公的描述产生质疑,经诸多专家对“华南虎”图片进行研究比对,并成立专职调查组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最终将谎言戳破,造假人遭到严惩,“华南虎事件”才得以慢慢平息。此类造假事件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造成了恶劣影响,事件也折射出新闻传播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利用电脑技术合成图片。在新媒体环境的背景下,科技的迅猛进步为摄影爱好者获取更心仪的图片提供了便捷的途径。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可以将图片进行美化、剪辑及合成,为众多新闻工作者创造诸多便利。但科技是把双刃剑,对于部分缺乏责任心、没有职业道德的新闻工作者,就是其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他们为了增强新闻事件的说服力,达到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甚至会合成虚假图片进行大肆宣传。例如2006年获得“CCTV年度新闻图片”铜奖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的新闻图片,经网友质疑及专家鉴定发现,图片的拍摄时间与摄影记者郎树臣的《藏羚羊穿越青藏铁路》一图仅差1秒,但却一图有行驶中的火车,而另一图则没有见到火车的踪影。后来作者刘为强本人供述,图片系其通过网络技术合成的图片,而非现场拍摄的图片,这在当时亦引起不小的轰动。

(三)违背法律的新闻摄影图片。这类图片多涉及他人的隐私,侵犯名誉权、隐私权或著作权等。尤其是在影视行业中,这类现象较多。还有一些商家一方面要降低成本,一方面又要大张旗鼓宣传产品形象,以图获利,于是便通过网络技术将明星或其他人的图片与自家商品图片进行合成,通过网络媒体广泛传播,以提高产品质量及形象的说服力。

二、新闻摄影造假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新闻媒体之间的恶性竞争。社会的发展使得新闻传播形式趋于多样化,新闻媒体的工作目的已不仅仅是对新闻事件的传播,更大程度上需要为自身谋取利益,这在一些新媒体、自媒体那里就更是如此。那么要想在行业中取胜,就要对新闻事件进行第一时间的报道。媒体工作者为能满足群众的猎奇心理,制作博取受众眼球的震撼图片,造成视觉冲击力,引起阅读者的兴趣,增加点击量,为了在短时间内制作出具有高震撼力的图片,那么在一些缺乏新闻素养的人看来,新闻图片的真实、深度与质量已不再是媒体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重点了,取而代之的是迎合受众对新闻的需求心理而制作的相关图片,甚至为此不惜弄虚作假,因此,出现形形色色的假新闻图片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生活压力下的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工作者迫于生活压力,为谋取更高的利润,忽视职业道德,使用假圖片配合新闻内容的传播。在现如今市场化、产业化的大学里,师生更注重的不再是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而是普遍更关注于如何更好的就业。这就导致学生对于职业道德认识较浅,没有明确自己职业范围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时,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中,不少新闻工作者受利益诱惑,自身约束力较差,为谋取更多的利润而忽视职业道德,进而使得新闻摄影造假现象屡禁不止。

(三)行业规范机制的不完善。现如今,我国新闻摄影行业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范及职业道德标准,对于新闻摄影错误行为的惩罚也仅仅局限于侵犯肖像权、著作权、名誉权等与人权相关的事件上。对于其他新闻摄影造假现象多停留在口头教育、公开致歉或者低额处以罚金的阶段,并没有涉及到更严重的法律的制裁。虽然近年来陆续出台了新闻行业的法规,但是这些法规的实施实际上主要还是限于传统媒体及其新闻工作者小范围、窄领域、低强度的处罚,在执行过程中只有较低的可操作性,对于造假图片相关错误行为的约束性和惩戒作用不够强,在客观上纵容了新闻图片造假的行为,助长了造假的不正之风。在图片造假过程中,造假者可以通过低廉的技术成本完成对图片的改动,但若能够获得奖项,获取一定荣誉及奖金,就能够相应提高自身的工作地位、职称以及工资水平等,由此可见,造假图片的利益远高于所要承担的风险。

(四)图片制作的技术门槛较低。在新的数字媒体环境下,科技的进步越来越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多数掌握基础电脑知识的青年人都能够通过专业学习或者自学完成对修图技术的把控,并能够通过简易的技术操作满足自身对图片制作的需求。摄影者可以通过对情景的设定及相关道具的摆拍,完成“作品”的制作,达到自己的目的。图片制作软件在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即能够达到较为逼真的效果,几乎普及的图片制作技术使得摄影市场图片造假现象难以制约。

