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成长导师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例说

2017-03-24杨军

关键词:走进

杨军

【摘要】 中学“学生成长导师制”是针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的班主任制的缺陷和中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而制定的,旨在让所有任课老师都参与管理和指导学生,形成全员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导师想要“导”, 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基础。作为一名导师,我们要从学习的各方面去充分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从而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习上都得到提升。

【关键词】 学生成长导师 走进 学生学习生活 例说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2-008-01

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中学实施导师制最早是在美国。法国1981年的教育改革方案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中学实施导师制。我国在中学借鉴大学导师制的研究和实践是在20世纪末开始的。目前,这种尝试已经在全国许多省市和重点中学展开。

我校从2014年开始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学生成长导师制”是针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的班主任制的缺陷和中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而制定的,旨在让所有任课老师都参与管理和指导学生,并促成师生、师师、生生、家校之间的积极互动合作,形成全员合作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人们常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我认为应该是“育人教书”,因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也更困难。我校推行的“学生成长导师制”,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来“育人”,作为导师,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辅导者,思想上的引导者,还是生活上的指导者和心理上的疏导者。这真正体现了教师的职责,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的目的是让导师全方位关心这些学生的成长,促进其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导师想要“导”,首先要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人情感生活。而这其中,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基础。

案例分析:

K同学在学校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第一个得到消息的是作为其导师的我,之后她马上闪电般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所认识的每一个人。这个奖在她心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她为此已付出了近一年的努力。

在此一年前的作文大赛中她曾落选了,当时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当时作为她的导师,我发觉 K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比较强,但是 K同学的性格属于抑郁型的,且有轻微的“幻想性自卑症”,表现在做事缺乏自信,常常眨低自己,情绪低落时甚至觉得自己根本就无可救药。综合K同学的这些性格特征,作文大赛的失利可以说让她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信心。

经过认真思考,我意识到简单的说教是不可行的,而我通过各种途径发现,抓到机会就表扬她的做法也很快被证明不可行,反而引起了她的反感。我立即调整自己的策略,一是做到把握好表扬的时机,二是做到把握好表扬的频率。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对于K同学的良好表现我不是直接表扬.而是采取与她共同分析的方法,让她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良好表现。久而久之,K同学的写作水平越来越高了,而自信心也越来越高了。年底学校作文大赛,在我的鼓励下。她选择了报名参加。在她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一方面我给予她写作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我仍努力采取措施,以此增强她的自信心。一段时间的指导后,K同学已经开始针对自己的问题主动地向我寻求帮助,在跟我交流过她的分析思路、审题立意、框架结构等内容之后,近比赛时她还把自己的参赛文章交给我,让我修改。我坚持和她一起分析交流,回去她做了认真的修改,然后参加了作文比赛。

比赛之前,她信心满满地跟我说:“老师,这次应该有希望的。”果然,一个月后她获得了作文大赛二等奖。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全面了解,寻找学习状况背后的原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身为教师的導师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寻找其背后的原因,则需要导师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案例中K同学表现出来的不好状态是作文大赛落选,落选这样的经历相信一般的学生都会有,但其背后的原因却会大不相同,教师正是通过细心的观察,以及专业的思考,了解到K同学是缺乏信心,同时认识到想要激发其学习兴趣,关键在于使K同学获得自信。居里夫人曾说:“自信心是人们成长与成功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心理素质。”K同学如无自信,后面的主动学习行为就无法体现。

第二,对症下药,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了解到学生学习问题的原因之后,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学习动机不强,则想办法激发其内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不对,则想办法优化其学习方法。案例中,K同学是缺乏自信,因此导师应该采取恰当方式来使其建立自信。当然导师在帮助建立自信时一定不能操之过急,必须顺着学生心理一步步来,在她没有达到那一步时千万不能急躁。《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此理也。帮助K同学认识到他的作文不错,导师才能顺水推舟地帮她分析恢复自信。导师知道她的作文基础她自己不信,就依势而行,换个理由补课帮她,效果是明显的。

第三,坚持不懈,用自己的耐心来走进学生的心灵。由于导师对学生的辅导是一对一的形式,一般情况下,导师的辅导短时间内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长时间下来,学生可能又会退回到原地。叶圣陶说:耐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此,导师还应具有耐心,以此使自己的辅导对学生产生更加长久的影响。K同学情绪波动大,遇刺激时又喜欢夸大消极面,让人很难忍受,而待其宣泄完毕,情绪又恢复正常。这就说明导师需要拥有很大的耐心,这同时也要求导师需要宽容,有时我们常常“是已所是,非已所非”,而学生是千变万化的,如果因为失去对学生教育的耐心进而失去走进学生心灵的机会,岂不痛哉!

[ 参 考 文 献 ]

[1]王金洲.实行“中学导师制”若干问题的探讨.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01).

[2]张燕妮.“中学导师制”管理在普通高中的实践与思考.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

猜你喜欢

走进
让学生在个性体验中学习数学
从生活走进品德课
VR技术帮忙 孩子们“走进”了课文
增强课改意识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研究
智慧教育贵在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