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德育课生活化研究

2017-03-24梁云

成才之路 2017年7期
关键词:德艺双馨德育课生活教育

(广东省茂名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茂名 525000)

摘 要:在中职教育受到广泛重视的今天,中职德育课生活化也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结合生活教育理论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研究中职德育课生活化的多种途径:教学目标多维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情境化、教学评价多元化。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生活化;德艺双馨;人才培养;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08-02

现阶段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业技能过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德育课是培养职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阵地,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课对职校学生的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以“说”为主的德育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做”为主的体验式德育才是有效的德育模式。生活是德育课堂的出发点,也是德育课堂的归宿。只有回归生活,才能发挥德育课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才能培养出德艺双馨的应用型人才。

一、中职德育课生活化的内涵

德育课生活化是相对脱离社会生活的纯理论教学而言,指课堂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生活为源头,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统一,用生活事例讲解德育知识,然后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德育是塑造美好心灵、培养优良品德、养成得体的行为习惯的途径和手段,中职德育课生活化旨在构建形式多样、具有吸引力的课堂,让中职学生愿学、乐学、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同时让学生学会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不再被动接受知识。生活化也并非任由学生在生活中自娱自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当好引导者,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中职德育课生活化的必要性

(1)中职学校德育课面临的困境。审视当下的中职学校德育课,普遍存在着实效低微的问题。在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难以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这部分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迟到、厌学等不良行为在他们身上比较常见,甚至有一些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学校虚度光阴。基于这样的现状,德育课在他们眼里是可上可不上的课程。另外,职业学校的课程分为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很多学生和家长严重忽视文化基础课尤其是德育课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程以顺利就业就行,而文化课不需要参加升学考试,所以学不学或者学得好不好并不重要。再者,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有很多德育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无法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自然就无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学内容依然以知识讲授为主,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背离新课改的要求。

(2)中职德育课生活化的理论基础。首先,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一是“生活即教育”,二是“社会即学校”,三是“教学做合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教育理论的启示是:生活中处处有德育,社会中时时见德育。要把德育从学校这一“鸟笼”里解放出来,要想德育课能真正发挥实际作用,就必须使教学过程成为生活过程。脱离生活和实践的德育课,就像无根的野草,注定是随风飘散的。其次,“三贴近”原则。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德育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成长特点,既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也要重视情感体验和行为养成。“三贴近”原则充分阐明了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实际的重要性,“高、大、空、远”的德育课是无法引起学生共鸣的,更无法让学生感同身受,因而德育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摒弃传统“说教”的形式,采用生动、有趣、具体、丰富的生活素材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中職德育课生活化的途径

(1)教学目标多维化。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应该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是三维的,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德育课的教学目标更应该重点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是从传统“知识课堂”向“生活化课堂”转变的第一步。

(2)教学内容生活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内容根植于生活的沃土,生活是多彩的,教学的素材也必然是多样的。1)教学中要采用乡土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时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联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德育,实现在生活中培育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目的。以“增强法律意识”为例,教学时可以引入发生在茂名地区的三名青年持刀到荔枝园抢劫荔枝、而且拍小视频发到朋友圈炫耀、最后面临法律制裁的案例。这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让学生明白缺乏法律意识往往会误入歧途,巩固了公民要学法、懂法、守法的德育目标。2)教学内容应突出时效性和时代性。来源于生活的案例往往都是具有时效性和时代性的,德育教师备课时不能一劳永逸,而是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发展,选择最适合、最恰当的素材。教材是滞后于鲜活的现实生活的,德育教师必须在现实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完善,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情境化。要真正实现德育课生活化,必须结合中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弱、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喜欢体验、讨厌说教等学习和心理特点,不断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一言堂式的讲授法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则有助于学生体验和思考。1)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法的优点在于通过探究学习促使学生主动构建德育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变一言堂为多言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导”不是“讲”,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而不仅仅是“听”。2)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往往是和案例教学法结合使用。用生活化的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总结学习过程,以达到强化德育效果的目的。3)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与德育课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体验式教学法包括活动体验、游戏体验、实践体验等方式,体验的途径也是多样的,如辩论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模拟法庭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方法。

(4)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评价是为了考量教学过程的实施效果,知识课堂关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生活化课堂则着重考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生活化的德育课堂不应该以考试作为单一的评价方式,虽然终结性评价不可少,但过程性评价更为重要。1)改革考核方式。生活化德育课堂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无一不时刻关注现实生活。德育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生活,指导学生体验生活。在这样的要求下,“纸上谈兵”的考试方式就无法全面考量德育课教学效果。因此,在考核方式上必须把平时表现和期末成绩结合起来,其中平时表现占55%,期末成绩占45%,平时表现要涵盖学生的考勤、课堂纪律、课堂参与积极性、作业完成状况等方面。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有利于改善德育课堂的现状,充分实现“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的目标。2)课后作业延伸巩固。课后作业的布置一来是检验教学效果,二来是巩固教学效果。要通过布置实践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以“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及其改善”为例,在学生探究总结改掉不良行为习惯的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习惯养成规律,教师要给学生布置“改正不良行为习惯进度表”的课后实践作业:分别列出某不良行为习惯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的具体改正措施,实际效果,存在的困难,满意度。这样的课后作业,让课堂的教学内容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真正实现德育课堂生活化。

四、结束语

德育課生活化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提升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德艺双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的发展是没有终点的,中职德育课生活化仍然需要不断研究与探索。相信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德育课定能彰显其迷人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梁云(1986-),女,广东茂名人,中学二级教师,从事政治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许立群.教学生活化理念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9(17).

[3]周晓瑜.中职“生活化德育课堂”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26).

[4]秦阿维,麻素青.创新职校德育模式培养企业适用人才[J].中等职业教育,2010(07).

猜你喜欢

德艺双馨德育课生活教育
杏林国手 德艺双馨
——国医大师李佃贵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德艺双馨
——这一方舞台
扎根基层 德艺双馨——记省人大代表、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袁淑梅
德艺双馨 臻于至善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