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水稻生产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2017-03-22梁俊芬周怀康

中国稻米 2017年1期
关键词:早籼稻籼稻利润率

梁俊芬 周怀康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州510640;2华南理工大学,广州510641;第一作者:qbsnf@163.com)

广东水稻生产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梁俊芬1周怀康2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州510640;2华南理工大学,广州510641;第一作者:qbsnf@163.com)

以2004-2014年广东水稻成本收益数据为基础,采用成本收益比较法分析了年际间、品种间、区域间水稻成本收益,以及水稻与经济作物的成本收益情况。分析结果显示,近10年来广东水稻生产成本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稻谷价格上涨幅度远低于生产成本涨幅,导致水稻种植效益持续走低、甚至亏损,尤其是单位面积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大大低于蔬菜、水果、花生等经济作物。笔者认为,广东水稻生产收益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规模经营程度低、成本高,因而,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根本途径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水稻;成本收益;比较分析;广东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主销区的种粮任务,“主销区也要确立粮食面积底线、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广东是全国第一缺粮大省、最大的粮食主销区。2014年,广东省粮食产量1 357.34万t,消费量约4 220.00万t,粮食自给率仅32.16%,粮食安全保障任务十分艰巨。与此同时,广东省粮食播种面积连年减少,从2000年的309.99万hm2减少为2014年的250.70万hm2,减幅达21.53%;粮食产量从2000年的1 822.33万t下降为2014年的1 357.34万t,降幅达25.52%。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成为当前广东乃至整个粮食主销区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农村改革以来,种粮收益一直是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键因素[1]。由于种子、化肥、机械作业、土地、劳动力等成本增加,多数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增长速度都快于生产收益的增长速度,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的收益率连续下降[2]。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在就业选择和作物种植选择上不倾向于粮食生产[3-4]。国内学者对我国粮食生产收益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区域视角。陈风波等[5]通过对湖北和江苏287块稻田投入产出和182户稻农技术需求的分析,得出江苏稻谷生产经济收益低于湖北,并分析得出劳动力成本过高成为水稻生产经济效益低下的最主要原因,肥料和农药的过量使用也影响了水稻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吴振华[6]利用湖北、湖南、重庆3省(直辖市)500户稻农的生产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地区稻谷生产经济效益差异的原因,得出不同地区劳动力投入的差异是导致其经济效益差异的主要原因。二是品种视角。彭克强[7]对1984-2007年玉米单位面积实际净收益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发现玉米价格和单产水平是促进玉米生产收益提高的关键因素,而物质与服务费用、土地成本是阻碍玉米生产收益增长的主要因素。陈庆根等[8]对超级稻与常规稻种植效益的差异及影响种稻收益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超级稻在单产、抗性上优于常规稻,但由于超级稻的种植成本相对较高,其成本利润率却低于常规稻,分析发现单位面积产量、生产成本与稻谷价格是影响稻农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范成方等[9]对1998-2010年我国粮食、油料、蔬菜、苹果的收益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粮食相对油料、蔬菜及苹果的比较收益差距呈不断缩小趋势。

水稻是广东最大宗的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75.52%,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80.42%。然而,随着水稻生产成本的快速增长,广东水稻生产效益不断下滑甚至亏损,稻农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稻农有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种粮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未来,广东的水稻由谁来种植,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稻农收入,保证口粮自给率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研究选取广东省进行水稻生产经济效益比较研究,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稻谷生产效益,并与其他经济行为收益进行比较,揭示水稻生产收益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以及不同地区水稻生产收益的差异,以期对东南沿海地区水稻生产比较收益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解和判断,为提高广东种粮收益,稳定粮食生产提供决策参考。

