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人”在人机工程系统中的重要性

2017-03-25周恩斌钟儡

经营者 2017年2期
关键词:人机工程心理

周恩斌 钟儡

摘 要 现今,人机工程学的理念已经得到充分完善,人—机—环—管,四者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人机工程系统四大结构中,“人”是管理上最大的难点,也是生产上最危险的隐患。

关键词 人机工程 人的不安全行为 心理 情绪波动

一、基于人机工程的一些问题

国内外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如何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虽然小有成效,但始终达不到人们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他不但有着结构合理的逻辑思维,更充满丰富的情感。正常情况下,人类的所有活动和行为都是通过自己大脑思考之后的结果,但是当我们情感爆发的时候,人的逻辑思维由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会变得难以控制。就像是心理学上的“本我”和“自我”一样,“本我”在正常情况下都是隐藏在内心的最里面、最微弱的部分,毫无任何存在感。可是当我们在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强到足够触动“本我”的保护意识时,“本我”就会瞬间跳出来,干扰我们的思维。而这些干扰往往都是负面的,并且难以自我控制。同样,这时候“自我”越控制,“本我”的反应就会越强烈,就这样在控制和反控制的过程中,我们内心的心理问题被不断放大和演化,最终击溃“自我”,影响我们的身体行为和语言,转化成不安全行为。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此,人的行为是受人的逻辑思维控制的,但是人的逻辑思維却很容易受到人内心情感波动的影响。当人的情感波动导致自身的逻辑思维出现混乱的时候,人们下意识的行为,往往都是不安全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安全当中“人重要,人难管”的原因了。

二、企业现场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现象

如果我们做一个样本统计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在安全管理当中,对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无法做到全方位的整体和统一管理。很多基层安全工作者都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现场的安全管理,只要我有一点没注意到,就有可能出事。”因此,我们很多安全工作者每天都是在疲于奔命和不停地检查以及时刻在现场进行指挥,没有人能够静下心来,真正地思考安全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或者说,他们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这些问题。

在现场,我们也会时常听到,安全工作者越是强调的地方,往往越容易出事,越是重视的点,越是变成了事故的重灾区。困扰我们的不是事故的复杂,而是我们明明强调那么多遍,却还是会发生事故。所以,我们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安全管理方法,怀疑整体的安全管理思路,进而开始学习和探寻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又失去了功效。周而复始,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始终都没有找到根本的解决办法。

在现场,当一名员工在一次事故当中受了严重的伤害或者过度的惊吓后,即使没有危及自身生命,在身体恢复之后,我们的员工也再也无法从事原来的工作了。更有甚者,只是目睹了事故的发生过程,当事故过去,情绪恢复之后,我们的员工也无法从事相同的工作了,而且该状况往往是群体性爆发,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这个时候,大部分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开始着手于事故经验的学习教育和简单的事故应激心理培训。可是,培训的结果却是收效甚微。

三、人的心理暗示影响

人之所以被称为高级动物,是因为人具有其他低级动物所不具有的思维理解能力。换句话说,人在正常情况下做出的所有行为和动作都是经过人的大脑思考的结果。可是,我们好像遗忘了些东西:人虽然是世界上最高级的动物,但是人也是动物;人不但具有其他低级动物所不具备的思考能力,同时人的身体里一直都存在着低级动物的本能。最简单的一个小例子,我们的饥饿感就是我们的本能,我们是不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它的。而在我们的身体里,本能更多的是存在于潜意识里的。

我们的潜意识每天都在活动,只不过在正常情况下,“自我”的思维能力更强大,可以完全覆盖潜意识的活动。只有在受到外界持续强烈刺激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才会在我们的思维中体现出来。在不断重复或者强化中,“本我”的潜意识逐渐占据了主导。当然,潜意识也有正面和负面之分,但是人对于负面暗示的接受能力往往大于正面暗示,尤其是在紧张或者恐惧状态下,负面的暗示作用会变得更加明显。无论是主观暗示或侧面暗示,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中,自我强化的。

单一暗示重复在原则上就是简单的催眠,但是催眠的条件远不止这个,还需要满足许多客观条件。当我们在重复单一暗示的时候,往往其他客观环境也都是满足的。究其原因:正常情况下,人的思维中不会出现反复思考一件事的情况,而当紧张、恐惧、懊悔等情绪出现的时候,都会伴随着刺激这种情绪出现的刺激点,也就是我们不断重复的暗示点和开始点。在医学的角度上,我们的大脑里至少存在四种电波,即δ波、θ波、α波、β波。δ波一般出现在婴儿发育时期或者手术麻醉后;θ波多出现在抑郁症和精神疾病人群当中;α波则代表了正常人的基本节律;β波一般出现在个体精神紧张或亢奋的情况下。α波、β波是在人体正常情况下交替出现的。一般情况,我们的喜怒哀乐引起β波节律增强后,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会开启,会在一段时间内自动减弱β波节律,增强α波节律,这就是所谓的“情绪平复”。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安全管理当中,我们一直强调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反而会成为事故的重灾区。事故发生后,安全管理和教育虽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是更多的员工对于相同的工作却望而却步的原因。

在这里只是对负面自我心理暗示催眠进行解释。至于积极、正面的,对人的心理影响是正向引导,不做讨论。

四、催眠术在安全管理当中的几种做法

多数情况下,“人的负面催眠”作用在安全管理上起着负面的作用。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我们可以反向思考,即利用“人的催眠”作用,来提高现场员工的安全素质,改善员工的安全行为,将“催眠术”运用到安全管理当中。笔者针对鞍钢当前的安全生产状况,列举了几种合适的方法。

(一)教练技术

教练技术是当前国际安全心理方面前沿的心理辅导技术,主要是针对员工的心理压力,进行心理压力释放,从而激发员工的安全意识潜能。通过教练技术,我们可以针对近期压力过大的一批员工进行恰当的心理疏导,释放他们自身的压力,从而避免员工在强压之下,出现影响自己正常行为的潜意识,进而规避了员工在现场工作的时候,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可能性。教练技术,更适合于出现在事故之前的心理减压,当事故发生后,教练技术的可操作性和效果将大打折扣。

(二)集体催眠

集体催眠,是指将员工集合在一起进行安全培训时所采用的方法。就其作用而言,集体催眠更主要的是强化本次安全培训的效果,达到员工亲身体会的境界。几种安全培训模式的对比:传统的讲授式安全培训,单次效果往往都在25%以下;现代提倡的安全体感式培训,前期投入又过大,并且在建成之后,所培训的内容只能是初期设计好的方面,超过设计范围的则无能为力,培训内容过于死板、受限,灵活性不高,集体催眠技术则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些问题。

(三)事故后心理应激辅导

事故后心理应激辅导,则是特别针对亲身经历了安全事故的员工。就其所经历的事故,以及事故过后的心理应激情绪和应激障碍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催眠,解决员工在遭遇事故后,所产生相应的不正常心理压力行为。

综上而言,在针对人机工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催眠应用,应更重视在事故之前的教练技术和集体催眠。事故之前和事故之后双行并重,尽量避免事故之后的“事故心理应激辅导”,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心理”解决在事故之前。

(作者单位为鞍钢集团公司教育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人机工程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汽车驾驶用座椅的抗疲劳人机工程设计
运输车座椅人机工程优化设计及评价
车用千斤顶研究与设计
基于人机工程的物流运输三参数风险评估模型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