三、解决新闻摄影造假现象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新闻摄影行业规则,加大惩罚力度。近些年所出现的新闻摄影造假事件,最终的结果多以造假者被解聘或致歉而告终,这样的惩罚力度是不能够让有造假行为或有造假想法的人产生警醒作用的。新闻摄影的造假从本质上来讲是个人职业操守及信用道德的缺失。

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媒体的相关做法:严格惩罚造假行为,一旦出现新闻造假现象,那么相关责任人除给予金额不等的经济处罚外,还应该做到让造假者无法在本行业内立足。

(二)完善行业规范,严格限制和惩戒新闻摄影不当行为。新闻行业团体和机构应建立行业共识,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考核机制,严格考核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并应对新闻工作者的信用考核在行业内进行公开,一旦出现信用问题,那么此人在整个行业内则无法立足。

(三)创新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网络社会监督作用。网络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来自于各个专业、各个行业的网民在网络时代里充分展现着自己的能力,能够在细微处发现差别,能够质疑事件的真实性,并基于逻辑化的质疑思路,挖掘出有力的证据。网民能够通过网络的形式在短时间内将事件进行发酵,引起广泛的反响,因此网络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新闻行业应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督机构,充分整合网络力量,组成网络打假团队,设置多种监督、举报渠道,既能够从源头控制造假事件的产生,又能够对于问题事件给予民众完整的反馈和及时的处理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快捷、高效地保障新闻报道传播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完善并加强新闻摄影作品审查把关机制。要想能够更好地解决新闻摄影图片造假现象,就要进行严格的制度把控,设置层层门槛对新闻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后再进行传播。首先,图片编辑要对图片的数据来源及图片要表达的新闻要素进行严格的审查,确定图片真实有效;其次,图片编辑在签版时,要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照片真实度的再次核实;最后,由图片总监及特定的图片审核小组审核全部的图片。媒体单位自身要提高图片审核意识,层层严格把关,切实对图片起到把关作用。在审查过程中,要明确岗位责任管理,对于审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落实到人,以此强化“把关”意识,提高“把关”能力。

(五)加强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修养,自觉抵制错误思想和做法。抵制图片造假的根本还是新闻工作者自身的职业修养、职业道德及自我约束力,致力做好工作范围内的事,不受外界利益所诱惑驱使。应当加强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和培养,切实加强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他们在真正进入到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够时刻约束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上来,而不是首先过多地看重自己所得的各种利益。在大学课堂中,应通过实例演讲的形式,让新闻专业相关的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能够给受众精神生活带来的幸福感、满足感及安全感,从而增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要明确认识到新闻摄影等新闻造假现象对社会和受众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从而自觉予以抵制。

四、总结

新闻摄影事业在新媒体背景下獲得了高速的进步与发展,正处于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做好新闻传播工作,有利于长久地保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有利于媒体自身的更好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新闻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新闻信息权威地位。新闻摄影工作者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以及新闻事件,能够让受众及时地了解到最新新闻信息,对充实受众的精神生活,提高读者乃至全社会文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对于现阶段已经发现的关于新闻摄影行业尤其是图片造假等各类问题,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并及时研究、分析,加以处理。通过从加强社会监督、规范行业行为、制定行业规则、加强审查把关力度,以及提高从业者自身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等各个方面,切实采取措施,要达到使新闻摄影行业在新媒体的激烈竞争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公信力、竞争力,为我国传媒事业的建设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柴继军. 图片报道: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的实践[J]. 上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2] 潇潇. 论“公民新闻”时代的新闻图片失实[J]. 合肥学院学报 ,2010,(27).

[3] 焦俊芳. 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由新闻照片造假引发的思考[J].新闻采编, 2009,(26).

[4] 姚争 等编著. 新兴媒体的传播特性研究[J].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2008.

(作者简介:王家国,滁州日报社摄影美术部主任,研究方向:新闻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新闻摄影解决对策新媒体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新闻摄影应用于公安宣传工作路径探析
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的新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