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平县茶产业现状与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2017-03-23

茶业通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黎平县黎平茶园

杨 玲



黎平县茶产业现状与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杨 玲

(贵州省经济学校,贵州贵阳 550008)

黎平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下生产的茶叶品质优良。近几年,在茶树栽培、品种引进、茶叶加工和销售、行业规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全国各类评茶大赛中取得突出的成绩。黎平茶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喜爱。同时也与发达茶区存在较大差距,黎平茶产业在各个环节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茶产业;现状;发展;黎平

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平均海拔695m,黎平河谷入口处海拔为贵州最低。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325.9mm,最多年份1690.4mm,最少年份1093.1mm[1]。雨季一般4月上中旬开始,持续到10月下旬末结束,适合农作物生长。小气候复杂多变,常有水、旱、倒春寒等自然灾害发生。森林覆盖率74.6%。

黎平县先后获得过“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西部最美茶乡”等荣誉。

1 黎平县茶产业现状

1.1 茶树栽培技术

黎平县茶树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境内仍然保留有数量可观的野生大茶树。20世纪七十年代末茶园面积迅速扩大,2000年以后黎平县茶园面积从2668hm2发展到2015年底的18676 hm2,年产量10800t[2];全县25个乡镇(街道)、130个村均有茶园分布;至2017年,已有茶园面积21344 hm2,茶农5.4万户、年产值8.3亿元。现在全县茶园面积以每年1344~2668 hm2的速度递增,预计在2020年达到33350 hm2,实现人茶园面积667 m2[3]。

高屯街道办事处(2014年2月撤镇设街道)是黎平茶叶种植重点区域,2011年获首届“贵州最美茶乡”称号。2015年,建成高屯茶叶和油茶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农业园区,是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以茶叶作为第一主导产业,油茶、蔬菜、中药材、蓝莓、观光农业、旅游等产业协调发展。

高屯现有茶园845.8 hm2,面积最大的为桂花台茶场,茶园面积400.2 hm2,茶园集中连片,颇为壮观,现在已成为著名的八舟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桂花台茶场建于1976年,有1个场部,11个工队,管理人员25人,茶农344户1474人。栽培品种有福鼎大白茶、福云6号、黔湄419等中小叶品种。1999年从中国茶叶研究所引进龙井43号,茶园面积进一步扩大,品质不断改善。目前,高屯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001 hm2以上,年产干茶2000t,实现产值2亿元,企业销售总值达1.8亿元,形成了具有全县特色的茶叶产业经济区。

经过三年的种植长势观察,两年的茶产品市场探询和茶专家们的品鉴, 2015年黎平县引进新品种“中茶108”试种成功,正逐步推广种植。

为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黎平的新建茶园、老茶园均按照高效栽培技术栽培、管理和改造,效果良好。茶叶行业协会和县茶叶局做了大量的工作以提高茶园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培养了相当数量的人才。2015年贵州省科技厅在桂花台茶场有老茶园改造的省级科研项目,示范效果显著。

目前黎平茶园栽培的茶树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茶、龙井43号、福云6号、黔湄419、中茶108、铁观音、安吉白茶、黄金芽等。

1.2 茶企业及茶叶品牌的建设

黎平茶叶加工起源于汉代,历史悠久。本世纪以来,选送的茶叶在历次全国名优茶评比中均获得优异的成绩。黎平茶具有香高馥郁、滋味醇厚、鲜爽回甘、香气持久的优点,由于海拔低,黎平茶叶上市时间早,这对于抢占春茶市场是一大优势。

目前黎平县茶叶品牌众多,主要有:黎平扁茶、黎平雀舌、黎平白茶、黎平白叶茶、黎平毛尖、黎平毛峰、黎平香绿茶、黎平红茶[4]、黎平乌龙茶、黎平黑茶、黎平古钱茶、黎平金球茶、黎平珠茶等。

黎平县茶叶企业主要有:黎平县森绿茶业对外贸易有限公司、黎平县侗乡媛茶厂、黎平县源森茶业开发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黎平县侗乡春茶业有限公司、桂花台茶场、黎平县侗民生态有限公司、贵州春来早茶业有限公司、黎平县侗乡天籁茶业有限公司、黎平雀舌茶业有限公司、黎平县天益茶场、黎平县黎缘春茶有限公司等注册企业(合作社)230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18家,合作社83家,不同规模的加工厂加工点600多个。

