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及给药方式分析

2017-03-24柯雪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4期
关键词:胺碘酮效果

柯雪莲

【摘要】 目的 分析胺碘酮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及给药方式。方法 62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依据给药方式的差异性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各31例。参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 研究组患者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联合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 与参照组患者的9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03, P>0.05);研究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6.5%, 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2.6%、29.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667, 5.4153, 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 口服联合静脉注射可以减少并发症和复发,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胺碘酮;恶性心律失常;效果;给药方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4.065

心律失常指患者的心脏活动频率和节律紊乱, 恶性心律失常指短时间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 如果不能及时就诊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目前的治疗方法首选药物治疗, 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为胺碘酮, 但是不同给药方式起到的临床效果仍存在诸多争议[1-3]。鉴于此, 本次实验为探讨不同给药方式的临床疗效, 选择本院2015年3月~ 2016年4月收治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62例, 所有患者的疾病均由临床证实。依据给药方式的差异性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各31例。研究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11;年龄最大72岁, 最小50岁, 平均年龄(62.1±4.6)岁;其中10例患者为激动传导失常, 15例患者为激动起源失常, 6例患者为传导途径异常。参照组患者中男女16∶15;年龄最大75岁, 最小51岁, 平均年龄(63.6±4.2)岁;其中15例患者为激动传导失常, 11例患者为激动起源失常, 5例患者为传导途径异常。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胺碘酮治疗, 研究组患者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与口服联合, 胺碘酮使用剂量为3~5 mg/kg, 将其与20 ml氯化钠溶液稀释, 静脉推注给药, 在此期间, 必须确保在15 min内完成, 而后予以患者口服胺碘酮, 使用剂量为600 mg, 1次/d, 最后依据患者的症状恢复情况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参照组患者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 方法与研究组相同, 而后再次进行微量泵入注射, 剂量为1~2 ml/min, 最后依据患者的症状恢复情况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并发症症状为恶心及震颤等。

1. 4 效果评价标准[2, 3] 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心律经检查后恢复正常参数, 评价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 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心律经检查后接近正常参数, 评价治疗效果有效;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 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治疗标准, 评价治疗效果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統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18例, 占58.1%, 有效12例, 占38.7%, 无效1例, 占3.2%, 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参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9例, 占61.3%, 有效10例, 占32.3%, 无效2例, 占6.5%, 治疗总有效率为93.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03, P>0.05)。

2. 2 两组患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复发1例, 占3.2%;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主要症状为恶心, 并发症发生率为6.5%。参照组患者复发7例, 占22.6%;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恶心5例、震颤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9.0%;研究组患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667, 5.4153, P<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的引发因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4, 5]。生理性因素为情绪波动、吸烟以及运动等, 而病理性因素为疾病、药物以及物理等, 心律失常中最严重的为恶性心律失常, 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与此同时, 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治疗效果存在相关性[6-9]。从目前的治疗方法来看, 药物治疗是临床首选, 且应用较广泛的药物为胺碘酮。胺碘酮属于复合型抗心律失常药物, 可以同时阻滞L型钙通道和钾通道[10-12]。该药物的主要原理为将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进行延长, 将折返激动予以消除, 从而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13-15]。但是临床对该药物的给药方式有诸多争议, 给药方式的不同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静脉给药可以充分发挥药理, 尤其对室颤和持续性室速方面具有理想的效果, 与此同时, 可以将动作电位进行延长, 阻断整合电流[16, 17]。结合本次研究可以发现, 研究组患者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联合口服, 参照组患者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 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 与参照组患者的9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03, P>0.05);研究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6.5%, 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2.6%、29.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667, 5.4153, P<0.05)。

综上所述, 胺碘酮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 口服联合静脉注射可以使并发症和复发率得以降低,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生.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53):122, 124.

[2] 徐向钊, 张冬梅, 刘明舟, 等.胺碘酮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 29(9):905-907.

[3] 段晨初, 谷疆蓉, 甄丽娜, 等.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5):79-82.

[4] 罗兴文, 史海燕.盐酸胺碘酮片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14):4042-4043.

[5] 王金煌.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2):14-15.

[6] 陈顺平. 胺碘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恶性心律失常.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26):48-49.

[7] 杨春霓. 胺碘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恶性心律失常.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11):22-24.

[8] 万会诗.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26):169-170.

[9] 王玲. 胺碘酮静脉给药在急诊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当代医学, 2012, 18(34):135-136.

[10] 葛振忠, 华智强, 王晓兵, 等. 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應用胺碘酮治疗的用药方法及临床疗效评价.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4, 35(2):54-56.

[11] 王君芳, 胡玉萍.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5例应用分析. 当代医学, 2013, 19(22):140.

[12] 孟天宇. 胺碘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恶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7):172-173.

[13] 陈裕洁, 黄丽, 林育平. 胺碘酮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治疗效果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13):3070-3071.

[14] 王晓佳. 胺碘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恶性心律失常. 中国医药导刊, 2014(3):467-468.

[15] 刘飞. 急诊科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8):153-154.

[16] 赵玉玲.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1):306.

[17] 陈言智, 严国胜.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22):127-128.

猜你喜欢

胺碘酮效果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胺碘酮在室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及其对心率震荡的影响研究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胺碘酮可能会导致手抖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