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意大利艺术家口中的“中国学派”浅析中国美术教育的现状

2017-03-25李思学

参花(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派意大利语言

◎李思学

从意大利艺术家口中的“中国学派”浅析中国美术教育的现状

◎李思学

本文以作者去意大利交流时的对话为线索,从意大利同行口中的“中国学派”为着眼点,分析了“外国人口中的中国学派”的成因,进而讨论了中国美术教育环节中高考前专业教育和本科美术教育环节中的一些特点,阐述了这些问题对于美术造型专业整体的负面影响。

造型语言 美术教育 消解技术 相似性

2017年7月去意大利佛罗伦萨游学,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进行了人体写生。写生过程中,佛罗伦萨美院的教师走到我的画前对翻译说:“中国学派”,见我好奇,她的说法就解释说尊重中国学派的水平,并提到:中国人与俄罗斯人、美国人同样泾渭分明并差别显著,使人一目了然。而我正是她所说的这种“中国学派”风格的体现。

我对此很感兴趣,因为这与我对自身的认识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一直尽力避免自己的作品有语言化的倾向。而在这种情况下,我的作品依然是她眼中“中国学派”,这使我心中产生了疑问:她眼中的“中国学派”是什么样的?是什么原因让她产生了这种认识?中国学派的显著特征是什么?中国画家的同一性是什么?而我们为什么自己察觉不到这种同一性?即使这种认识是带有偏见的、是片面的,也能从侧面描绘中国造型专业的整体面貌,即使管中窥豹得一斑,也会得豹一斑。

意大利人所说的“中国学派”,确切地说应该是指“中国绘画学派”或是“绘画的中国学派”。她为如何产生这样的判断呢;她又见到了哪些东西来支撑她的判断呢?她的判断具不具有主观性呢?

她见到来自中国的专业人员的组成是那些呢?主要是中国来的留学生,留学生主要分为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还有每年所接待的游学团体。从弗洛伦萨美院的情况来看,意大利的公立高等院校主要是采取注册制,入学考试难度较低,只对语言有硬性要求,以致入学门槛较低,加之意大利的消费水平较低,而且每年只收取注册费,所以使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有大量的中国留学生。注册留学生从就学意愿上来说基本分成主动和被动两类,主动就学的主要是本身对意大利佛罗伦萨美院或是境外留学有意愿甚至有移民向往。被动就学基本原因是国内高考及研究生升学考试压力巨大,使得考取难度异常高,所以有学习美术专业国内升学无望又家境良好可以负担留学费用的学生被迫选择了去意大利留学。而这部分的学生所受的专业教育又是什么样呢?

一、接受过考前教育的人

本科留学生普遍受到的教育是考前教育,中国的考前教育是目前中国美术类学生受到的最普遍的教育,这种教育几乎覆盖了所有美术类学生。而这种教育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美术高考是本科升学专业考试,考试内容对考前辅导培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专业考试分为两大块:第一,省统考(联考),主要针对省内院校。第二,院校单招考试(专业性更强的跨省招生考试)。许多省份规定,如果不参加统考或是没有通过统考,将不能报考省外学校。那么省内统考就成为了必选项,所有考前辅导都要围绕着统考内容科目展开。

以山东、江苏、河北三省为例,山东省统考内容为:默写素描静物和水粉静物。江苏省统考为:以黑白照片为素材画素描头像和水粉静物。河北省统考内容为:黑白照片画素描头像及速写,水粉静物默写。而考前辅导班的教学内容就围绕着默写、画照片展开。辅导班的课程也多是临摹考卷范式和对图片写生为内容。美术教学的课程里几乎没有了写生环节,而临摹本身就是对范式技巧的学习而非客观感受中体会。在最大规模的美术教育环节,由于考试的内容和高考班的速成方式共同作用下,在学习美术的一开始就植入了一个关注造型语言的基因,对这种“语言化”的重视甚至超过了对客观世界的面貌及自身对外部事物的感受,由于这个基因的存在,使得造型语言思维和对造型语言的重视成为了我们国家美术生的最大同一性。

