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礼仪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7-03-22

关键词:大学语文礼仪传统

张 莉

传统礼仪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张 莉

随着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语文课程的普及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逐渐被人们重视。作为民族文化表征的传统礼仪文化,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礼仪文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基本素养,而且对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语文;文化教育;传统礼仪;渗透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这告诉我们,传统美德的修习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知礼懂礼,以“礼”作为根本指导,才能真正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礼,是文明民族的标志,中华礼仪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学语文作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为有力的途径。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传授传统礼仪文化,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体素质,而且从长远的战略角度看,还能够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

一、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及其作为文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

《礼记》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传统礼仪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最典型的文化形式,是当时社会文明程度的最重要体现。它是古代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等活动中约定俗成的,都需要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1]。

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传统礼仪文化主要包含3个方面的文化内容。第一,物质文化方面,主要指进行礼仪活动时所需要准备的物质资料,包括乐器、服装等各种道具物品。第二,体制文化方面,主要是指主导和规范礼仪活动的规章体制。第三,精神文化方面,即礼仪者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起主导作用的是精神文化。正如《管子》中所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到底,礼仪的核心在于精神层面,即待人接物的态度。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礼”的核心精神就是提倡敬人、敬天,只有秉持恭敬之心,才能得到外界的尊重。而“礼”追求的终极目标则是一个“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彰显了华夏民族谦恭、博爱、不卑不亢、追求和谐的精神气质。正所谓,“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是我国传统礼仪文化所尊崇和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2]。

(二)我国传统礼仪文化作为文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文化样式,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具备以下4个基本特征:第一,传统礼仪文化是人们都需要遵从的社会行为规范,极具大众性,传统礼仪文化的开展不受群体限制。第二,传统礼仪文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者不但要熟练掌握礼仪理论知识,更要将其进行实践,做到知行合一。第三,礼仪本身是一种文化,所以极具文化精神性。因此对传统礼仪的文化教育不能仅仅是简单的知识输出,教师必须多向学生讲解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所追求的理想精神境界,以陶冶学生情操。第四,传统礼仪文化具有时代性,在我国古代每一个时期,礼仪道德和礼仪规范都是不一样的,它在不断演变,不断与时俱进。因此教师要结合传统礼仪文化的特点和时代精神需求的特征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3]。此外,礼仪文化教育的开展,还应当注意适当、适量的原则。正如《礼记·学记》中所讲:“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在大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讲解和传播传统礼仪文化,能对学生道德修养与礼仪素质的提升起到很大的帮助。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的价值体现

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性课程,是大学人文科学类课程中综合性最强的课程。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不仅仅承担着基础课的功能,而且更担负着文化的承载和传播功能。传播传统文化遗产的精髓是大学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

(一)传承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增强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中国以礼仪之邦文明海外,以尊崇道德教化备受称赞。学习传统礼仪文化对于我们而言,不仅可以友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提升个人修养,还能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4]。尤其是在当代,受西方思潮的各种冲击和商品消费主义时代的道德滑坡影响,我们遗弃了许多优秀的古典精神财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这样说过,“如果有一天中国年轻一代开始不再相信他们的祖先智慧和抛弃自己的传统,那么美国将对中国不战而胜。”因此,学习我国传统礼仪文化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重任。

在大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篇章都蕴含了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如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称呼自己为“仆”“牛马走”,《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称呼自己的儿子为“贱息”,这些都是自谦的说法,是遵照我国传统文化“自卑而尊人”的原则。再如《论语·阳货》中“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正是利用了礼尚往来的原则;《齐晋鞌之战》中,正是因为“逢丑父与公易位”,才让齐侯得以逃脱,这是我国“尚左”传统的体现,也让我们看到了座次在我国传统礼仪中的重要性;《滕王阁序》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是表示敬意的一种行走方式,也是古代社会非常重要的礼仪,体现了晚辈对长辈应有的恭敬。以上种种礼仪文化,在大学语文教材中可见一斑[5]。让大学生了解这些礼仪文化,能够很好地将中国礼仪文化中“恭敬”的精神品质继承和发扬下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引导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提升道德素质

当前大学生的礼仪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课上吃东西、穿着随意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行为都是行为者思想的映射。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礼仪文化的缺失。而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体,是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所展现的道德素质将折射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潜力。传统礼仪文化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养成文明习惯,端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尤其是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礼仪精神的作用日益凸显,它是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也是展现社会文明精神的最主要标志。

大学语文教学中,在讲授传统礼仪文化的同时,也是在教授学生这些礼仪文化背后的优秀品质。比如处理人际关系中所要求的“温、良、恭、俭、让”,其本质特征就是要求人们在交往中要坚持善良的本性,不能欺诈和逼迫别人,从而形成诚信的价值观念。“君子之交淡如水”则是讲在礼尚往来中要杜绝奢侈。而《论语》中两次提到的“巧言、令色”则是提醒人们行为举止要庄重,决不能太过轻浮。此外,“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则教导人们遇到矛盾时要懂得反省自己,而不是咄咄逼人,固执己见。可见,引导大学生“习礼”“懂礼”“行礼”不仅对培养其养成良好的精神面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能提升社会精神文明程度。

