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十九大”精神学习成果转化为落实《规划》的战略举措

2017-03-23湖南省石门老年大学副校长杨万龙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规划老年人精神

□ 湖南省石门老年大学副校长 杨万龙

把“十九大”精神学习成果转化为落实《规划》的战略举措

□ 湖南省石门老年大学副校长 杨万龙

正当我们以落实《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实际行动创建全国示范老年大学的时候,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全会一致确认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是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主题和核心。因此,按“十九大”精神开创老年教育新局面,是新时代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组成部分。

“十九大”精神是老年教育发展的指路明灯、精神旗帜

毛泽东同志讲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搞老年教育工作的人,也需要精神武装。习主席在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政治报告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更是老年教育发展的指路明灯和精神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必将促进老年教育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出发,开创老年教育发展新局面。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法,是我们立足实践、揭露矛盾、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我们党曾经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在改革开放之前是非常贴切的,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过上好日子,但社会生产力却比较落后,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然而,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人民正在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裂变。中国的老年教育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之后,也必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2016年,经过严格筛选,我国老年教育系统评出了176所“全国示范老年大学”,为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树立了榜样。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无疑给老年教育带来了更加盎然的春天,在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也必将得到很好的解决,老年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必将很快呈现在世人面前。

(二)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释放老年教育正能量。“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因此,老年教育系统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的办学、教学工作都必须围绕“政治立校”来进行。“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见“十九大”报告),加强对学员特别是其中的离退休党员干部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他们牢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三严三实”的要求书写人生真善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余热,奋斗终生,使老年教育的正能量得以全面展示,广泛传播。

(三)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出发,提升老年教育发展的加速度。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两亿的国家。未来20年,平均每年要增加1000万老年人。2025年,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占总人口的1/5;2033年,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1/4;2053年,将达到峰值4.87亿,超过总人口的1/3。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700万老年人在老年大学(学校)等部门学习,有上千万老年人通过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参与学习,初步形成了多部门推动,多形式办学的老年教育发展格局。调查显示,2012年,在全国181个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范围内,老年人参加社区教育活动的比例占到了参与社区受教育居民总数的58.6%,一些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也承担了老年教育职责,远程教育更是为老年教育开辟了新天地,只要我们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完全可以提升老年教育发展的加速度。

(四)从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出发,促进老年教育的均等化。“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各级组织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些,都是“十九大”赋予老年大学的新课题、大使命!只要我们从办学实际出发,齐心协力破好这道“题”,就必然收获“老年教育均等化”的丰硕成果,而“均等化”必然蕴含着更大的普及化。

要把“十九大”精神的学习研究成果转化为落实《规划》的战略举措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发展老年教育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作为“梦之队”的一个方阵,必须依托老年教育,改善心理环境,增强健康体魄,提升技能素质,促进自我发展,参与社会服务,追求完美人生。因此,老年教育工作者必须把 “十九大”精神引领取得的学习成果,转化为落实《规划》的战略举措。

首先,要以创新理念为引领,优化老年教育的资源供给。很明显,我国老年教育在供给与需求上,还存在着严重的失衡。包括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类学校发展的不平衡,老年人自身需要、爱好的不一致等等。因此,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务必为发展老年教育、办好老年大学(学校),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有效供给。如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建共享,开展对现有老年大学课程的现代化改造,开发适合老年人远程学习的数字化资源等等。与此同时,整合文化、体育、科技资源,服务老年教育。如推动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健身中心,爱国主义、廉政教育基地,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阵地向老年人免费开放……

其次,要以绿色理念为指导,抓好老年教育的阵地建设。“十九大”报告在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和丰富内涵”14条中的第9条,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张,并作出了“在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实践证明,老年人如果来到美丽校园学习,必然别有一番感受。以湖南省石门老年大学为例,该校与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同在一个院落,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校舍与各涉老组织办公室、多功能会议厅只占5100多平方米,其他为花草树木和文娱健身设施。学员来到学校,共享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心情愉悦,其乐融融。但也有些老年大学,地处闹市,房屋陈旧,交通拥挤,空气污浊,根本唤不起老年学员的学习激情,更谈不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务必抓好老年教育的阵地建设。

再次,要以共享理念为目标,优化老年教育的站点布局。我国目前的老年教育,还停留在省、地(市)和区(县、市)的发展布局上,《规划》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着力向社会基层社区、乡镇和村组推进。只有按照“十九大”精神,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更多的社会老人都来享受老年教育,才能解决老年教育不公平、不均衡的问题,真正开创全体人民共享老年教育的新局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上,乘风破浪,砥砺前行,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取得的丰硕成果转化为落实《规划》的战略举措,谱写出无愧于新时代的老年教育新篇章!

猜你喜欢

规划老年人精神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