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韩国喝酒

2017-03-23余斌

特别文摘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瓶度数酒吧

余斌

韩国人爱喝酒。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都爱。

通常喝的酒,大致是三种:啤酒、马格利、烧酒。

啤酒是舶来品,不消说的。韩国有自产的CASS、HITE之类,大多数人通常喝的也是这些牌子,价格几乎是进口啤酒(包括中国的“青岛”“哈尔滨”)之半。酒精度向西人看齐,一概是五度。

有意思的是,韩国人吃饭归吃饭,喝酒归喝酒,专门喝酒的地方,乃以“啤酒”命名,称“啤酒屋”。啤酒屋与炸鸡啤酒店,并非只供啤酒,至少烧酒是有的,故以“啤酒”相号召,属以偏概全。何以如此,不得而知。啤酒“洋”,“啤酒屋”著一“屋”字,听上去却不“洋”,事实上属韩国独有。日本的“居酒屋”喝酒之外供饭,啤酒屋则不然。真正洋派的喝酒处是酒吧,韩国西化程度相当高,酒吧自然不少,然而那属于高消费场所,且只供各种洋酒,烧酒不予。比起来,啤酒屋要亲民得多。

以市场而论,说啤酒在韩国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绝对不过分,当然,真正本土化的,还是马格利和烧酒。

“马格利”是韩语的音译,其实就是米酒,一般是六度,因未加过滤或只简单过滤,有部分沉淀物,喝前要摇匀。摇晃过后类乳酸菌,呈乳白色,有些混浊是自然的,相对清酒,称为“浊酒”,很是写实。

在韩国餐馆里饮马格利,都是用碗,不似喝啤酒、烧酒,用杯。下酒菜是唤作“葱饼”的一种煎饼,面糊和海鲜之外,有大量的葱。这几乎是喝马格利的标配,当然,反过来说亦无不可。雨天吃葱饼,饮马格利酒是韩国人的习惯,据说特有味道。我想象在韩屋那样的房子里,廊前席地而坐,看外面细雨霏霏,听檐上雨声潺潺,慢条斯理地喝马格利,确似有一种闲情。

但马格利能叫“酒”吗?似乎韩国人也不大认账,年轻人尤其不耐。专门喝酒的地方是不供马格利的,就像西人的酒吧里不卖葡萄酒。以那度数和口感,宜乎拿来佐餐,或是当饮料。真要喝酒,还得是烧酒。

烧酒大都是360毫升的绿色小瓶盛装,拜韩剧之赐,在我们这边,早已混了个脸熟。韩剧中几乎必有喝酒的一幕,桌上多半竖着这样的小瓶,抛头露面的机会,远在马格利、啤酒之上。真喝过的人则必大搖其头:闻不到酒香尚在其次,关键是味道淡,像是兑了水。照韩国人的宣传,烧酒风行欧美,被视为东方烈性酒中的极品,销量之大,中国白酒难望其项背。真让人无语。

我的解释是,西人喝威士忌、伏特加之类,是要加冰块的,等于往里掺水,烧酒倒省事,先给你掺好了。中国酒徒断断不能接受。白酒通常五十度,烧酒只二十度上下,以白酒的期待而饮烧酒,不啻为假酒,已属厚道。并且烧酒不加任何香料,弄得无色无味,与白酒相比,只一个字,寡。

然而韩酒宗主,厥推烧酒。习惯之外,烧酒风行的一大原因,是性价比高。在啤酒屋,一杯500毫升的啤酒3500~4000韩币,一瓶烧酒则是3000~3500韩币(超市里只要1200韩币,合人民币六七元钱),以酒精含量换算,要酝酿出同样的酒意,选择啤酒要花四五倍的钱。所以没收入的学生,通常是舍啤酒而就烧酒。

因为度数低,韩国人干杯要比我们爽快得多。事实上他们原本就是大口喝,一口一杯是常事,喝白酒抿一口的喝法是没有的。相应的,说酒量,韩国人都是以瓶计。上汉语口语课,用的是韩国人编的教材,有一课是“啤酒屋”,有“不醉不归”等酒语。我顺便做调研,问了几个学生,能喝多少?一女生说,一瓶;一男生说,就两瓶吧。我赶紧叮嘱,中国人论酒量都是以两计,日后到中国,喝酒时万不可如此作答,不然,归不得了……

(摘自《文汇报》 图/子依)

猜你喜欢

小瓶度数酒吧
哪个瓶里的油多
Wine ahead餐酒吧
基于IYPT的高考试题研究
——2021年山东高考物理卷第2题赏析
FAN迷离酒吧
Autentista酒吧
图形中角的度数
WAY2酒吧
隐形眼镜度数换算
妙用假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