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明清:以书观人

2017-03-25幽兰

中关村 2017年2期
关键词:刘瑜俞敏洪马云

幽兰

“我常常喜欢通过了解一个人读什么书,来对他的品位高低,做一些判断;甚至通过分析他读什么书,来分析他的思想境界,及至其人生态度。”

“我们得承认,这世间,人的品位是不一样的。人有好坏,品有高低。尽管我自己从不认为用二分法来分析人是正确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一个人做基本的判断。”刘明清说。

近日,本刊记者拜访资深出版人、大道行思总经理刘明清,得知海天出版社发行了一本新书《黄昏亮起一盏灯》。本书由知名企业家文经风先生编著,书中内容都是与读书有关。该书收入了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所举办的上百场读书会中,最精彩的12场读书会的实录。共有包括马云、李彦宏、柳传志、潘石屹、张维迎、周国平、俞敏洪、刘瑜、徐小平、朱云来、冯仑、王巍等36位嘉宾的对话或演讲内容。

刘明清通过阅读《黄昏亮起一盏灯》,分析一个人读什么来判断这个人的品位和格调。“文经风兄这本书让我特别欣喜的是,书中披露了上述几乎全部嘉宾的读书兴趣方向(包括书单)。”

那么,凭什么可以对一个人的品位做基本判断呢?

刘明清对记者强调,从一个人的为人、处事是可以做判断的;但那是对身边的人、熟悉的人、认识的人而言,是可行的。但对于陌生人、古人、名人则是不适用的。因为,我们无法亲身了解他们的为人、处事。不过,对于古人,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来间接了解到,比如孔子、司马迁、曹操、袁世凯、孙中山、柏拉图、拿破仑、华盛顿、斯大林等等,都可以通过历史材料来了解;而对于所谓的名人,同样可以通过对他们自己的材料,或者别人的评价,获得大致的了解。

“就我自己的经验,我常常喜欢通过了解一个人读什么书,来对他的品位高低,做一些判断;甚至通过分析他读什么书,来分析他的思想境界,及至其人生态度。”

紧接着,刘明清依据一些嘉宾个人的读书兴趣(书单),尝试分析了他们的个人品位(格调),他笑谈这些权做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吧(名人本来就是供社会大众来消费的)。

俞敏洪

有英雄情结的纯粹书生

中国最著名的教师莫过于俞敏洪了。俞老师的书单有:《三国演义》《百年孤独》《西方哲学史》《唐诗三百首》《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明朝那些事》《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以及“中国近现代诗”。

刘明清认为,从俞老师的书单可以看出:一、他是个诗人,有着浪漫主义情怀。因此,他在北大读书时,会追着女孩子跑(诗人才会如此发疯)。二、他有英雄主义情结。他自己讲,他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有极正面的评价。他甚至希望他自己的个性像刘备,可以依靠大度和眼泪来获得别人的支持。三、他的底层平民情怀。他推荐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表明他对于中国农村,农民的命运保持着关注。这固然与他出身有关,但我个人觉得这是他心底不变的情感。四、他是精明的商人。从他阅读《激荡三十年》,可以知道他善于总结中国企业的成功与失败的教训。

他推荐的《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全书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读书会现场,俞敏洪在接受主持人提问时,谈到他有一种英雄主义情节。

俞敏洪说,“我读《三国演义》觉得是几个英雄用不同的方式争天下,曹操有曹操留住人才方法和他的志向,不管书中如何描述,我们对历史的了解证明曹操是一个英雄。而刘备用了另一种方法证明自己也是一个英雄。”

当主持人问他像曹操还是像刘备时,俞敏洪笑答更像后者。“我没什么本领,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大度和奉献自己的眼泪,来博取枭雄的怜悯。”

俞敏洪曾经说过,“在新东方,没有任何人把我当领导看,没有任何人会因为我犯了错误而放过我。在无数场合下,我都难堪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我无数次后悔把这些精英人物召集到新东方来,又无数次因为新东方有这么一大批出色的人才而骄傲。”

