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 京

2017-03-23

同学少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华阴老腔流行歌曲

北 京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 ,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 )”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 〕”内用楷体字标出。

——编者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猴年的春晚,我听到了一个之前从没听过的声音——华阴老腔——那来自黄土地的震颤八百里山川河岳的高歌!

我愿意把它令人震撼的原因归结为一个词——接地气!“老腔”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它不适合低吟浅唱。很简单,在大西北粗犷的风沙中,阳春白雪扎不下根来,低吟浅唱传不到远方。原生态的“老腔”,吼出的是劳动人民心里的声音,体现的是百姓生民面对过往艰难岁月的乐观与坚强、不屈与抗争。

“老腔”牵系着那么多自然而生的情愫,承载着那么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样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如此令人震撼的力量,只因为它的真实、它的本色、它的温情以及它深深扎根于一片热土的执著——它荣,他们荣;它辱,他们辱;它兴,他们兴;它衰,他们衰!

有一个电视节目曾邀请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视觉冲击力与听觉震撼力十分强烈的“高台花鼓”,迎来观众喝彩的同时,却被现场几位青年评论员贬得一无是处。身为嘉宾的著名演员陈道明毫不客气地对那些青年评论员说:“你们可能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对于有些文化,我们传承的文化,你们连常识都没有。”

心灵是否能感受到震撼,真的不在于文化程度有多高,也无所谓见识有多广,而在于能不能放弃偏见,以赤子之心感受一种发自心底的冲动与虔诚。老腔、秦腔和花鼓的传承者们,骨子里就有这样一种动人的虔诚。只是我们误解了这种虔诚,甚至轻蔑地视它为“愚昧”“落后”“守旧”。

于是,我们看到令人落泪的一幕——义务负责宣传发行的方励现身某直播平台,用下跪、磕头等极端的方式,恳求全国院线经理为《百鸟朝凤》增加排片!《百鸟朝凤》仅仅是讲吹唢呐吗?错,它坚守的是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中,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它表达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的细致关怀……中华大地,沉默无言;山重水复,莽莽苍苍。它的激情,只为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的人而奔泻,而我们的文化便被这种奔泻所席卷,吞吐千年,涵纳古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期待更多“老腔”这样的传统艺术能走出尘封的寂寞角落,走进人们的视野,老腔变红腔!

点评:

开门见山,简洁有力。

陈述“老腔”令人震撼的原因。

感情真挚,富有张力。

举“高台花鼓”的事例,充实内容,强化主题。

认识深刻,见解独特。

从文化传承与情感认同等方面阐述传统文化艺术的意义所在。

结尾富有感染力。

作文考题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

整体评价:

这是一篇立论深刻、流畅自然的考场佳作。文章指出“老腔”令人震撼的原因在于“接地气”,揭示出老腔粗犷的个性根源于大西北这片热土。文章的笔触并未停留在对老腔的感悟之上,而是由此打开思路,对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现实处境进行了剖析,体现了考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入思考。

(王淦生 评价)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在看 2016年的春晚之前,我根本没听说过“华阴老腔”,而且我想,像我这样的人,应该很多。我们把欣赏音乐的时间,全部留给了流行歌曲,不知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世界,会发出很多令人震撼的声音。

“老腔”令人震撼的原因可能因人而异,对我来说,如果说流行歌曲是潺潺的小溪,那么“老腔”就是滔滔的大河,与众不同,给我一种全新的视听体验。

我并不想说流行歌曲有什么不好,毕竟,很多人都喜欢它,它才能变得流行起来。有人说流行歌曲太肤浅,这一点我也不想否认,毕竟我们听流行歌曲只是一种消遣与放松,好听就行,谁会去研究什么深刻与肤浅呢?

“老腔”让我感到震撼的主要原因是新奇。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从来没听过,第一次听到的感觉肯定是很震撼的。但试着想想,把你每天都听的流行歌曲换成“老腔”,你能受得了吗?那种慷慨激昂的曲调根本不适合我们现在平静和谐的生活。如果你了解“老腔”的历史,你就应该知道,它来自远古的战场,当战争结束,士兵们回到家乡,谁还会想听呢?所以,“老腔”注定在和平年代很难流行起来。平静的生活与流行歌曲的搭配才完美,“老腔”只能成为偶尔的点缀,打破一贯的平静,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

流行歌曲能做到与时俱进,时代在改变,流行的歌曲也是一换再换,今天是这种风格、这个组合最火,明天是那种风格、那个歌手最红,谁能抓住机遇,跟上时代的脚步,谁就能走在流行的前面,大受欢迎。那种歌迷之间互相攻击的行为是比较幼稚的,你的偶像你喜欢就好,不能强求每个人都喜欢。最流行的歌手一定是最好的歌手吗?我看不见得。大家都是短暂地领跑,谁都难以成为流行舞台上的常青树,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已。作为歌迷听歌就好,何必拼个你死我活呢?

民歌也注定很难流行起来,山西民歌山西人民当然很喜欢,但是其他地方的人就不一定会喜欢。再加上有些民歌是用难懂的方言演唱的,不是当地人连听都听不懂,怎么会喜欢呢?又靠什么变得流行呢?

流行自有流行的密码,很难破解,“老腔”自有“老腔”的魅力,尽请欣赏。

点评:

开门见山。

陈述原因,但缺乏分析。

讨论流行歌曲,偏离了主题。

拿“老腔”和流行歌曲进行对比,论述不够深刻。

从流行的角度讨论流行歌曲与民歌,脱离了主题。

结尾流于形式。

题目解析:

华阴老腔作为一个地方剧种,原本并不为外地人所熟悉。它的广为人知,一要归功于一些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中的配乐展示及陈忠实等一些当地作家的描写记录,二要归功于歌手谭维维和华阴老腔艺人在2016年央视春晚上的联袂演唱,一曲古朴浑厚、豪迈激昂的《华阴老腔一声喊》,深深震撼了国人的心灵,让“华阴老腔”这一来自黄土地的古老遗响从小县城华阴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大舞台。

文题的关键词是“震撼”二字,因而作文时,应着重阐述“老腔”的精神魅力,分析“老腔”令人感到震撼的原因所在。“老腔”是艺术源于生活的见证,最早出现在汉代,起源于军队鼓舞士气的高歌,后结合船公号子形成了真正的“老腔”。“老腔”那“一声吼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激越唱腔,有着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的慷慨苍劲,充满阳刚之美,高唱中陕人刚强的性格、雄强的心态跃然而出,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民族精神价值。这样一个充满力量的声音,是任何一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号角,传达着任何一个时代不可或缺的昂扬之气,应该继续传承下去。

具体立意时,可以从“老腔”的艺术魅力和精神魅力入手,写出“老腔”独特雄壮的艺术美和蓬勃深厚的精神美。

按照文题要求,文章只能写成议论文。

整体评价:

这是一篇详略失当、偏离主题的考场作文。考生虽在开篇点出了“老腔”的艺术特点,但将令人震撼的原因简单归结为“新奇”,认识肤浅且失于片面;同时,文章主要的篇幅都在探讨关于流行歌曲的问题,严重偏题,故而只能被评为下等文。(牛兴文 评价)

(责任编辑 张毓春)

猜你喜欢

华阴老腔流行歌曲
唱首老腔给党听
老腔新韵绕梁来
浅析华阴老腔在新时代的发展与传承
老腔唱新歌
华阴老腔的音乐形态及传承与发展研究
华阴党建引领助脱贫
作品欣赏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华阴老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