图1 2004-2014年广东水稻生产成本变化情况

1 数据来源与分析工具

1.1 数据来源与研究时段选择

本研究采用的农作物生产成本、收益等数据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编制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从宏观政策的发展来说,2004年以来随着农业税的逐步取消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种粮成本收益情况呈现出新变化和新特征。另外,与1998版体系相比,2004年实施新的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指标体系,在体系结构、指标名称及关系、指标涵义乃至调查汇总方法等方面都作了重大调整。为便于比较分析,文章选取2004-2014年这一时段的数据。

1.2 分析工具

本研究采用单位面积平均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2个指标来衡量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1)净利润=产值-总成本,该指标越高表明生产者的生产效益越好。其中,产值=产量×单价,总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2)成本利润率=净利润/总成本。该指标越高,表明生产者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

2 广东水稻生产成本收益10 年变化特征

2.1 水稻生产成本明显上升

2004-2014年,广东水稻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由457.67元/667 m2增加到1 220.61元/667 m2,增加了1.67倍,年均增长10.31%,其中早籼稻和晚籼稻分别增加了1.61倍和1.72倍,年均增长10.06%和10.53%。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广东省水稻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十一五”、2011-2014年,广东水稻生产成本分别为629.77元/667m2、1 082.8元/667 m2,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8.76%、101.2%。

2.2 人工成本、机械作业费等是推动水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

2.2.1 人工成本是推动水稻成本增长的首要因素

从表1可见,2004-2014年间,水稻生产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由33.64%提高到43.99%,提高了10.34个百分点,对总成本增长的贡献率达50.19%,这意味着这10年来广东水稻成本增长的一半来自于人工成本的上涨。而人工成本的上涨主要是由劳动力日工价提高所致,与2004年相比,2014年水稻人工成本增加了382.93元/667m2,但每667 m2家庭用工天数却减少了3.5 d,家庭用工劳动日工价则由13.7元上调至74.4元,增加了4.43倍。

2.2.2 机械作业费是推动水稻成本上升的第二大因素

从表1可见,与2004年相比,2014年每667 m2水稻机械作业成本增加141.44元,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由8.97%提高到14.95%,提高了5.98个百分点,对总成本增长的贡献率为18.54%,居第2位。排在其后的依次是土地成本、化肥成本、种子成本、农药成本,对总成本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93%、8.79%、4.73%和4.51%,成为推动种稻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

另外,机械作业成本、人工成本、种子成本、农药成本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09%、13.3%、12.58%和10.26%,均快于总成本的年均增长速度(9.76%),推动水稻总成本快速上升。种子成本的增加也是由稻种价格上涨所致。2004-2014年,水稻种子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由1.95 kg/667 m2减至1.70 kg/667 m2,而稻种单价则由8.14元/kg涨至30.66元/kg,上涨了2.76倍。

2.3 水稻产值增长主要由价格上涨推动

从表2可见,2004-2014年,广东每667 m2水稻产值由700.31元提高到1 281.91元,年均增长6.23%;单产由390.4 kg增加到423.68 kg,年均增长0.82%;而稻谷单价则由1.79元/kg涨至3.03元/kg,年均上涨5.37%。进一步分析发现,价格上涨对稻谷产值增长的作用显著高于单产增加的作用。在稻谷产值增长中,单产增加的贡献率仅占10.26%,而价格上涨的贡献率达89.74%。

2.4 水稻单位面积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总体呈下降态势

表1 广东水稻生产成本结构变动情况

表2 2014年与2004年相比单产增加和价格上涨对稻谷产值的贡献比较

表3 2004-2014年广东省水稻单位面积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变动情况

表4 广东早籼稻与晚籼稻成本收益比较

从表3可见,2004-2014年,水稻每667m2产值年均增长6.23%,成本年均增长9.76%,成本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产值的增长速度,致使稻谷单位面积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在波动中下降,至2013年降至-38.97元/ 667m2和-3.36%,创下历史最低水平;2014年较2013年有所回升,但仍为10年来的次低水平。由此可见,水稻生产效益与单产、价格、成本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由于水稻单产基本稳定,虽然稻谷价格不断提高,但由于其生产成本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价格上涨的速度,致使稻谷种植收益呈下降趋势。