二、接受了本科教育的人

这部分学生在国内基本上接受了完整的本科教育,中国现在的本科专业课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重视传统部分的训练,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具有的巨大影响力。传统部分的基本功练习一般为写生,好的院校有自己成型的教学传统和体系,这种系统思维有两面性,优势是有着高效的教学能力,学生在这个体系中能迅速地成长,负面的依旧是面貌相似化。除非教学环节中强调“独创性”,不然以美术学院明星教师的巨大号召力,依然会使自己的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造型语言。而对于学生的启发,很多情况都是围绕着造型语言探索展开的。

从事现当代艺术创作的教师在教师总量上处于绝对少数,社会环境、视觉环境和精神环境都是偏向传统的,在本科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当代精神特质的理解很容易浅薄片面化,除了对成熟画家或是大师的模仿之外,几乎很少能够完成成熟的当代作品,而模仿正是这个年龄层次的基本学习方法。模仿理解方式,模仿看问题的角度,甚至模仿了用笔方法乃至颜色。

而没有好的教学体系的院校多是依靠一线教师的经验教学,这种教学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导致学生模仿老师,这也是目前国内生态环境造就的:在面对庞大的国内专业生态环境时,本科专业教师能提供的选择很有限,考虑到教师的身份组成和体制内单位对系统内评价的依赖,从思维到倾向从属于官方展览生态的教师占绝大多数,这之中官方展览青睐的题材和风格对作品面貌的影响巨大。以我为例,我本身就是这类的典型,对于学生的目标培养和上升通道的思路都是以自己为模型,以官方展览和院校要求为导向来引导学生。在引导的过程中,言传身教大多来自自己的老师,这种国内生态影响了大多数的学生,这大多数的人从他们学习之初就被埋下了重视技巧和语言的基因。从学术环境上来看,国内的潮流也都是以技巧和语言为导向的,展览生态中新的语言形式总是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正向评价。近几十年的各种潮流也多是以风格为标的,早期的马训班和苏派,改革开放以来的欧派,近些年方兴未艾的民族化和风生水起的“具表”,精神内涵本身就附着在造型语言表现上。也对潮流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对潮流有巨大的塑造热情。这种热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也得到了类似意大利同行的这种非正向评价。

从意大利美术教师的主观角度分析,意大利的艺术环境属于分层生态系统,前卫艺术为主流其他类型(例如传统造型艺术)存在于自己的市场社会需求周围。有自己本身的学术鄙视链,当代艺术处在鄙视链顶端俯视其他流派艺术,以观念至上和消解技术为重要特质的学术口味,对于造型语言在作品中的比重会有更多的敏感度,也会使他们见到以研究造型语言为学术特质的传统造型艺术流派会产生不易察觉的骄傲与距离感。假如真的有这种流派带来的优越感存在的话,那么这种评价本身是有问题的,任何有前提的评价都不是最准确而全面的判断。但有前提、不全面的判断依然是有价值的,就像以造型语言为前提的作品也会有优秀作品一样,站在现当代的角度上看传统造型艺术,这种中性偏负面的评价对于我这样的创作个体来说,能让我重新站在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和作品的处境,并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是颇有价值的。

消解技术是现当代艺术的一个命题,消解技术不是一种技术,而是对技术所持的态度。它反映在作品中,依然会以某种语言方式存在,哪怕是对消解技术的强调,也是风格化的体现。语言是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任何艺术流派都很难脱离语言本身来表述含义,人在面对题材或是物质世界乃至精神世界时,通过载体来表现时都需要手段,浑然天成的少之又少,由意识影响的成为普遍。但是造型语言在作品中的比重是有更恰当的分寸,一幅优秀的作品对于造型语言的把握应该是恰到好处的,对于主题应该有正向的推动配合作用。当“语言”超越其他因素成为了一幅画的立意时,当“风格”替代了感受覆盖对象时,当“风格”变成一种“正确”时,那么这种语言会突破作品内涵成为一种自我宣扬,这必将抵消部分作品的学术质量,而成为作品和艺术家的非正向评价。

从国际艺术大环境来看中国,在当下的我国,对绘画造型语言的规模性重视本身就是一种流派,而这种重造型语言倾向可能就是中国最大的“学派”,也是“中国学派”的最显著特征。

李思学,男,硕士,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油画创作)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学派意大利语言
嗨,我不是意大利面
意大利面“变魔术”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语言是刀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