1978年,俞敏洪高考失利后回到家里喂猪种地。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俞敏洪第一次高考失败得很惨,英语才得了33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 55分,依然是名落孙山。那时俞敏洪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他的梦想,而高考在当时是离开农村的惟一出路。

1979年,县里办了一个外语补习班,俞敏洪挤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学习外语。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俞敏洪坚持考了三年后,最终考进了北京大学西语系。1985年,俞敏洪毕业留在北大成了一名教師。

为了谋生,俞敏洪到北大外面去兼课教书,后来又约几个同学一块儿出去办托福班,挣出国的学费。1990年秋天,因为“打着学校的名头私自办学”,北京大学在校园广播、有线电视和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高调宣布了对俞敏洪的处分决定。1991年,俞敏洪被迫辞去了北京大学英语教师的职务,为了挽救颜面不得不离开北大。但正是这些折磨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对培训行业越来越熟悉。

卢跃刚在他的《东方马车》一书中生动描述了俞敏洪这段创业经历:他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外面支一个桌子,放一把椅子,“东方大学英语培训班”正式成立。第一天,来了两个学生,看“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那么大的牌子,只有俞敏洪夫妻俩,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记册干干净净,人影都没有,学生满脸狐疑。俞敏洪见状,赶紧推销自己,像是江湖术士,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活说死说,让两个学生留下钱。夫妻俩正高兴着呢,两个学生又回来了。他们心里不踏实,把钱又要回了……

1993年,在一间10平米透风漏雨的小平房里,俞敏洪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

在俞敏洪的鼓动下,昔日好友徐小平、王强、包凡一、钱永强陆陆续续从海外赶回加盟了新东方。经过在海外多年的打拼,这些海归身上都积聚起了巨大的能量。

有媒体报道,这批从世界各地汇聚到新东方的个性桀骜不驯的人,把世界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教学方法带进了新东方。

刘明清对记者说,“若干年前,我曾经近距离接触过俞老师。那是一次中央电视台王利芬老师在人民大学主持的电视节目录制现场。由于那天正值下班高峰,车堵得厉害,俞敏洪开车走到半路走不动,为了赶时间,就将车子扔下,跑步几公里来到现场。当时看到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样子,现场所有的人都非常感动。我看到他,没有任何的怨言与不快,相反非常高兴地与现场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打招呼。谦逊、低调、斯文、和气,是那次他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结合俞老师的书单,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话,刘明清用“书生”来表达。无论他的企业做多大、无论他的名声有多大,他都是一个纯粹的“书生”。

马云

伟大的现实主义商人

马云有一句名言,叫作“不读书人生也精彩”。他自谦“真的没看很多书”,而且讲“拿一本书在手上一分钟就睡着了”。当然马云不是真的不看书,而是喜欢看一些特别的书。《黄昏亮起一盏灯》里面介绍,马云在读书会中提到的书(推荐)有,《道德经》《基业长青》《人生》《亮剑》和《胡雪岩》。

“从马云的书单来看,我觉得他是一个天生中国企业家的材料儿。《道德经》虽然是老子的一部哲学著作,但充斥的是中国人的智慧,尤其是做人智慧,马云一向很会做人。另一方面,马云是一个有着顽强意志力与竞争精神的企业家,我们可以从他读《人生》——这更是一本励志小说;从他读《亮剑》这部战争作品,来观察他的性格爱好。同时马云还是个对中国商业规则甚至潜规则洞悉的精明商人,这可以从他对《胡雪岩》(他自称看了两遍)的阅读兴趣有所了解。”

刘明清认为,马云对于胡雪岩的评价,既觉得胡了不起;同时也认为胡所走的“官商勾结”、“红顶商人”路子今天是一条死路。马云有如此认识,正可谓高明也。

读书会现场,马云说,“有两种人大概不会成功,一种是不读书的人不太会成功;第二种是读书太多但缺乏独立思考的人也不会成功。”按照马云的观点,一点要读好书有用的书才能成功,读书贵在少而精。

