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粟裕与陈毅的三次战略分歧

2017-03-24张雄文

铁军 2017年1期
关键词:华野野战军华中

张雄文

陈毅和粟裕相识于南昌起义余部转移途中。红军主力被迫长征后,陈毅和粟裕都留在南方丛林里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他两人相隔千里,从未联络过。新四军成立后,陈毅任一支队司令员,粟裕任二支队副司令员(不久即代司令员)。一年后,两个支队合编为江南指挥部,北渡长江后又改称苏北指挥部,陈毅为指挥,粟裕为副指挥,两人的搭档真正开始。陈毅长于政治,主要负责统战工作,粟裕主管作战训练,两人优势互补,联手打了很多胜仗。“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说法由此而来。

1945年10月,陈毅重返华东前线,出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山东野战军司令员,负责指挥山东野战军,与出任华野司令员的粟裕一北一南。

这期间,两人发生了三次分歧。

第一次,是先内线作战还是立即外线作战之争。

1946年6月,蒋介石磨刀霍霍,准备大举进攻解放区,毛泽东不愿打内战,想到一个“蒋军向北,解放军向南”的计划。陈毅奉命而动。粟裕长期处于前线作战,分析了敌我态势和实际情况后,得出了与毛泽东相反的看法,认为华中野战军应先留在苏中根据地内作战,因而先后三次致电毛泽东并告陈毅,陈述自己的主张。结果,毛泽东被说服了,陈毅则始终坚持过去的计划。

争论过程中,粟裕在苏中以3万多人对蒋介石12万余人,最后竟一口气七战七捷,毛泽东兴奋异常,通令全国各战区仿效粟裕。已外线出击淮北的山东野战军则战果不是很理想。事实面前,陈毅作了反思,同意了粟裕的意见。

第二次,是两淮保卫战之争。

苏中七战七捷后,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指挥所部从南北两面进攻,准备拿下淮安、淮阴等苏北重镇。陈毅判断薛岳主力将进攻沭阳。粟裕则判断薛岳的目的是淮安及淮阴,多次与陈毅文电往来,提出看法和建议。陈毅未予同意。两淮随后失守,华中一时陷入被动局面。陈毅痛心之余,给毛泽东的电报主动表示:“今后集结张(鼎丞)、邓(子恢)、粟(裕)在一起,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定可改變局面。”

第三次,是战略出击方向和出击时机之争。

两淮失守后,山野和华野合并,毛泽东“提议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

这时候,薛岳得知粟裕和华中野战军主力北移,便兵分两路,避实击虚,一路由两淮东犯涟水,威胁华野的后方,一路由鲁南进占峄县、枣庄,威胁山野的后方。粟裕与华中分局的邓子恢、张鼎丞等人提出,集中两个野战军,先打南面进攻涟水的国民党军。陈毅则决定山野回师鲁南,提出要么华野随其一起去山东,要么两个野战军分开行动,分别向南北两面出击。多番文电往来争论中,毛泽东支持了粟裕等人的意见。最终,我军取得了宿北战役大捷。

猜你喜欢

华野野战军华中
粟裕五计定胜局
“母亲在,家就在!”
吴蜀界碑
淮海战役中的华野特种兵纵队
国内旅游资源研究简介
韩国防改革取消野战军编制
“野战军”父亲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中央如何统一各根据地军事力量
沙角处,奔跑在智慧海事路上的“野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