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主动参与从课前准备开始

2017-03-24王欣欣

关键词:课前准备参与预习

王欣欣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更加引起重视。本文结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对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初步探讨,提出:注重学生课前的参与性,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参与 课前准备 学习 有效性 预习 动手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2-048-02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知识主体的活动,所以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也逐渐引起重视,如教材的安排上,就有“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让学生参与的环节,但笔者认为,学生除了课堂上的参与外,引导学生课前的参与也不容忽视,它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工作的必要性

课前的参与,即课前的预习,日本学习方法研究会会长石川勤先生就曾说过:“所谓预习,也就是在上课以前,要明白自己想学什么,想知道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上课。”曾有一位学生学习很认真,但总感到学起数学来比较吃力,老觉得老师讲得太快,自己跟不上,课后花了许多时间去补,还是难以见效。后来我建议她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并对她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她按我的要求去做了,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课堂老师讲的内容易懂了,学起来轻松多了,成绩明显地进步了,学数学的信心强了,学习兴趣自然随之而来了。

二、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工作

(一)一般利用课本教材的预习分以下几步进行

1.快速浏览:就是阅读课文,学生要逐字逐句地阅读下一节课的授课内容,明确目的要求,力求了解新知识的基本结构(如定义、定理、解题方法等),对新知识有初步的心理准备。

2.知识回顾:数学知识连续性强,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课程无法学下去。预习的时候发现学过的概念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课前查阅有关内容搞清楚,力争经过自查不留问题。

(二)不同课型,学生参与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1.新课课型——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查找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

我们不断地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把学习主动权交回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但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却去“包办”了一切,包括课前准备工作。其实,我们可以把部分的工作“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准备工作,如有关资料的收集。在《黄金分割》一节中,我备课时把课题定为《相约在0.618》。课前,我把全班分为5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黄金分割》的有关资料进行收集,学生分头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上网搜索资料等,收集到的资料远比我准备的多得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对黄金分割的概念的形成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上完课后,同学们反映,《黄金分割》真神奇,他们知道了很多有关《黄金分割》的知识和资料。

(2)做学具——增强动手能力,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在课前准备方面,除了让学生找资料、看看书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可让学生参与的,那就是做学具,这可受欢迎了,至少它比看书好玩多了。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这时属于好动时期,让他们动动手,在动手过程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发现问题,从而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初步的认识。

2.习题课型——在运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逐步让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配方法不仅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基本方法,而且在讨论二次函数等其他数学概念时也离不开配方法。因此,配方法在数学中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式子变形。

3.复习课型——让学生参与总结归纳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系统性。

课本每章都安排了“小结”,包括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和对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这些都可以为学生进行复习提供素材,可教材结构图只是简要地反映知识框架,各知识点的理解、知识点之间的细节联系就需要适当的补充。这一步工作让学生在课前来完成,你会了解到学生对本章节的掌握情况,而且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角度总结,会有不同的收获。

(三)课堂教学与课前参与有机结合

1.利用课堂平台,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记得上《相约在0.618》这一节课的当天,有个学生身体不舒服,家长要求请假回家休息,但他坚持要上完这节课才走,理由是:“我准备了那么多材料,不上太浪费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切的品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辛辛苦苦找到资料、发现规律,他是多么地渴望得到赏识,所以千万别打击他的积极性,尽量让他有展示的机会。

2.课堂适当点评、画龙点睛。课堂上对学生课前已掌握的内容,不宜过多的重复,避免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甚至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早知道之前我就不看(做)啦!”或者是“我都懂了,不用听了!”所以老师在讲的时候需把握“度”做适当的强调和补充就成了,当然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评价是少不了的,根据实际情况,课堂上还可作一定的拓展提高。

3.关注每位学生,因材施教。学生发展存在差异,教师由课前的参与情况中可了解到学生掌握情况,对基础比较差、动手能力弱的学生,课堂中需更加给予指导。

至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这可大有学问,可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動地参与学习,他们学习的有效性才得以表现出来,他们的能力才得以发展。让我们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真正的主人,从一节课的课前准备开始。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魏书生.好学生,好学法.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5).

[3]王灿明、王瑞清.高效能学习的78个金点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猜你喜欢

课前准备参与预习
对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思考
试论中英语言教学的异同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