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天命论”伦理思想的发展及其与佛、道的关系

2017-03-23金若星

青年文学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进士政策

摘 要:唐朝的伦理思想呈现儒、道、佛,三足鼎立,相互吸收相互批判。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政策开放,许多外国人在唐朝居住并传播其本国的思想。后期在战争的也有俘虏被安置在川、滇一带。他们有的在当地娶妻生子,安家立业,受当地的伦理思想的影响,也有一些如李彦升通过考试在朝廷当官。

关键词:伦理思想;政策;进士

作者简介:金若星(1989-),女,安徽阜阳人,宁夏大学政法学院伦理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1

一、伦理思想在唐朝的发展

儒家思想经过各代的发展,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所认可,把儒家和政治紧密的联系起来,董仲舒继承并发展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形成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赋予其神学色彩,为汉武帝的加强君主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儒家的伦理思想被推崇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随后,社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动荡,儒家的思想也一度衰微。直到唐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在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下成繁荣趋势,出现了“贞观之治”。社会的稳定带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减免赋税徭役,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1]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经济繁荣情况了。社会的稳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政治的保障,经济的繁荣为社会的稳定奠定了物质基础,孟子有言“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2]。

唐代是中华民族很骄傲的一个时代,它不仅经济政治大繁荣,文化也是一个各种思想相互碰撞的时代。唐统治阶级的开放,政策的开放,各民族集聚长安,佛教和道教的发展,打破了儒家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统治阶级认为,儒家、道家、佛,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他们的教义都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在这一时期,儒家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形成了新儒家。他们在汉朝儒学家们的思想上对儒家经典著作进行注释和整理,为后世儒学的发展保留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如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唐代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韩愈和李翱,韩愈的政治和哲学思想集中在《谏迎佛骨表》《原道》等中,他在孔子的“惟上知与下愚不移”和董仲舒的天命之说的基础上发展儒家伦理思想,坚持“天命论”,“人生由命非由他”同时又强调人的作用的重要性,“人者,夷狄禽兽之主也”,从而提出了“性情三品说”。他认为“性包括仁、义、礼、智、信,五德”“情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根据人的“五德”“七情”的不同程度。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他认为“上品的人性是善,中品的人性可善可恶,下品的人性是恶的,除了中品的人性外,上品和下品的人性都是不能改变的”[3],和人性相对应的,他把情也分为上品的请、中品的情、下品的情。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和政治联系在一起后,唐代也不例外,韩愈的儒家伦理思想也是为政治服务的,在于维护唐朝的封建伦理纲常。但从他的代表作中,可以看出,他是反对佛道的。唐朝的经济文化的大繁荣,促进了在思想领域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儒、佛、道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儒家在统治阶级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唐太宗认为佛教的“因果报应”、“积善”对“治国”有利,从而加以大力扶植,佛教在唐朝得到很大的发展,僧侣的社会地位也别提高并出现了贵族僧侣的特权阶层,道教的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并相互影响,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了更适应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儒家和道家的一些思想,在伦理思想上进行中国本土化的过程。儒家、道家为了自身的发展,在相互诘难的过程中也吸收佛家有利的部分,发展自身的伦理思想学说。唐统治阶级为了更好的调节教派之间的矛盾,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儒、道、佛三家伦理思想在相互斗争中相互吸收合理的成分趨于完善,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二、传统伦理思想对伊斯兰教影响

唐朝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思想大繁荣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唐太宗施行了很多开明的民族政策,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打开了大门。在少数民族中,回族占的人数还是挺多的,遍及的地区也很多,而回族是什么时候在中国形成的呢?说起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追溯一下伊斯兰教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有些学者认为是唐武德年间,唐武德年间是618年—626年,而默罕默德在630年征服麦加,才有传播的能力,可见唐武德年间说与历史不符。贞观三年说,主要是在广州发现了一方碑文,主要内容是“唐贞观三年,欧墨勒爸爸为克里发年蚤勒哈者月第二十七日辞世”,贞观三年是公元629年,罕默德还在世,麦加时期634年—644年,与历史时间不符。也有学者把大食帝国首次反访华作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开始,笔者认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肯定比这个早的。伊斯兰教在唐代的传播和发展的时间和大食、波斯人在唐贸易的时间是差不多的。笔者认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的开端应该是在贞观年间。唐朝政策开放,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大食人和波斯人在唐朝的繁荣的众多城市中都有居住。在唐后期也有通过战争的大批俘虏被安置在川、滇一带。在中国的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他们有的在当地娶妻生子,安家立业,接受一些当时的文化伦理思想的影响,逐渐的中国化,其中也有一些参与政治活动的,如李彦升。李彦升在卢钧的推荐后的第二年`中了进士,在唐朝,“进士”是科举从中中央政府的最后一级考试,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的考试,可以看出他的汉文化的修养很高。伊斯兰教在传播的过程中不仅受儒家伦理思想,还有道家、佛教都有一定的影响。

注释:

[1]《元次山集》卷7《问进士》第三策。

[2]《孟子﹒滕文公上》。

[3]《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81页。

参考文献:

[1]李兴华等.中国伊斯兰教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2]顾世敏.中国儒学导论[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7。

[3]张岩之.中国儒学思想史[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0.4。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进士政策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政策
政策
四进士(上)
助企政策
政策
《进士or近视》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清代石城县黎正进士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