“如果你要做领导者,像出奇制胜,读《道德经》不错,如果你要学做人,佛家挺好。人家问我你喜欢《道德经》,是不是喜欢道家?其实道家、佛家、儒家、基督教我都喜欢,我觉得人家都比我聪明,哪个都很厉害,谁得不能得罪。”马云说。

刘明清认为,“對于马云,我自己虽然也有幸参与过与他有关图书的出版工作,但并没有过亲身接触;不过,通过对他读书兴趣的观察,以及从作为他产品(天猫、淘宝)用户的体验出发,我以为马云与其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不如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商人更合适。当然,如马云一样的伟大商人,在中国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1984年,第3次高考的马云,在前2次失败之后,做过秘书、搬运工,给杂志社蹬三轮,白天上班,晚上读夜校,最后勉强考入杭州师范学院英语系,毕业后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当英语老师。虽然经历坎坷,但当时马云练就的英语能力,机缘巧合之中,为他的创业提供了帮助。

马云第一次高考落榜后的梦想是去酒店做服务员,也梦想做警察,统统因为外貌被拒绝。海博翻译社是马云最初的创业,马云为了支撑它,背着麻袋去义乌批发袜子来卖,还上门推销商品,学生们也帮他四处发传单做宣传,受尽白眼。

“中国黄页”业务开展时,国内还没有互联网。马云不断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除了打印网页,还请老板打免费越洋电话,问在美国的亲戚朋友,让美国人上网查证。马云1996年到国家某委推销时,得到的答复是:“这个事情你应该先约,你要是不约呢,我很难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闭门羹和白眼一直是阿里巴巴创业之初最常见的。

阿里巴巴“非典”时遭遇大规模隔离,但员工坚持在家工作,连家里老人拿起电话都是:“你好,阿里巴巴。”当年5月10日淘宝网上线。

当主持人问马云,对于阿里巴巴2005年和2012年雅虎的并购如何评价?马云坦率地回答,“关于这两次并购,很多人讲我当时很愚蠢,10亿美金卖给雅虎40%的股份,但我觉得,今天重新再问我,如果回到2005年还干不干这样的事?我回答:第一,我还会这么干,可能干的方式方法我还要调整一下。如果没有当时的并购,拿到雅虎的10亿美金,我们今天就完了,VC那时候逼着我们上市,如果那时候上市,阿里巴巴很多事情办不成了。第二,淘宝是我们跟孙正义各占50%,如果我不花点钱把孙正义50%的股份买回来,今天不可能把阿里巴巴买回来。我们没有傻到给人家40%的股份自己想都不想,因为我知道的事你永远不知道,那时我就已经知道,只要努力有一天这个股份还是会被我们买回来的,要有长远的规划和足够的耐心走下去。”

马云曾经对媒体说,“一个人不是他多能干,不是他多了不起,而是他有各种各样的机遇,并且各种各样的苦难你都没看见。我也一样,大家今天看到我,今天我们阿里巴巴的成功,但是你们没有看到阿里巴巴经历的痛苦、犯下的错误。“厨房”里面其实是很肮脏的,只是我们走得出来,运气很好。”

“有人说马云很牛,再搞个阿里巴巴、淘宝试试看?我说搞不出来,时代过去了。但是我们今天走过来了。所有走过的人都这样,他们都乐观地看待未来,他们很少抱怨,他们对未来永远充满希望,他们永远相信别人比自己聪明,这些是所有成功者,不管你是男还是女,都必须要有的东西。”

马云说,人生最重要的事,第一是自己,第二是家人,第三是朋友。很多年以前,我跟很多年轻人一样心怀世界,我发现我过得特别累,我关心自己公司,公司好起来我就高兴,后来我发现关心自己家人,关心我自己,越走越觉得日子更好过。

