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应“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2017-03-25朱永新

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生活

朱永新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的要求,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以及教师培训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从教育上来说,需要从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一是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深刻理解教育在其传承中应该承担的特殊使命;二是遵循教育规律,探索科学方法,完整持续推进。

从文化选编的角度来看,教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在学校教育内容中,如何充分彰显传统文化精髓?如何在不同的学校中体现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民间文化?这都取决于我们教育系统与教育人的文化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从博物馆里、从文化作品中看到,更要从普通老百姓的身上、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只有教育,才能把断裂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才能把美好却逐日式微文化在当下人们的生命中复活;只有复活的传统文化,才有真正生命力,才能在践行中传承,在前行中创新。我们绝不能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看成几门简单的课程。没有教育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选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也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

综合《意见》对教育工作的部署,可以鲜明看出具有全过程、全覆盖、全方位的原则,贯穿于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领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则特别需要注意三点:第一,系统研制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古文经典、传统音乐、传统节日与礼仪等,只有走进课程,成为教学内容,才有开展教育的前提,才可能走进生活。在研发课程时要注意特色课程与普通课程兼备。第二,加强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教师是教育的关键人物,决定了教育的品质。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认知和相关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传承发展工程的顺利实施。第三,加强社会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普及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教育不是孤立的,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是只有扎根于生活土壤之中,才能真正获得新生,与此同时,能在生活呈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才能更深刻地影响教育的效果。教育需要借用各种力量,通过社会助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真正化外为内,让普罗大众把心灵之根深深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生命中真正重生。以此三点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体系,从各个层面并肩推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意见提出的“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的要求。

(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b7d930102wu4u.html)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生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