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性维度基本结构探析

2017-03-24冯振军钟志兵薛晓冯梅张雪灵

教师·中 2016年12期

冯振军+钟志兵+薛晓+冯梅+张雪灵

摘 要:理清适应性维度基本结构是研究适应性维度的基础。研究表明适应性维度包括自我定向适应和社会定向适应,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自我定向适应的发展先于社会定向适应,主要影响个体对内部环境的适应;社会定向适应的发展以自我定向适应为基础,主要影响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自我定向适应和社会定向适应的发展有相同的内外部条件和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适应性维度;自我定向适应;社会定向适应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13-02 收稿日期:2016-09-22

作者简介:冯振军(1988—),男,江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适应性维度基本结构离不开对心理素质基本结构的梳理。研究者对心理素质基本结构的看法综合起来主要有“二维说”“三维说”和“多维说”。“三维说”提出的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三个基本维度,较为科学地解释了心理素质的基本结构。对适应性维度基本结构进行研究是心理素质相关研究的基础,有利于发挥适应性维度对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提高个体心理素质水平。

一、适应性维度内涵及基本结构

(一)内涵

适应性指个体在具备相应的能力素质和人格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外在社会环境进行学习和应对,对内在心理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性行为倾向。适应性维度包括自我定向适应和社会定向适应,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基本结构

1.自我定向适应

自我定向适应是指个体对其内部心理过程的理解、调节和控制等适应性过程。自我定向适应主要表现在对生活、学习和职业的适应。

(1)生活适应性。

生活适应主要指个体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生活适应性直接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生活适应能力好的个体生活质量较好,反之则其生活质量较差。个体生活与其学习和工作有紧密联系,因此生活适应性又会间接影响其工作和学习。

(2)学习适应性。

学习适应性指个体通过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式主动适应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学习适应性水平对个体的学习有直接影响,学习适应性强的个体能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效率高;而学习适应性较低的个体适应学习环境较慢,学习效率较低。

(3)职业适应性。

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调整择业取向,通过主动学习和培养兴趣,提高适应职业的能力。职业适应性水平影响个体职业发展,职业适应性强的个体,职业发展前景较为广阔;而职业适应性较弱的个体职业发展前景相对狭窄。

自我定向适应实质上是对内在的心理活动的定向适应过程。自我定向适应的表现之一就是享受孤独。自我定向适应性强的个体,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其内部心理过程。

2.社会定向适应

社会定向适应是指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过程,主要包括社会环境适应、人际环境适应、应激情境适应三方面。

(1)社会环境适应。

能正确认识社会状况,以现实的态度与社会保持协调,包括对社会的认同、对社会的参与性和接纳性。社会环境适应决定着个体的生存,无法适应社会环境,则无法生存。社会定向适应能促进个体在生存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和进步。

(2)人际环境适应。

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改善人际环境,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环境适应能力不仅与个体人际交往有直接影响,而且会对个体的生活和工作有间接影响。良好的人际环境适应能力使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心态对个体的学习和工作有积极影响。

(3)应激情境适应。

个体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采取的应激反应和应对方法,包括个体对应激情境的归因和自我调节。应激情境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中。应激情境适应能力强的个体能调整好心态,保持良好应激反应,采取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社会定向适应的实质就是对外部社会环境的定向适应过程。社会定向适应的表现之一就是积极参与社交团体。社会定向适应较好的个体,能较好地改变或控制环境,自由选择活动和追求目标。

二、适应性维度基本结构之间的关系

(一)区别

1.自我定向适应和社会定向适应是个体适应维度的不同发展阶段

自我定向适应是个体适应维度发展的较低阶段,社会定向适应是个体适应维度发展的较高阶段。个体首先发展起自我定向适应,也就是对学习、生活和职业的定向适应;通过社会化作用,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1]。通过社会化这个过程,个体从自我定向适应向社会定向适应发展。

2.自我定向适应是社会定向适应的量变和基础

自我定向适应是个体不断适应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是个体获得和提高适应能力的量的积累。马克思指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2]。当个体的自我定向适应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就会实现从自我定向适应向社会定向适应的转变。社会定向适应既是个体适应维度发展的较高阶段,也是个体自我定向适应量的积累基础上产生的质变。

(二)联系

自我定向适应和社会定向适应都属于个体适应性维度,具有相同的内外部条件和决定性因素。个体适应维度是在具备一定内部条件前提下,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其中个体内在的能力素质和人格素质是个体适应能力发展的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则是个体适应能力发展的外部条件,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则是决定性因素。离开内外部环境和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适应性维度便无法发展。

三、适应性维度的重要性

1.基础性和必然性

适应性维度是心理素质的主要成分之一,研究适应性维度基本结构是心理素质相关研究的基础,心理素质研究必然牵涉到对适应性维度基本结构的分析。

2.影响心理素质水平

个体适应能力的水平与心理素质水平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部分的发展能促进整体的发展。适应能力强的个体,心理素质水平较高;适应能力的发展会促进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

3.影响个体发展

个体适应能力直接影响其自我定向适应和社会定向适应,而自我定向适应和社会定向适应又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对个体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自我定向适应和社会定向适应对个体影响的侧重点不同。自我定向适应主要影响个体内部环境即心理过程的适应,社会定向适应主要影响个体對外部环境的学习、应对和防御等适应过程。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适应维度的内涵、分类及关系和重要性三个基本问题。适应性维度是心理素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对适应维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发挥其对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促进个体心理素质的提升,将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2.

高晓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