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的四点反思

2017-03-25钱见飞

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师

钱见飞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为了顺应这一形势的发展,正逐渐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新课程为教师观念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以研究者的角色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视角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面对现实教育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在当前社会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致力于优化教育效果,改变教师权威“统治者”的形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说过:“面对不积极、不自觉学习的学生,任何教学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我们往往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意味着新领域的开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对自身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进行评价和反思。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思”向何方?笔者认为:是敢于对教学理念的反思、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对教学角度的反思。

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教学内容的修改调整,也不是更换一系列的教科书,而是一次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努力。为了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在自我素质、合作意识和教学方法理念中进行反思,达到教学的最佳状态,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教研培训学习,使笔者对于教学理念的认知度发生了重大改变。新课程提出的四个理念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这四点看出,我们必须舍弃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入新元素。譬如要让课堂“活”起来,语文课堂不只是单一的授课解析文章、分析修辞手法,更多的是运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走入语文的乐园。不仅是课堂上的交流,课下与学生交谈也要注重语言美,不經意间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读教材。同时,由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多方面选择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育理念引领,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鼓励支持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认真思考。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深度挖掘其潜能,对教师而言是值得认真反思的。当学生对语文感到学习困难、枯燥乏味时,教师应反思学生的复杂心理过程,可以从想象、思维、兴趣、性格、情感等方面入手,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即时帮助学生了解语文,运用语文,主动学习语文。

1998年,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指出:“我们将来留给后辈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会留给世界一个什么样子的子孙后代。”这其中隐含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中的创新教育现在已然成为核心目标。重视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意识,鼓励创新实践,只有在不断实践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渐渐淡化,创新精神也会慢慢消退,创新能力的研究最终也会是“纸上谈兵”。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灵活运用激励评价,既是教学智慧的体现,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针对不同学生的资质,进行不同内容的激励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更多的是要积极鼓励与支持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热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继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为了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发展,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既要成为课改实践方法的思想者,也要成为解放理念的行动者;同时,不被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所困惑,而要努力探索出新颖多样的创新语文教学之路。

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对于教学内容的反思,存在分块不统一、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教师常常一个问题一个地反思,总体而言,反思范围较为宽泛,但深度不够,形成分块格局,无法系统思考;反思效果不显著,消磨了教师反思的积极性。对于一些教师每次反思内容较为全面时,就会出现反思呈现的结果往往是泛泛之论,主题多,抓不到重点;经过一段教学时间后会发现,反思结果只是浅谈,难以深入挖掘更多的价值信息。教师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本质问题才能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否则反思无效,问题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同时在反思中,很大比重都是在描述教学过程与流程,反思分析的深度远远不够,核心内容仅仅浅谈于表面,这样的教学反思,很难带来好的教学效果。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小学语文教师应反思自己认为完美的教学模式。比如互动课堂,学生有没有真正接受?课堂学习效率是否有一定的提高?不同水平的学生进入情境讨论时,能否在模拟环节中体会到教学的意境,顺利解读文章知识,最终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教师应该分清教学的主体对象,我们面对的是学生,课堂教学不应千篇一律地课文解析,一讲到底。繁琐的讲解与分析占用了学生思考和练习时间,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接受变成了被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机会,这也正是我们教学策略的核心。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样的学习效果,才算教师希望得到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需求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更有利于自身教学的反思,调整教学方案,使师生配合得更加密切。这种师生之间的不断反馈,既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又能使教学更富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也可以灵活地掌控教学节奏。

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教师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教学进程进行反思,当学生学习语文遇到瓶颈、师生之间对某个问题出现异议、或者学生学习能力较弱跟不上教学设计,这些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学会反思如何处理更为合适,将反思成果运用实际问题中,可能会碰撞出意外的效果。

对教学角度的反思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如果看待问题的眼光是单一的,那么得到的结论也只会是片面的,这就是角度问题。站在教师的角度,就需要从教学者的角色转变为科研者,不只是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深入钻研与探索;站在学生的角度,就需要反思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些教师往往没有重视以学生思维为主,甚至一堂课听完,老师讲的很多,但学生仍旧一脸茫然。在对待学生回答的问题也不要一味地否定,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比直接否决更为重要。教师们在课下进行教学心得的交流,会让彼此受益,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对教学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案,共同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可以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产生这些问题有主观因素,当然也存在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会制约教学反思 一方面是教学反思的观念、意识较为欠缺。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是有效的教学反思,通过不断地教学反思,逐步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如果缺少教学反思,那么怎样实现高效教学呢?因此,教学反思要求教师自觉,主动反思,这个过程需要强大的执行力,而不是口头陈述这么简单。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充分重视教学反思,不要让反思成为一种形式。另一方面,教师对教学理论学习运用不够。如果认为教学只是每一年的重复教学,那就错了。不会从教学过程中吸取教训,自身的教学是不会有改进的,并且很难有所提升。有学者认为:“即使一个教师有15年之久的教学经历,也只是将一年工作重复15次,除非他善于实践与反思,否则不会有很大的进步。”教育工作绝对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工作,而是需要不断改进,不断适应时代的进步,不然就很容易与时代脱节。现阶段的教育反思还只停留在“做了什么”,“如何做”和“下一步该做什么”的问题上,并没有进行具体的实践反思。教学要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要主动思考,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思”一体化。

外部客观因素也会制约教学反思 外部的客观因素也是主要影响教师反思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教师所处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在现实中,教师本身在学校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现在又要强制安排进行教学反思。繁忙的教学工作,紧张的工作日程,使得教师很难有时间开展教学反思,所以教师大多积极性不高。

学校的整体反思气氛同时也会影响每个教师的反思情绪。当今强调教师在教育上的独立,重在反思自己的老旧思想,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師之间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在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即便同一学科的教师,使用的方法、教学的思路也会有很大差异。事实上,这样的差异才是教育中最宝贵的地方。相对于自我反思,集体反思呈现的教学会出现翻倍效果。然而,现状是大多小学语文教师承担了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担任班主任,维持大小事务,渐渐疏于教学反思和交流。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中,教学反思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而言,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需要通过学习比较,研究他人的教学长处,分析教学中彼此存在的差异,从而在差异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总体而言,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问题,在当今教育中仍旧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相信随着教师们不断地研究和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将会获得更全面的重视与认同。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中枢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