他说他不相信无私的人可以大公,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你怎么照顾别人?人生最重要的是把自己这一辈子过好,把自己的家人、朋友过好,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我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要做大,我觉得我没本事把公司做得太大,而且中国企业今天普遍缺乏文化和信仰,要把公司做大是要有制度和架构,这建立在文化基础上。在缺乏文化和信仰的情况下,把公司做得太大一定会出事情。我在没有能力管一个大公司的情况下,会把公司不断地缩小,但公司拆小也很难管理,我在想要创造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一种新的生态系统管理模式,这是一个管理的课题。”马云坦言。

刘瑜

坚守良知与真理的学者

在当下读书界,刘瑜是不折不扣的畅销书作家。虽然她写作的内容涉及的都是严肃的政治与社会议题,却丝毫不影响其著作的畅销程度(如《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等)。

刘明清说,“这位喝洋墨水出身的政治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政治学博士),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我们可以从她在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第36期读书会上推荐的两本书,来体会她的心之所想、情之所系。一本是杨显慧先生的《夹边沟记事》,这是一本写中国60年代大饥荒的悲怆作品,反映的是集权制度下人的扭曲、变形与痛苦。另一本是美国学者的《理性选民的神话》,反映的是民主制度的局限性。”

他接着强调,“从这两本书来,至少我以为,刘瑜老师是一个保持学术良知与坚持真理的学者。按说,保持学术良知与坚持真理应当是每一个学者必须具备的品格,但今天在我们的学术界却是非常稀缺的东西。因此,刘瑜的可贵正在于此。”

“我觉得对这个世界有一點悲悯的情怀,你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你想为什么有不公平的事情,然后就想到一个词——道理。这也是为什么我写的书都是关于政治的内容。” 刘瑜说,“既然政治是关于权力的交通规则,那它就和每个人都相关,因为人人都要出门上路。医疗服务和教育是应该市场化还是国家管,这都和每个人相关。这种公共权力边界定在何处的讨论,是人类可以无穷无尽地进行下去的。”

刘瑜说,她的学习经历基本上是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爬滚打。她将它们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片空白期”,第二个阶段是“随波逐流期”,第三个阶段是“头重脚轻期”,最后一个阶段是“从头再来期”。

她说她是从30岁左右才学会真正的读书思考的方法,“我真诚关心什么问题,我就会从这个问题出发去思考,去读书。我觉着这样去读书,真的会很有收获,也会非常有乐趣。它不在是一种人云亦云的状态,而是小孩子在大自然里发现一种草叫什么、一种星星叫什么的欢愉。从真问题出发也需要大家有发现问题的能力,你要看到一个现象之后努力去发掘现象背后有什么理论问题。”

“读书思考还有一个问题很重要,是要从实证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论概念的东西非常重要,因为发现问题的能力主要看你有没有理论的背景。但是许多问题不可能从推理的方式去回答的,必须从经验来回答。”刘瑜强调。

刘瑜在其著作《观念的水位》中写到,“以前我有一个理论:观察一个地方的政治,首先观察这个地方的垃圾。这是因为若干年前我回老家县城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县里已经有很多人生活已经很小康了,到处盖满了独门独院的私宅,但是在宽敞别致的私宅门口,往外走上几步,往往是成堆的垃圾小山。这种政治发展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现象令人深思。现在我又多了一个理论:观察一个地方的政治,首先观察它的政府网站。”

她说,“政治不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政治很大程度上是关于如何让公共生活变得可能,而不是如何让生活变得美好。所以政治问题是一个底线问题,真正美好的生活来自于个人的建设,让生活变得美好。”

猜你喜欢

刘瑜俞敏洪马云
俞敏洪的坚持
汉江春晓
守护生命之水,一家三代水库人的坚守与传承
Multi-phase-field simulation of austenite peritectic solidification based on a ferrite grain*
马云:提前退休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
俞敏洪:商海中冲浪的“平民英雄”(上)
马云,你听我说
Enterogenous infection of Candida albicans in immunocompromised rats under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Comparison of Passive Conrrol Merhods on Caviry Aeroacousric Using Delayed Derached Eddy Simular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