黎平茶叶企业大多数是家庭性质的,少数象桂花台茶场是合作社性质。茶树的栽培管理和加工销售都是企业自己完成,有相当的独立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县茶叶局和茶叶协会和在协调和指导全县的茶产业协调规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有较为成熟的管理理念和营销渠道的企业已经步入正轨,企业发展良好,企业负责人在农闲季节去全国著名茶区考察市场,学习先进经验,寻找合作伙伴,或拜师学艺,招募人才。部分企业效益不好,茶园衰退,管理不善,缺乏人才,没有销路,市场竞争力弱。

1.3 营销渠道和方式

黎平茶叶除了供应本省市场需求之外,90%以原料的形式销往省外市场。长期以来没有一个茶叶交易市场。茶叶销售主要依靠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市场,主要销往杭州、上海、北京、济南、黑龙江等地。因为没有知名的品牌,在销售过程中价格没能体现应有的价值,由于加工技术有待普及和提高,更多的是为外地茶商提供原材料,经济效益远不如中国其他省份的品牌茶叶。

为提高产值,加快当地茶产业的发展,2013年黎平县富春茶叶苗木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其良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决定在黎平县修建第一个茶叶交易市场,该市场于2016年建成,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侗乡茶城”。

2016年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黔货线上线下谋求出路,贵州省政府提倡黔货出山,电商推广。黎平茶企已陆续登陆电商,相信在更多的人喝了黎平茶之后会对黎平茶叶销售有更大的助推作用,进一步提高黎平茶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1.4 行业规范建设

随着茶叶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矛盾日益凸显:茶叶企业执行标准不统一。在生产种植、茶园管理、加工技术、产品营销、产品名称等各方面标准各异,导致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规模优势,缺乏市场竞争力,没有统一的品牌,影响黎平县茶产业的整体质量。黎平茶界人士意识到制定行业标准势在必行,县政府于2010年7月正式下文启动黎平县茶叶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并于2013年由

县茶叶协会制定《黎平县茶业行业准则》。要求全县茶叶从业人员必须遵守执行准则制定的标准,范围包括:茶园管理、茶树栽培、品种引进、肥料施用、农药使用、茶叶加工、包装等方面。按照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标准管理和加工。不得使用准则禁止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加工过程不得使用有害人体的添加剂和不清洁的行为等。严格控制农残标准,为了让茶人规范管理,县里试点设置茶园专用农药化肥销售点。

1.5 政策扶持与外出调研

茶产业是黎平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政府高度重视,2008年,黎平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拟在推动茶产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方向健康快速发展。

2010年黎平县与普安、晴隆三县一起被贵州省财政厅新增为2010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县。以黎平县副县长为组长的县茶叶标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拨专款为支持茶叶产业发展。每年安排300万元支农资金作为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茶苗圃建设、龙头企业扶持、加工厂新建、品牌宣传推介、贷款贴息、茶叶品牌标准的制定和认证等。制定了一系列茶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按照“捆绑原则”将涉农的扶贫、农办、林业、水利等部门资金共同扶持茶产业发展。对贷款建设新茶园和改造老茶园的企业,县政府按贷款利息贴息三年给予扶持。还规定:茶园通过有机茶认证获得证书的,按每667㎡1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对各级龙头企业获得著名商标等也分别给予奖励。还拿出专门资金,鼓励茶企业自主宣传推介产品。

黎平县以科技为支撑,加快生态茶园建设,积极与贵州省茶科所合作编制黎平茶产业发展规划,并在中国茶科所的指导下,引进龙井系列国家级优新茶树品种,开发新产品。

2013年11月,黎平县茶界组队一行十人,先后到湖南长沙高桥、浙江遂昌、浙江松阳等茶叶市场、松阳包村茶叶加工厂及基地、衢州上洋茶机厂、丰凯茶机厂考察学习,期间参加了浙江淳安县千岛湖镇举办的“2013中国茶叶学会团体会员会议”。考察团对茶市场转型、茶园管理、结构调整及茶产品的开发、加工、品质安全等诸多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获得了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新信息,对指导今后黎平茶业生产管理、加工、销售等结构调整有重要意义。

2 黎平县茶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黎平是国家级贫困县,居住着中国最多的侗族人口(侗族占全县人口的71%)。长期交通不便,近几年交通发展迅速。2013年《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颁布实施,黔东南州新增5条过境国道,黎平等县结束无国道历史,夏蓉高速、黎靖高速、黎平机场的建成和开通以及2014年贵广高铁的通车加快了黎平经济的发展。

