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十二五”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分析

2017-03-25杨新华张凯邓德红

长江蔬菜 2017年6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十二五公益性

杨新华,张凯,邓德红

(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30012)

●产业经济●

武汉市“十二五”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分析

杨新华,张凯,邓德红

(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30012)

通过对武汉市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现状的调研分析,提出了有效整合技术服务资源、区域差异化推广、技术成果有效转化、市场化有偿推广服务等对策建议。

推广体系;服务体系;调研

1 现状

“十二五”以来,武汉市蔬菜产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至2015年底,全市涉及蔬菜生产的乡镇68个,基地总面积达到67 700.5 hm2,其中规模化、标准化基地所占比例达到90.5%,高效设施蔬菜面积占比达到15%;主要“菜篮子”产品自给率达到74.5%以上;基地蔬菜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质量安全水平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菜价稳定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处于中下游水平;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年均提高2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万元,收入水平位列副省级城市第7位。这些成就的取得,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该市比较健全的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1.1 基本情况

“十二五”期间,武汉市已基本建立起政府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社区互助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和教育机构以及涉农企业共同参与的 “一主多元”的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市、区、乡(镇)拥有314名蔬菜技术人员常年活跃在公益性推广第一线,其中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占32.80%,专科学历占49.04%,中专占15.61%,中专以下占2.55%;高级职称占17.83%,中级占35.35%,初级占41.72%,初级以下占5.10%;年龄50岁以上占25.80%,36~49岁占60.06%,35岁以下占11.15%。同时,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模式,逐步完善运行机制,探索调动各类社会化技术服务主体参与技术推广的积极性。目前,华中农业大学、江汉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等教育、科研机构协同如意、东方神农、广地等国内知名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参与到全市蔬菜科技的推广服务中。“十二五”期间,武汉市培育并认定的蔬菜科技型专业服务组织116个,国家级蔬菜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以上蔬菜科技型产业龙头企业83家,占总数127家的65.35%。

1.2 主要经验

①以项目为载体打造市级示范亮点 “十二五”时期,武汉市由财政部门牵头,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按照集中资金、重点投入的原则,择优确定了 《蔬菜标准园创建》、《速生叶菜优质安全生产示范与推广》、《七万亩设施蔬菜综合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钢架大棚资源高效与可持续利用集成技术示范推广》、《设施蔬菜周年生产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市级重点示范项目,并确保每年安排专项补贴资金35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在市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下,各区政府落实配套政策,按照市区财政1∶1的比例,安排了配套资金,同时引导和带动社会投入资金每年约700万元,有效扩大了蔬菜技术推广的资金规模。“十二五”时期,重点打造了东西湖西北部、江夏107国道、蔡甸318国道、黄陂东部、汉南汉洪线及新洲凤刘-刘大公路沿线等“十大”蔬菜示范片带,重点建设了东西湖、新洲、江夏 3个现代蔬菜种植示范园,集中新建了4 669 hm2设施蔬菜基地。

②充分发挥公益性推广服务 “十二五”时期,武汉市公益性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主要由市蔬菜技术服务总站牵头负责,业务上指导全市6个新城区蔬菜技术推广机构开展工作,乡(镇)一级推广部门经过 2005年改革后实行“以钱养事”新机制,退出事业编制。全市6个新城区先后与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部门协作组建“专家大院”,作为技术依托单位,负责项目的立项和技术指导服务。市财政局与技术依托单位、技术依托单位与区蔬菜技术推广服务部门分别签订项目实施协议;区蔬菜技术推广服务部门与所涉及的企业、合作社或农户签订项目实施协议,形成了蔬菜技术推广服务部门与科研、教育单位的有机结合和多部门、多层次的协作机制。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组织菜农观摩、培训学习,开通12316“三农”热线服务,建立专家顾问咨询QQ和微信互动平台,组织科技下乡、发放技术资料或明白纸,进行媒体宣传,免费试用新型农业生产资料等公益性活动,为全市广大菜农、蔬菜企业和合作社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十二五”以来,通过科技合作、项目推动,重点示范推广了新品种108个,平均667 m2产量增长20%以上,667 m2产值增加800元以上;总结推广了高效特色模式58个;示范推广了新技术46项;通过推广统防统治、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全市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化肥使用量每年减少10%左右,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③不断总结提炼实践经验和实用技术 “十二五”期间,市蔬菜技术服务总站组织技术人员大力开展深入企业和农户生产一线的调查研究,并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精品实用技术。汇编出版了《设施蔬菜实用技术》、《设施蔬菜集成技术手册》等科普丛书;在《Scientia Horticulturae》、《中国农技推广》、《湖北农业科学》、《长江蔬菜》等国内外科技杂志上发表论文48篇。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获部、省、市级农业科技进步奖、推广奖18项,其中,《武汉市蔬菜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及集成示范》、《蔬菜烟粉虱、豆野螟、芦笋茎枯病预测预报与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分别获得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无公害苋菜栽培技术规程》、《无公害大白菜秧栽培技术规程》获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的 “质量技术监督科技成果三等奖”。

