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建构解析

2017-03-23李辉容叶飞霞

关键词:民生话语特色

李辉容,叶飞霞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建构解析

李辉容,叶飞霞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从目标话语、理念话语、方法话语、依靠力量话语四个维度进行构建,其民生话语呈现话语目标明确性、话语内容全面性、话语情感亲民性的特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建构的时代价值体现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走向纵深,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不断完善,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影响力。

十八大;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建构;价值

十八大以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引领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提升到更高境界。在民生方面,习近平围绕着民生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关于民生方面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回答了在当代如何推动民生事业继续向前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构建起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下丰富的民生话语。这些民生话语既是民生改善承诺,又是民生改善目标,为我国民生事业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一、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构建的四个维度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开展民生工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阐述,向人民群众传递了许多关于民生建设的话语。这些话语既是中国共产党当代民生思想的鲜明表达,又为新时期民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意义。

(一)民生目标话语:实现“中国梦”

民生事业的发展,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支撑。十八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1]因此,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把民生工作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时,就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民生观。“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从多维视角出发,中国梦涵盖多个维度,它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但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3]8正因为如此,以中国梦为统领,民生梦理应成为中国梦具体的、真实的、呼应时代发展和人民诉求的有效表达。十八大以来,民生事业的总目标就是紧紧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向前推进。

在中国梦这个宏大梦想的感召下,需要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作为有力支撑。就民生领域而言,需要实实在在的、全方位的民生目标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212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等这些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点滴,都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解决好了,民生事业得到发展,民生梦得以充分实现,也为中国梦早日圆梦增添重要砝码。当然,中国梦视域下的民生目标,还应该围绕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序推进。这些民生目标的设定以及掷地有声的民生承诺,成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民生话语的最强音,彰显了新时期我国民生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民生理念话语:“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又是事物在意识里的呈现。以何种民生理念开展民生工作关系到民生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时间、程度和效果。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政治形势,我国民生事业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压力。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以什么样的民生工作思路持续推进民生事业平稳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全局。

在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对如何加强民生保障的工作思路给出具体的方案。他强调,“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4]这十六个字既是民生工作理念,又是民生工作方向,从多个方面编织了一张民生网,为民生工作方法论提供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思路。应该看到,这一民生思路始终牢牢把控着民生事业发展的走向,使得民生得以在一种整体性、全局性、前瞻性的框架下有序推进。习近平多次强调民生的重要性,重视把我们党的民生话语、民生主张、民生政策广泛传播到群众生活中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222因此,民生思路要紧紧围绕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一目标持续推进,民生话语要始终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向人民群众传播好、解释好。当前,一系列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正显现出十八大以来我党民生话语的强大动力:经济发展方面,我国创下了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约8000美元,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为改善民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教育方面,通过各种制度、举措,有效解决我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育公平性;就业方面,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领下,近年来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均达1300多万人,有效缓解就业压力;社会保障方面,保障水平和标准持续提高,社会福利事业全面推进,“看病难、看病贵”的老问题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民生话语的作用,离不开民生理念的指导。

(三)民生方法话语: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

科学的世界观需要正确的方法论论证其科学性。解决好中国13亿人口的民生问题至关重要,需要科学的民生方法作为指导。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作为开展民生工作的方法论来源,并且与当前中国的民生实践紧密结合。他在多个场合论述我国开展民生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为推进民生事业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路径。

第一,用实践的话语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推进民生事业。提出中国梦,习近平就强调要真抓实干,“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5]开展民生工作需要以实践的观点、实干的作风和勇气不断推进民生事业向前发展。当前,我国民生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效,民众对政府所采取的一些民生举措、取得民生成绩的认同感在不断加深,但也不可否认,在一些民生领域还存在着开空头支票的虚假行为,在开展民生工作过程中没有将民生计划抓落实,为了达到上级考核指标谎报民生成绩单等一系列行为,没有真正将民生工作落到实处。在扶贫脱贫攻坚战中,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6]“苦干实干”,强调的就是实践,用真正的行动让民生梦想成为现实。第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解决民生问题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做得到才说,说了就做到”。[7]“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承诺了的就一定要兑现,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决不能开空头支票,也要防止把胃口吊得过高,否则,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就有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3]213这些论述既是民生承诺,又是民生要求,都是基于对当前我国民生事业发展情况的现实考量。这种务实的民生工作方法为民生事业的平稳发展打入了强心针,也提升了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信心。第三,在两点论和重点论中破解民生发展难题。民生工作面大而具体,民生问题繁杂多样,需要抓重点,有突破。“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在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础上,要求“突出重点,就是要有所侧重,对重点群体和重点地区进行倾斜”。[3]214习近平的一系列论述,突出了在统筹民生工作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抓主要矛盾,要抓住民生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敢于啃“硬骨头”,使得一些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民生难题得到根本解决,充分体现了“抓主流”、“抓主干”这一重点论方法。

(四)民生依靠力量话语:党的领导与人民的共同奋斗相结合

民生工作千头万绪,需要坚强的领导力量为引领,推动民生事业向前迈进。这一领导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历来重视民生工作,把民生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十八大以后,党对民生事业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大力推进民生事业,为的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朴素的民生目标。同时,民生事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全体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民生事业的推进,需要集中人民群众的力量,集思广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按照群众的需求,动员群众的力量,实现群众的目标和期望。[8]因此,对于民生事业而言,需要人民群众深刻认识民生事业不是单一主体下的个人行为,它依赖于国家和每个社会个体的努力共同实现。在政府主导和社会群体共同努力下推动民生事业,社会的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显著提升,社会认同度与日俱增,形成国家、社会、个人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这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应有之义。