茶山交通路网的建设亟需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如现在的双江镇有些茶场没有通公路,茶农采下的茶青运不出来,加工设施落后,甚至没有加工厂,到春季茶青成熟,茶人要寻找销路。龙头企业一般自己种植、管理、加工、销售。如要生产一款新茶,就高薪从外面聘请师傅来做。部分小茶园零散分布,管理不当,没有加工设施,到茶青成熟季节临时找销路,大大影响茶叶价格和产值。

黎平县茶产业与国内茶叶强省浙江、福建等地无论在品种选择、栽培技术、茶园管理、茶叶加工、产品包装、品牌打造、销售渠道等等都有较大的差距;与本省遵义、凤岗、贵定、石阡等地区相比也相对滞后。要后发赶超,路还很长。

2.1 增强茶企竞争意识

据统计黎平每年有大小节日273个,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高,但比较安于现状。竞争意识不强,危机感弱。近几年全县打造茶旅一体化特色农业,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相对于旅游产业做得好的省市,黎平才刚刚起步。不少黎平人已经意识到差距。茶产业依赖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黎平茶产业发展迅速也是得益于全县各方面的发展。

黎平独特的生态环境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黎平旅游和生活,许多年轻的黎平人在外面工作,互相取长补短,黎平人的竞争意识逐步加强,危机感日渐提高。随着与外界交流的增加,政府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勤劳淳朴的黎平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机遇,他们正在努力,明天肯定会更好。

龙头企业的负责人也开始走出家门,不再闭门造车,舍得花大量时间和成本到全国各地考察市场,从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方向,做到有的放矢,生产的茶叶品质好,企业效益不断提升。但是仍然有部分茶企的生产和销售比较盲目,与市场衔接不到位,没有充分了解市场尤其是省外市场的行情,生产的茶叶没有达到消费者的需求,导致价格一直低迷。

2.2 加快茶叶行业标准的建设

黎平县茶叶行业标准虽然已经制定,但是执行到位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茶人意识的觉醒。目前茶企业大多各自为政,尤其是中小企业众多,各自标准尚不统一。

中国侗乡茶城虽然建成,尚未发挥应有作用。

2.3 提升茶园管理、茶叶产品加工等技术

黎平县种茶条件十分优越,境内无工业污染,茶园管理不错,特别是茶园中对农药农残等把控严格。部分老茶园和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疏于管理,效益不好,荒废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如安徽等地的外省茶企业来黎平投资做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管理理念。对黎平茶产业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样的企业在黎平会越来越多。

由于加工技术普遍落后,导致黎平茶叶价格一直走低,附加值低。优质的茶青吸引了不少外地茶商,除了收购本地茶青和初级产品,有的茶商还把加工厂直接建在黎平各茶区,用本地原料生产自己品牌的茶叶。

2.4 继续加强宣传和管理

黎平茶叶在宣传上不如本省的遵义、贵定、湄潭、凤岗、石阡等地。这些知名度高的产茶县每年投入大量精力宣传本县茶叶,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举办各种规格的茶业大赛、参加各种级别的农展会,知名度蹿升。遵义沿线公路一路有不少大型广告牌宣传本土品牌,凡是到遵义的人都能一路了解遵义名茶,黎平沿线就没有。黎平茶叶还只是喝过的人知道好,很多人并不了解黎平茶。黎平茶叶品牌虽多,却没有一个全国知名的牌子。因此就需要茶界同仁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一个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品牌,便于推广和宣传。

[1]黎平县情简介. 黎平县人民政府网.2014-07-7

[2]贵州茶香.茶难卖”?这里却卖茶忙!!!.中国茶道网,2016-07-12

[3]黎娅茹.“黎平香茶”缘何香飘全国.中国茶叶网,2016-07-12

[4]黎平县农业局.贵州黎平:2017年春茶开采.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7-02-17

(责任编辑:蒋文倩)

S663.9

B

1006-5768(2017)04-156-004

2017-08-22

杨玲(1968-),女,贵州省大方县人,高级讲师,理学硕士。Email:547155625@qq.com

猜你喜欢

黎平县黎平茶园
酸的思念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黎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平美食
百节之旅 跟着节日游黎平
侗都黎平 颐养胜地
黎平春色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