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汲”生活之清泉“蕴”科学之灵性
——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2017-03-23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蝴蝶生活化科学

“汲”生活之清泉“蕴”科学之灵性
——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儿园 黄 静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回归生活世界”,已经成为教育界这些年来最为热切的呼声。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并与幼儿共同选择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且以生活化的活动方式、组织形式予以支撑科学教育的方法取向。基于对此的理解,我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搜集、挖掘、整合生活中的科学教育资源,以幼儿兴趣、需要为主导,以开放多元的科学化环境为载体,有机渗透各领域内容,让幼儿从身边寻找问题并进行探究,努力使“生活化”成为科学教育的源泉与归宿。

一、聆听“童声”,科学内容源于生活

1.捕捉——生活中的科学契机

多姿多彩的幼儿一日生活中,科学现象随处可见。孩子们个个是天生的科学家,让他们和法布尔一样,从小做个爱观察的孩子,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动机,往往在一日生活所处的场景中随机产生,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把握契机,抓住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激活其探究动机进行随机性的科学教育或生成科学教育活动。

记得中班的一次随机科学活动《当蝴蝶遇上蜘蛛》,结束了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孩子们开始了他们喜欢的户外活动。正当孩子们就像一个个小精灵自由地玩耍的时候,一个声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老师!快来看!”“呀,蝴蝶撞在了蜘蛛网上了!”“怎么办?它还在动……”“它好可怜,我们想想办法来救它吧”于是孩子们找来了草茎,支下了蝴蝶。蝴蝶在孩子们关切的眼神中“坚强”地飞了起来。看似一件偶遇的事件就这样过去了。但一个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嗯,蝴蝶救走了,但是蜘蛛好像没饭吃了”,蝴蝶到底该不该救呢?何不抓住这个契机,生成一个科学活动呢。孩子们围绕“蝴蝶撞上蜘蛛网到底要不要救”查找资料,展开辩论,在辩论赛中,正方觉得应该救蝴蝶的孩子表达了他们对蝴蝶的那份同情心,持反方的观点的孩子让大家知道了这是大自然中生物们的生活法则。可见,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是很多的,只要我们从孩子们常见、熟悉的生活资源及时捕捉,科学活动的点子油然而生。

2.挖掘——生活中的教育价值

俗话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学活动为何会有声有色,就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生活中的科学价值。因此,我在选择科学活动时,以孩子的兴趣出发,以独特新颖的视角挖掘其中生活材料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让科学活动开展得更加有效!

纸杯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安全、轻便、易取,孩子们很喜欢用它来玩各种游戏,在设计科学活动时采用纸杯这一材料,充分挖掘其价值。如投掷飞盘、打电话、做纸杯玩偶等。追随孩子会用积木搭高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挖掘和巧妙构思,将纸杯和纸板结合起来,以“叠高楼”为新视角,让孩子体验叠高游戏的惊喜和挑战。在活动中,孩子们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科学:大胆尝试、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操作记录,生动地感受着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活动的快乐和趣味。

二、探寻“童趣”,科学材料赋有“生机”

1.玩中求趣

皮亚杰提出:“学前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我在科学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多为生活中常见、易取、操作性强的东西,有利于引发幼儿与材料的积极互动,促使他们构建新的经验,幼儿常常玩得不亦乐乎。如:为了让幼儿发现“不同材料在等分时有不同的具体方法”,我们准备了生活中常见的豆子、布、水、杯子、纸张、橡皮泥等材料,让儿童使用计数、丈量、秤量、折叠、切割等不同方法等分不同的材料,幼儿在玩中发现、分析、尝试归纳自己以及同伴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感官,看看、做做、试试、比比、想想,提升思维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样化,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提高和发展。由此可见,操作材料的选择不以贵为重,而是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有这样幼儿才能与材料有更好的互动。

2.变中求趣

实践中,我注重材料的投放运用,挖掘材料的可变性、多元性,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如:大班科学活动《洞洞的秘密》,最为主要的操作材料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纸箱,我把纸箱这个生活材料做了最大化的利用,将其四面抠出大小、形状不同的洞洞。活动一开始,纸箱上形状各异的洞洞,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眼球。然后教师发挥自身特长,寥寥几笔就把洞洞变成了动物们居住的家,从而把幼儿的注意力从生活中的洞洞吸引到小动物的身上,激发了幼儿对动物生活习性的关注,最后又把纸箱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洞洞,让幼儿鱼贯而入,亲自体验钻洞洞的乐趣。简单、灵活、多变的材料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眼球,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

三、触摸“童心”,科学教育趋于多元

1.自主探索 让智慧在指尖上跳跃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阿基米德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尝试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运用。科学教育中孩子的"尝试",如好比一根神奇的"杠杆",能真正激活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热情,让科学教育的种子像春天的花朵在幼儿的心中吐蕊、绽放。

如大班科学活动《豆浆从哪里来》这一活动,孩子们进行亲手浸黄豆、磨黄豆,将黄豆放进豆浆机等探究活动,了解到香喷喷的豆浆是由黄豆磨成的;又如通过开展《有用的小工具》这一活动,让幼儿自由操作、摆弄各种小工具,摸索出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功能等,从而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小工具。放开双手,相信孩子,给孩子一个支点,让他们自己在尝试、探索中找到答案。

2.生活情境让智慧在体验中绽放

科学启蒙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其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

将家长请到幼儿园来为孩子讲课,和孩子一起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如请医生爸爸给孩子们讲解人体的构造与骨骼,以及一些自我保护方面的卫生知识;走进消防中队,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消防车演练”的科学活动,了解不同灭火器灭火的原理。另外,我们还利用社区资源参观奶牛场、草莓基地等等,孩子们在喂奶牛、挤牛奶、参观牛奶制作的过程中认识了奶牛,了解了牛奶是怎么来的。走进草莓基地,和伙伴一起采摘草莓,发下原来草莓是生长在暖棚中而不是长在树上的。在这一系列的生活情境里,孩子们耳目一新,用他们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学得认真,学得投入,收获满满。

总之,幼儿科学教育应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融于生活,我们要立足生活,走进生活,回归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与“科学”的交替中体验科学,领略“科学生活化”的巨大魅力,让科学之花绽放得更加璀璨!

猜你喜欢

蝴蝶生活化科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为了蝴蝶
捉蝴蝶
捉蝴蝶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