二、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建构的特点

十八大开创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国家治理体系趋于科学、完善,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并且释放出巨大活力。从民生角度出发,可以说十八大以来我国民生事业进入发展新境界。习近平一系列关于民生的重要论述对民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思想引领作用,其对人民幸福生活的论述在情感上又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纵观十八大以来的民生话语,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话语目标更加明确,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为导向

民生事业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是一项关乎人心向背的系统工程。民生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十八大以来,我党的民生话语传递着一个清晰的信号和目标,那就是民生事业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又为民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习近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使得人民对美好生活有期待,对社会进步有希望,对国家富强有信心,成为民生话语在当代的最深刻表达和最有力诠释。从习近平刚当选总书记,在面对中外记者采访时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参观《复兴之路》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再到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提到“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无不昭示着我党民生话语目标的明确性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坚定性,为民生事业的发展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精神支撑。

(二)话语内容更加全面,在论述传统民生领域基础上进一步扩充

民生工作涉及面广,不仅表现在民生领域的广泛性,而且表现在民生覆盖群体的多样性。这就必然要求在开展民生工作过程中,既要统筹协调各个民生领域的民生工作,又要兼顾到不同社会群体的民生利益诉求。而且,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民群众不再满足于过去的民生需求,对民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表现在对民生服务的标准不断提高和民生服务的内容不断增加。面对这一新情况,习近平对民生内容进行扩充,在多个场合论述人民群众的民生新需求。在环境方面,他提出“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9]等等,深刻体现习近平对于环境保护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视;在食品安全方面,提出要“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10]等;在安全生产方面,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3]215。这些论述既是对当前人民群众多元民生诉求的积极回应,又丰富了民生发展的范畴,扩大了民生建设的边界,反映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体现了习近平与时俱进的民生品格,[11]也充实了我们党的民生话语边界和内容,成为指导民生工作的重要依据。

(三)话语情感更加亲民,深刻体现人民性和党的宗旨

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不忘共产党人的光辉本色,始终践行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刻体现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生观,这是其民生思想的核心和灵魂。[12]纵观习近平有关于民生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其言语朴素平实,善于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语言深入浅出地和群众交谈,拉近和群众的距离。[13]例如“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做群众工作,我们本来是拿手的”;“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等等。这些话语浅显易懂,却蕴含着大智慧大道理,无形中拉近了共产党人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大白话深刻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习近平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14]习近平民生话语可以说是当代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生动表达,它传递着这样的一种民生理念:民生发展为了人民,民生发展依靠人民,民生发展由人民共享。作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理念自觉和行为自觉实现全体人民的民生幸福梦,理应成为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落脚点和民生价值追求。

三、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建构的时代价值

十八大以来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体现在:从国内来看,民生改善推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社会的认同度进一步提升,从而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从国际来看,我国民生实践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国际上其他一些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同时我国民生改善事业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与西方国家的“福利病”形成鲜明对比。

(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走向纵深

话语是理论的直观表达,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话语的正确性依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科学性即民生改善事业所取得积极成果的证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话语起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发展的重要作用。民生话语体系建构的完整性、科学性关系到民生实践取得效果的广度和深度,关系到民生事业蕴含着推动社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潜力。十八大以来,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民生实践取得巨大成就,而且民生实践呈现向纵深化、精细化发展的特点。以扶贫为例,习近平指出:“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6]“精准”二字,突出了扶贫工作的精细化和科学化,也是整个民生工作思路的缩影,从宏观层面上体现出民生实践话语和理念的深刻转变。从当前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话语对民生实践的推动力是巨大的,这种推动力体现在其着力点的准度、精度和力度。因此,在未来很长的一段发展过程中,这种推动力还会进一步得到持续和深化。

(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不断完善

话语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不断深入就会出现更新的话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5]民生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话语建构上,民生话语显然担当着充实、完善、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任务。习近平强调:“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4]十八大以来,党的民生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无疑向全世界传递着一种声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生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成功,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成功。这一话语体系依然在不断建构和完善,它依赖于党领导下的民生事业的不断实践,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提升理论,凝练思想,传播声音,大大提升了民生话语权的解释力。

(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影响力

话语的影响力依赖于话语体系科学化、体系化、适用化基础上人们对话语的自觉认同,最终体现在话语的说服力上。话语是否具有影响力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分量。习近平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就是基于话语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而提出来的。目前,在世界话语体系中,“西强我弱”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传播还得不到广泛呼应,中国急需寻找到一个突破口,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民生话语无疑充当着这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我国民生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建立了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更有获得感,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我国民生事业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反观西方一些国家,金钱政治主导下的民生承诺沦为一句空话,成为一些西方政客为了赢得选票的借口,掩盖不了其虚假的本质。而且,由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较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相对较高,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福利病”,影响到了本国经济的良性发展,这与我们国家倡导的依靠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不断推进民生事业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很显然,在国家间不同的民生思路和实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特别是处于这一话语体系下的民生话语,无疑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也更具有内在整合能力和调适能力。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2).

[2]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01).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4).

[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2-12-17(02).

[5]习近平.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N].人民日报,2012-12-12(01).

[6]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N].人民日报,2015-11-29(01).

[7]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习近平总书记新疆考察纪实[N].人民日报,2014-05-04(01).

[8]“四个全面”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2.

[9]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3-05-25(01).

[10]习近平对食品安全工作做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16-01-29(01).

[11]韩喜平,孙贺.习近平民生思想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2015(2):14-18.

[12]李小宁.民生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38.

[13]文秀.习近平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EB/OL].(2013-12-09).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2/ 09/c_118479534.htm.

[14]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01).

[15]杨生平.话语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6):45-51.

D616

A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5年重点项目“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关键因素分析与路径选择”(FJ2015A002)

李辉容(199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

叶飞霞(1956-),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猜你喜欢

民生话语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中医的特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完美的特色党建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