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艺术,让美术课绽放异彩

2017-03-23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市小学季晓平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7年4期
关键词:面塑木偶民间艺术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市小学 季晓平

民间艺术,让美术课绽放异彩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市小学 季晓平

新课程标准提出:“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由此可见,让民间艺术走进美术课堂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走进民间艺术,能够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民间艺术 美术 兴趣

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是生产和生活的产物,它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乡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气魄和精神。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民间艺术离我们越来越远,走进民间艺术,既能够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又能够丰富我们的美术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立足教材,有效渗透

美术课中,民间美术的内容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各色的彩纸,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民间艺术的神奇和伟大。作为教师,我深刻把握教材内容,抓住教学重点,做到有效教学,让学生在民间美术的世界里得以充分展示,从而体验民间艺术的内涵。

在五年级第7课《偶戏》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木偶奇遇记》的片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木偶奇遇记》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考虑,小木偶匹诺曹是怎样制作的?为什么叫做“木偶”?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匹诺曹是用木头做成的,所以叫做木偶。为此,引出了本课的内容《偶戏》。随后,我通过多媒体带领学生了解了偶戏的种类,并知道偶戏来源于布袋戏。随后,我们又观看了皮影戏的片段,让学生了解皮影戏的表演和幕布背后的情景。最后,还让学生将布袋戴在手上进行表演。这一系列的活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对偶戏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地去了解偶戏的类别,并对木偶的制作充满了极大的兴趣。立足教材,有效渗透,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新的课程标准下,民间美术课程的比重在课本中越来越大,教师以教材为根本,通过有效渗透,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走进民间艺术,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在民间艺术的创作中理解民间艺术,爱上民族文化,并将之不断地发扬光大。

二、走进生活,拓展延伸

民间艺术,根植于生活,折射着生活。一些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都体现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反映着劳动人民特有的审美意识。学生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去接触民间艺术,他们就不能深刻领会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只有走进生活,才能真正的了解民间艺术,才能抓住民间艺术的根。

在三年级上第10课《民间面塑》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的了解面塑的起源和面塑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我让学生利用假期带着学做面塑的任务去深入生活,拓展属于他们的第二课堂。为此,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面塑的历史和制作手法,有条件的学生甚至通过实地勘察的方式,知道了面塑来源于各地的寒食节或七月十五的祭祖,馈赠亲友的活动。所塑的大多是动物或飞禽的原形。动物的面塑造型大多重点夸张头部比例,增强尾部动感,夸大其嘴部、眼部,具有拟人的效果,塑的人物设色浓艳、对比鲜明。通过深入生活,学生知道面塑使习俗成为了一种充实的文化,习俗又为面塑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气,最终使民艺和民俗成为一种文化的整体。走进生活,让学生深刻认识了面塑的形成。

走进生活,让我们课堂上的民间艺术得以拓展,得到延伸,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还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走进生活中的民间艺术,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验民间艺术的文化底蕴,了解民间艺术的制作手法,体会民间艺术的创作内涵,对学生更好的学习民间艺术,传承民间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搭建平台,多元展示

“艺术,是心灵的交流与对话”,民间艺术的形式多样,内容繁多,作为美术教师也只是懂得一些民间艺术的皮毛。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间手艺,学习更多的民间文化,在课堂上我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接触民间艺术,加深对家乡民间艺术的热爱。

在四年级上册19课《剪纸中的吉祥纹样》一课中,当我们了解了我为同学们请来了当地有名的剪纸艺人。老艺人不仅和同学们互动还为他们表演了剪纸的绝活。在互动活动中,老艺人边剪纸边为学生解释每幅剪纸所象征的意义。老艺人首先剪了两只喜鹊,随后一枝梅花又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老艺人让学生按剪纸内容的先后顺序说出剪纸的名称,学生能够说出喜鹊象征喜字,梅花象征眉毛,连在一起就是喜上眉梢的意思。按照这些方法,学生相续说出了连年有余、事事如意等剪纸作品象征的寓意。随后学生说出吉祥的词语,老艺人为他们剪纸表演,在这个互动活动中,学生目睹了老艺人剪纸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成功的激发出来。他们积极的向老艺人请教剪纸的方法,了解剪纸文化,还和老艺人一起学起了剪纸。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会了好几种吉祥的剪纸纹样,让我们的美术课绽放异彩。

在民间艺术的学习道路上,为学生搭建学习、展示、了解民间艺术的平台,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民间艺术创造有利的条件。搭建平台,多元展示,成功的吸引了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让学生在民间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大放异彩。

民间艺术走进课堂,给学生创造了了解民间艺术,读懂民间艺术的机会,也为民间艺术的延续和传承找到了最好的方式。在对民间艺术的学习中,学生懂得了热爱生活,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并在民间艺术的熏陶下,学会了造型创新,手工创新,让美术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异彩纷呈。

【1】殷霞,单佩华.建好、用好民间艺术教育资源【J】.学前课程研究,2009(04)

【2】高亮.推进民间美术 强化美术教学【J】.新课程(上),2016(03)

【3】李颖.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

猜你喜欢

面塑木偶民间艺术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小木偶找智慧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走近木偶传承人
木偶
木偶的眼泪(一)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面塑的美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