④积极引导社会化技术推广服务 为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武汉市积极引导科研、教育机构、企业等广泛参与技术推广服务。2014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与东西湖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协议,在东西湖区成立“博士工作站”,建立了“互联网+健康蔬菜”信息平台,示范推广了设施蔬菜新品种67个,展示了新技术10项,推广了高效茬口模式6种,成功用高效钼肥和纽翠绿腐植酸有机肥解决了汇春合作社蔬菜基地莴苣叶片黄化、生长停滞的问题;成功解决了天下先合作社番茄青枯病和溃疡病等问题。“十二五”期间,武汉市新增的蔬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35家中,90%以上成立了研发机构,60%以上的企业科研成果获得了省级以上的科研奖励。这些新型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对技术的研发、引进、消化和吸收,然后再指导生产基地种植户应用,既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又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技术推广效果十分明显。2016年,全市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的人均工资性收入7 626元,同比增长13.1%。

⑤重视专业技术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因地制宜、重在基层的原则,全市每年组织开展蔬菜行业技术骨干市级技术培训2 000人次。同时积极整合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倍增计划、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农民绿色证书工程、农业区域综合开发、“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各类资源,加强对菜农和实用人才的培训,平均每年参训人数达到11 950人次。通过专业培训、定期进修、省内外交流等途径,有效提高了蔬菜技术推广人员和菜农的科技素质,不仅培养了一批懂科技、善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队伍,还培养出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技术员和经纪人。

2 主要问题

2.1 “双重管理”体制下,公益性推广服务难以发挥高效高能

武汉市各级技术推广服务部门一直以来处于垂直的上级业务领导与同级的政府行政领导的 “双重管理”中,上级推广机构对下级推广机构的业务工作没有明确的管理责任,业务工作往往受同级政府中心工作的影响,导致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缺乏协调配合,服务范围狭窄,功能弱化,效率不高。

2.2 “项目推动”机制下,公益性推广服务难以满足科技受体的现实需求

“项目推动”作为公益性推广服务的主渠道,其实施内容和服务范围主要体现政府的意志,各级技术推广服务部门通过分解任务、下达指标、强制执行,所推广的技术往往不太重视农产品市场需要和种植户的现实需求,动辄百万以上的示范项目往往成本太高,门槛太高,除了少数条件较好的企业外,大部分种植户往往只能望洋兴叹。

2.3 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的软件和硬件条件相对落后

一是提升技术推广服务质量的激励机制缺乏。技术人员的业务指导范围抽象,工作的指标和工作任务也没有具体的量化,尤其是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评中,科技受体未能发挥关键作用。

二是年龄结构偏老化、职称偏低。调查数据显示,全市技术推广服务人员中,35岁以下的仅占11.15%,50岁以上的却占23.95%,具有初级职称的有131人,占比41.72%,没有职称的有16人,占比5.1%,且主要集中在基层。

