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重构探讨

2017-03-23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顾小兰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7年9期
关键词:唐诗宋词时代背景重构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顾小兰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重构探讨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顾小兰

一、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重构的背景

2017年盐城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试卷古诗词鉴赏《西涧即事示卢陟》: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声。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第11题:“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不少学生都答: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对世俗的厌恶,想要归隐的愿望。从这些学生答案不难看出学生没能理解古诗词内容。看到“尘喧”二字,就想当然地开始搜索记忆中现成的答案,也能看出学生在古诗词积累方面远远没有达到考纲的要求。

而一线教学面临一个尴尬的处境:时间紧,任务重。苏教版第六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1—5册篇目总量是95篇,另加《散文选读》《小说选读》《史记》《唐宋八家散文》《唐诗宋词》等选读课本。就拿诗词来说,《唐诗宋词选读》12个版块,一共63首诗词。其中归为选读或自读的有24首,必教篇目39首。这么多的篇目要在一学期内完成,一线教学一直很“赶”,许多篇目因时间紧张而无法深入。因此,高中阶段想通过课堂诗歌教学来培养学生在诗歌方面审美感和审美创造能力,成了奢望。如果试着将这些教材进行重构,重新编制校本教材,也许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重构的意义

语文学科是一门积累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学生在古诗词方面接受的知识是碎片化的,没有形成一个知识网络,那么要想通过平时课内所学来解决习题中遇到的问题,势必会让学生有一种挫败感,认为课堂老师讲的内容大多无用。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高中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自学能力。若老师能给学生在诗歌方面搭建一个知识的框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那么诗歌鉴赏对学生来说将不是难题。

从教学内容来看,古诗词创造年代久远,距离学生比较遥远。其时代背景、社会风俗与当下有很大的差异,这对学生来说很有距离感。诗人的经历有个性也有共性。古代诗歌涉及的意象、典故等在各类诗词中交错纵横,而且“经典作品往往意蕴丰富、含义深刻,具有多解性”。但由于学生在鉴赏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对古诗词内容、情感等很难把握到位。只有当学生对诗歌从整体上来说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认识,才能使课堂得以向深处拓展。

从学情来看,学生的水平高低不等,如果一味地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势必会导致许多学生跟不上快节奏,一天天掉队,最终丧失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如果对教材进行重组,分类教学,先为学生在诗词鉴赏方面搭一个基本框架,再逐步渗透,最终必将水到渠成。

三、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的思路

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时,思路要清晰,教材的编排顺序要严密合理。否则不仅会影响施教者的思路结构,还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诗歌教材的重构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时代发展为线索选编教材

以时代为线索选编教材有利于学生对时代背景有系统的了解,并深刻体会时代背景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唐诗宋词选读》的编排顺序是: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五代词——北宋词——南宋词的顺序。其中盛唐部分重点介绍了“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北宋词中重点介绍了“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南宋词重点介绍了“龙腾虎掷的稼轩词”。这些可以基本不变,但内容要适当调整,可以选举各个时期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作品重组教材。通过教材将各个时期的时代背景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发展脉络。如:初唐时期可以选取冲破绮靡诗风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提倡“汉魏风骨”,认为“诗歌应该有所寄托”的陈子昂的诗歌。通过他们的作品来感受初唐诗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的转变,反映自魏晋开始的人的自我意识觉醒后的上升发展过程。由此老师渗透初唐历史,感受诗人创作诗歌与时代背景的渊源。盛唐中唐选取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诗,感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不同,并分析两位诗人不同风格形成的原因以及与社会背景的联系。

晚唐时期社会混乱,政局逐渐走向崩溃。晚唐诗带有浓浓的感伤情绪,晚唐诗如夕阳残照。但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的诗为这一时期增添了光彩,所以我们选取他们的诗来领略时人感时伤怀,来体味晚唐诗的绚烂余晖。

(二)按题材重构教材

要读懂诗歌,首先要能理解诗歌所描述的画面或事情,与诗人丰富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去把握诗歌的主旨、情感。然而《唐诗宋词选读》每一个单元涉及的诗歌题材是多样的,如“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单元,教材选了五首诗,涉及送别诗、边塞诗、羁旅诗、山水田园诗。学生在短时间内面对多种题材,获取的知识都是碎片化的,思维容易混乱,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诗歌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题材为线索,将诗歌分为羁旅登高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怀古诗、咏物诗等几类。每一题材精选一两首诗歌,同时还可以兼顾对以时代为线索部分没有涉及的诗人进行补充,或者对一些在诗坛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诗人进行全面介绍,了解诗人创作的多样化。

(三)精选课后练习题,弥补重构教材的不足

2017年江苏省高考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考查等级是D级,具体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材重构的目的就是能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诗歌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在诗歌解读上有一个质的飞跃。但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要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课后练习必不可少。在重构选修教材《唐诗宋词》时 ,课后的练习应当精选,这样既可以有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可以弥补教材对考点瞻顾不全的不足。如在艺术技巧方面,可以选取一些修辞,典故运用较多的诗或词。在诗歌情感方面,补充一些托物言志诗,或抒发闺怨闺愁的诗,以便对教材进行补充。

总的来说,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重构目的是用精、少的教材为学生搭建诗歌鉴赏的框架。这就要求编者高屋建瓴,直指教学目标,达到了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猜你喜欢

唐诗宋词时代背景重构
《江山如有待:唐诗宋词日历 2023》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唐诗宋词中的二月二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英语世界里的唐诗宋词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