(三)实现个体人格价值塑造,促进社会和谐

精神文明素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礼仪作为精神文明素质的体现,对于实现个人人格价值塑造、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6]。我国传统礼仪文化所追求的社会和谐,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人与自身的和谐。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强调加强个人人格价值塑造,充分发挥个体价值。只有个体自身实现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和谐。换而言之,当所有民众通过修身使素质达到了一定高度,整个社会便处于一种美好和谐的状态。而传统礼仪文化特别强调修身,注重塑造个体人格价值,用礼所包含的仁爱精神来教化世人,从而净化社会风气。第二,人与他人的和谐。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化人们要学会宽容、博爱。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礼仪文化,也是在渗透一种优质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7],能够促进人们实现正确交往、正确理解,建立彼此信任。只有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第三,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是人与自身、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如《孟子·梁惠王上》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在我国传统礼仪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文化主体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对自然的敬畏精神。因此,大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讲授,能够引发学生正确地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不断延伸教学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礼仪文化能够不断延伸教学内容,强化学习效果。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传统礼仪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有效的阅读理解。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传统礼仪文化知识。弄清楚传统礼仪文化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减少障碍。例如《郑伯克段于鄢》文选中,学生只有了解了周朝宗法制度的规定,即王位应由嫡长子继承,才能理解郑武公为什么不同意姜氏的数次请求。文中提到“称‘郑伯’,讥失教也。”则是因为兄长本有教弟之责,庄公不教弟弟,反而养成其恶。第二,传统礼仪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文本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例如在《红楼梦》节选章节中,黛玉母亲名贾敏,因此黛玉“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这是当时封建社会避家讳的社会现象。通过这些礼仪文化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第三,传统礼仪文化的渗透将推动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注重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培养人文情怀。而讲授传统礼仪文化,能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古代传统精神,尤其是礼仪文化这一根植于现实生活的文化形态。因此,传统礼仪文化的渗透,能够让大学语文教学变得更生动、更接地气。

三、传统礼仪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礼仪文化观念

将传统礼仪文化渗透到大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礼仪文化观念,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首先,应尽量选择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内容以保证学以致用。例如《鸿门宴》中关于宾礼和座次的问题,可以结合现代社交礼仪进行讲解,这对于指导学生社交技巧有很大的帮助。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理性选择教学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礼仪文化的精华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传统文化中的“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等封闭思想严重侵蚀了人们的心灵和精神,这就需要剔除这些文化糟粕。只有树立健康、正确的礼仪文化观念,才能促进礼仪文化教学顺利渗透。

(二)全方位把握,有效促进礼仪文化的渗透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传统礼仪文化教学是一个全方位的教学,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第一,应该把传统礼仪文化教学渗透到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各个层面。比如文章中心思想的解读、文章中经典句子的把握以及文章内容的合理化推断分析等,这些都是礼仪文化教学的重要方式。第二,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与课外学习紧密结合。礼仪文化教学只有依靠实践才能取得效果。因此,不能拘泥于课堂和书本,而要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对所学内容进行最大化延伸,从而有效加深大学语文与礼仪文化教学的相互渗透[7]。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中“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时,让学生了解“箕踞”是非常不礼貌的坐姿,进而讲授先秦时代的坐姿礼仪,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练现代礼仪中的正确坐姿。这也在无形中纠正了学生平时懒散、随意的习惯,对学生日常交际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第三,开展丰富的大学传统礼仪教学形式。如在学习一些历史文选时,可以通过话剧排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大学语文礼仪教学是一个系统化、全方位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潜移默化,注重教师自身礼仪文化素质提升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对学生素质的提升起着决定性作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若要促进大学生礼仪素质的提升,就要全面提升教师礼仪文化素质,从而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第一,教师要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质,注重传统文化特别是礼仪文化知识的积累[8]。站在文化的高度对传统礼仪文化内容进行科学地评价和分析,取其精华,全面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与此同时,还应该对不合理的传统礼仪文化进行理性批判,不墨守陈规。第二,发挥教师对学生礼仪素质的引导作用。“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小到课堂知识的把握,大到学生礼仪文化的引导和人格素养的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所以,教师要注重自身礼仪文化素质的提升,进而对学生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结语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仪礼文化,从而唤醒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温情和敬意,这不仅仅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社会的期待和要求。增强大学生礼仪修养,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诚实守信的人格,是大学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1]彭林.彭林说礼[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7.

[2]李雁,秦元,杨峰.新编高等中国语文[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2.

[3]李延玲.大学语文教学与传统礼仪教育[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

[4]毕亚飞.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6.

[5]郭海军,张旭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6]王伟萍.试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

[7]乔守春.论大学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功能[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1(1).

[8]温素平.基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建构[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4).

(编辑:刘姝)

G642.0

A

1673-1999(2017)08-0126-03

张莉(1980—),女,硕士,齐鲁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

2017-05-08

齐鲁师范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古代汉语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研究:以礼仪文化为例”(2014W110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礼仪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筷子礼仪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礼仪篇(下)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