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新课导入策略

2017-03-23许映勇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7年3期
关键词:秦始皇人教版高中历史

许映勇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导入是十分重要的,其既能对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回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学习的进程当中,最终完成教学目标。笔者提出几种相对较为实用的课堂导入策略,以便于更好地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故事导入,寓教于乐

故事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不二法宝,在新课开始之前进行故事化的导入,无疑能够在第一时间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在娱乐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的任务。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1中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新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讲述秦始皇的故事:在战国后期秦国一统天下,这时候秦始皇认为过去的“君”“王”“帝”等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地位的尊崇和有史以来独一无二的功绩,所以下令让大臣们讨论出一个合适的称号。大臣们经过了一番议论,认为秦始皇的功绩五帝都有所不及,建议秦始皇采用天下间最尊贵的“泰皇”作为称号,但是秦始皇听到这个称号之后,感觉并不满意。所以,他只是采用了其中的一个“皇”字,随后又将五帝的“帝”字放在一起,并称为皇帝。从此以后,皇帝也就成为了对我国封建社会中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在讲述这一历史故事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集中,了解了秦始皇在统一六国过程中的功绩和贡献。这一节的新课,主要讲述的就是秦始皇所创建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这样一个故事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够对教材文本中的内容产生兴趣,想要去深入挖掘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的重要原因,也就能够对于秦朝中央集权这一制度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深入的剖析,最后有效地完成整个的课堂教学目标。

二、人物引入,突出主线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文本中内容繁多,每节课的内容和结构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新课导入和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进行有效的区分。一些课程中的人物线索相对来说较为明显,所以从人物自身或是和与其相关的人物进行导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就可以讲述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人物;在讲述辛亥革命的时候,就可以讲述孙中山;在讲述俄国的十月革命的时候,就可以讲述当时革命的指挥官列宁。以人教版必修3的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百家争鸣的课堂导入为例,在教师提出人物的时候,学生就能够有效地回忆起自己所学习过的知识。在进行初步的人物引入之后,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其中就包括:老子为什么可以被称之为“圣人”,老子有哪些篇章是比较著名的,《逍遥游》和老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墨子除了提出兼爱非攻这一思想,还在哪些方面有所成就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所知的内容较少,求知欲也在这一时刻高涨,教师就可以顺其自然的过渡到新课的教学当中。

三、多媒体导入,还原历史

随着互聯网技术的普及,多媒体已经进入到课堂之中,并且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历史课堂上很多教师并没有体会到多媒体的优越之处。实际上,多媒体在进行历史新课导入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枯燥无味和难以理解,但是多媒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行历史还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眼、耳等多个方面给学生带来刺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第9课“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扩展”中的有关于德意志的内容学习,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还原当时的场景,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视频。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这一课的时候,必须要展现灵魂人物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能通过视频等内容,回归到故事曾经发生的年代,使自己从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求知者。在这样的模式下进行的新课导入就能够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忆更为扎实。

新课的导入策略多种多样,重点就在于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不同,合理地进行选择故事导入、人物引入或者是多媒体引入等不同的新课导入模式,从而使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立发中学)

猜你喜欢

秦始皇人教版高中历史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秦始皇拜荆条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