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宓诗话》对旧体诗的新变

2017-03-23黄菁

青年文学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旧体诗

摘 要:本文从《吴宓诗话》中的文学案例出发,以对吴宓的诗学观念进行充分的搜集、挖掘、整理为主,从三方面解析《吴宓诗话》对旧体诗所做出的改变,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学及旧体诗歌有一全新的认识,使传统文学的精髓得以体现。

关键词:《吴宓诗话》;旧体诗;新变

作者简介:黄菁(1989-),女,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人,文学硕士,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文艺学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文化与文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01

1922年,以吴宓为代表的学衡派对新文化运动中对旧体诗的过激言论提出批评,他们注重继承传统,继往开来,主张在诗歌的创作上融合中西风格,认为旧体诗不可弃,文言文不应革除,为旧体诗的新变做出了理论及实践的探索。其中《吴宓诗话》集中体现了吴宓的这一诗学观念。

一、格律之形式与浪漫之情感

《吴宓诗话》中,《评顾随无病词味辛词》一文 “文学创作之事綦难,而诗词为尤甚。大率格律稳练者,每伤情薄而事空。情真而事实者,又往往于格律缺乏研究与训练。若夫斟酌于二者之间,得中道之至美,以新材料入旧格律,合浪漫之感情与古典之艺术,此乃唯一之正途,而亦至难极罕之事。”表明对于旧体诗及诗歌创作来说,优美的格律以及浪漫的情感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

“诗者,以切挚高妙之笔,具有音律之文,表示生人之思想感情者也。”集中概括了吴宓的诗歌创作观念。认为旧体诗的韵律格调实际上就是诗词的外形之美,如果诗人在创作诗歌过程中缺乏对诗词格律的了解,即使拥有高昂的思想感情,也无法通过精美的格律而进行表现,也就无法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但仅工于诗词的韵律格调而缺乏思想感情的润泽,或是“为情造文”的艺术实践也无法创作出好的诗歌作品。“然若划除一切韵律格调,使不留存,则所余者已不能为诗矣,尚何有于美乎?”,即在诗歌创作中,拥有丰富的思想感情是创作的第一步,而对于诗词格调音律的揣摩则是诗词最终拥有艺术美感的关键。

“形式体制格律之可贵,即在其强迫作者精心苦思,而不至率尔成章,敷衍了事。”中国旧体诗词之所以取得高成就,是因为我国的旧体诗人明白诗词的格律以及体制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并进行长期的练习及研究,从而创作出具有高度艺术美和音律美的诗词。因此,旧体诗词的新变对于文学的发展也就变得至关重要。

二、会通中西、熔铸古今

吴宓指出:“天理人情,一定而不变。曾无少异。惟疆界部落、政教风俗、衣冠文物,种种外象末节,则息息全改,绝无全同之时。”认为中西文化虽然在政教风俗、社会文化、衣冠配饰等方面有所不同,但从作诗的方法、诗的本质、雕琢、艺术价值等方面根本上是大體无二的。另外,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传统和现代诗歌,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都脱离不开人所共有的喜怒哀乐之感。

吴宓在《论新文化运动》一篇中道出“今即以文学言之,文学之根本道理,以及法术规律,中西均同。”表明中西文学在文化上的统一性的文学观点。吴宓的“文学之变迁,多由作者不摹此人而转摹彼人,舍本国之作者,而取异国之模范。或舍近代,而反求之于古。”是吴宓对于旧体诗创作“会通中西,熔铸古今”的高度认可。

在文学的相互摹仿上,吴宓运用比较文学分析法,对古今中西的文学共通之处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对于中国新体白话诗而言,实际上是取自于美国的自由诗体,而这种美国的自由诗体又从早年法国的象征文学发展而来。因此,可以看出诗歌文学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诗歌成长的重要意义。因而他认为片面的推崇白话诗,焚毁废弃古代诗体无疑是忽视了诗歌之间的固有联系,是极为不明智的做法。相反,实现旧体诗的“会通中西,熔铸古今”可以使得旧体诗实现突围,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弘扬。

“会通中西,熔铸古今”深刻的表现了诗歌随时代的进步而发展的特点。“准是以谈,则地无论东西,国无论中外,时无论今古,凡时势同者,则文章亦同。”旧体诗只有在创作上充分结合中西文化的优势,才能够摆脱新文化运动下的发展桎梏,获得足够的创作动力以实现文学的新变。

三、“熔铸新材料以入旧格律”

《吴宓诗话》对新旧派文学的差别这样描述:“新派之失,在不肯摹仿,便思创造,故唾弃旧格律。旧派之失,在仅能摹仿,不能创造,故缺乏新材料。欲就其弊而归于正途,只有熔铸新材料以入旧格律之一法。”鲜明指出新旧文学之间的联系以及将新材料融入到旧体诗创作中的诗学观念对于旧体诗突围的重要性。

以新材料入旧格律,虽格律会受到新材料的影响而有所变化,但这种变化必定是自然的改变而不是依靠外在因素而成,这也是吴宓的重要观点之一。在诗词作品中,所纳入的新材料愈多,则格律可以进行较多的改变以求将诗人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相反,如果一篇作品中的新奇材料越少,那么其格律的塑造就应该遵循精整凝练的原则,从而使得读者读起来犹如欣赏一支绕梁三日的歌曲,而觉美妙无穷之意。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格律与材料二者的关系即取决于创作的环境,也和诗人的情感密不可分。

对于真正的艺术家而言,从来都是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归纳创作的方法,而不是利用或者是为了宣扬创作的原理而进行创作,因此,熔铸新材料以入旧格律的创作方法虽然通俗易懂,但是要真正和诗人的创作实践结合起来,还需要诗人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实践而成。

大体上来说,吴宓认为“熔铸新材料以入旧格律”中的新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为爱国伤时之心;二为生活劳忙之苦;三是浪漫之情趣;四为现代人之心理。

参考文献:

[1]《吴宓诗话》[M].吴密著,吴学昭整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2]《大公报·文学副刊》(1928-1934)。

[3]吴宓.《吴宓日记》(10册)[M].吴学昭整理注释,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4]傅宏星.《吴宓评传》[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猜你喜欢

旧体诗
“体育”一词概念流变与当代“体育旧体诗词”的生成
老舍的旧体诗
重返旧体诗世界的鲁迅
旧体诗词的现代走向
《二十世纪旧体诗词史》工程的一些信息和思路
再谈现当代旧体诗词“经典化”与“入史”问题
浅议“新诗思维”对旧体诗词创作的影响
《青年杂志》刊发旧体诗现象新论
古径花繁 天心月粲——回眸20世纪的旧体诗词
学习毛泽东诗论思想指导旧体诗创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