三是工作硬件条件相对较差。全市仅有黄陂区开通了技术服务网站,新洲区、汉南区甚至没有技术服务的专用交通工具。

2.4 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技术推广服务发展滞后

一是市场化服务组织内部缺乏高素质专业科技人员,技术服务效能难以提升;二是许多企业服务意识淡薄,投机心理严重,没有对农户进行科技服务的能力;三是国家目前针对技术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四是蔬菜生产经营的小型化和分散化,导致市场化技术服务组织的覆盖领域与服务范围十分有限,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3 对策建议

3.1 以优化配置全市技术推广资源为重点,实现“三权”垂直管理

根据政府公益性推广服务的特点,建议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筹全市蔬菜技术推广人员的“人、财、物”管理,在全市范围内按区域产业特色建立综合区域服务工作站,并争取8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下沉至各综合区域服务站,负责一线的推广服务工作。各地域综合区域服务站根据农业人口、耕地面积等指标确定该区技术推广服务的体制内名额,将其纳入市财局预算,统筹发放工资。公益性推广活动以项目为载体,逐步建立核心示范区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户间的科技扩散关系,提高农民的科技接受率,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相比双重管理,垂直管理的好处,一是让区域站的工作重心可以避免受基层政府的工作重心干扰;二是有利于集中整合与优化配置全市的技术推广资源,使推广服务工作更加区域化、专业化。

3.2 以科技受体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地探索区域差异化的推广策略

根据 《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2012-2020年)》,“十大蔬菜基地”将重点布局在“适宜发展区”,面积66 700 hm2,分别为新洲凤凰刘集-刘集大埠蔬菜基地、黄陂东部蔬菜基地、黄陂西北部蔬菜基地、江夏法泗金口水生菜基地、江夏107国道及纸贺公路蔬菜基地、蔡甸张湾-索河蔬菜基地、蔡甸318国道蔬菜基地、东西湖西北部蔬菜基地、汉南汉洪线蔬菜基地和新洲徐古、东西湖如意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这些蔬菜基地土质肥沃、水量充足、交通便利、设施条件较好、蔬菜商品性高,且大多数为优选的规模化经营业主,有利于采取市场化有偿的蔬菜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其他地区,尤其是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配套缺乏,农业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农户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许多企业难以进入的区域则适宜采用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推广模式。

3.3 以技术成果有效转化为目标,加速“互联网+”平台建设,带动科研、教学机构参与技术推广服务

一是加速建立市级“互联网+蔬菜”云平台,从生产到销售各个关键环节为全市企业和农户提供优质便捷的技术服务,让企业和农户切身感受到互联网给他们带来的效果和实惠。目前来看,农资资讯,精准气象,蔬菜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应用,农产品销售市场是“互联网+蔬菜”下企业和农户最直接的需求。

二是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人员积极承担推广服务工作。在管理层面给予教育、科研机构更多的自主权,通过改革科技成果验收、评价制度,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奖惩制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实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为技术推广提供优质的技术源。

3.4 以市场化有偿推广服务为驱动力,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现阶段,我国农业正处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应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市场化有偿推广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以弥补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中的“政府失灵”。

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稳妥地将国家基层蔬菜技术推广机构中承担的农资供应、蔬菜病虫害防治以及产后加工、营销等服务分离出来,按市场化方式运作。通过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技术服务组织积极参与到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中来。

二是强化政府对蔬菜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财税政策、人才政策、金融政策和财政科技项目的倾斜,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辐射带动能力。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Vegetable Technology Promotion in 12th Five-year Plan in Wuhan City

YANG Xinhua,ZHNAG Kai,DENG Dehong
(Wuh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430012)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such as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echnical service resources,the promotion of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the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technical achievements,and the promotion of market-oriented paid services,by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vegetable technology promotion in 12th Five-year Plan in Wuhan city.

Popularization system;Service system;Investigation

F303.2

A

1001-3547(2017)06-0075-04

10.3865/j.issn.1001-3547.2017.06.029

杨新华(1967-),男,农业推广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技术推广服务工作,E-mail:303540779@qq.com

2016-12-21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十二五公益性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山西确定20家省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