3 广东水稻生产经济效益比较

3.1 早籼稻与晚籼稻

广东是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从表4可以看出,早籼稻平均单产高于晚籼稻,每667 m2高14.42 kg;早籼稻生产成本比晚籼稻生产成本低,每667 m2低14.71元;晚籼稻单价高于早籼稻,每kg高0.41元;晚籼稻生产的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分别比早籼稻高113.96元/667m2和10.56%。由此可以判断,相比晚籼稻,早籼稻在单产、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由于晚籼稻单价高于早籼稻,其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反而比早籼稻高。

3.2 水稻与经济作物

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6-2015年数据分别进行每667 m2农产品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的横向比较,结果表明,水稻生产效益明显低于大多数经济作物。从表5可见,在经济作物中,蔬菜的净利润最高,其次是水果,第三是花生,均远高于早籼稻和晚籼稻,成本利润率的比较结果也一样;从变异系数来看,早籼稻和晚籼稻的生产风险明显高于露地西红柿、露地黄瓜、露地茄子、露地萝卜、露地菜椒、柑、桔、花生等。可以看出,近年来尽管政府一再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但与种植经济作物相比,种植水稻的效益仍然较低。

表5 广东水稻与主要经济作物净利润比较

表6 各地区水稻生产经济效益比较

3.3 广东省与全国其他水稻主产省

由表6可见,全国9个早籼稻主产省2011-2014年平均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海南、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广东省平均净利润为65.07元/667m2、成本利润率为7.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同为粮食缺口大省的浙江低81.4元/667 m2和8.87%;全国9个晚籼稻主产省2011-2014年平均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广东平均净利润为179.02元/667 m2、成本利润率为18.0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浙江低209.47元/667 m2和21.48%。从变异系数来看,除福建外,广东早籼稻和晚籼稻的生产风险明显高于其他省份。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基本结论

近10年,广东水稻生产成本以年均10.31%的增速迅速攀升,其中人工成本和机械作业费对总成本增长的贡献高达68.73%;在单产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稻谷价格涨幅远低于生产成本涨幅,致使水稻生产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呈微利甚至亏损态势;与晚籼稻相比,早籼稻在单产、生产成本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单价较低,致使其净利润及成本利润率反而低于晚籼稻;与全国其他水稻主产省相比,广东水稻生产收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劣势地位;与蔬菜、水果、花生等经济作物相比,水稻生产效益偏低且风险较大。总体而言,广东水稻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4.2 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结论,提出以下政策:(1)大力发展水稻适度规模经营。从广东各地水稻生产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确定水稻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使稻田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集中,提高规模经营效益。(2)提高水稻生产科技应用水平。继续组织实施水稻优质高产创建活动,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提高水稻单产、品质和效益;推广机械化耕作、播种、收获、烘干、秸秆机械化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节本增效技术,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3)推进粮食补贴政策整合。整合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统一归并为规模种粮补贴资金,支持适度规模生产经营者,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体现“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

[1]罗丹,李文明,陈洁.种粮效益:差异化特征与政策意蕴——基于3 400个种粮户的调查[J].管理世界,2013(7):59-70.

[2]邓大才.中国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研究[J].经济评论,2005(6):45-51.

[3]马晓河.中国农业收益与生产成本变动的结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5):4-11.

[4]李首涵,何秀荣,杨树果.中国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吗?[J].中国农村经济,2015(5):36-43.

[5]陈风波,丁士军.水稻投入产出与稻农技术需求——对江苏和湖北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07(6):44-50.

[6]吴振华.不同地形稻谷生产经济效益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湖南、重庆500户稻农调查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1(9):93-99.

[7]彭克强.中国玉米生产收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9(11):95-103.

[8]陈庆根,杨万江.中国稻农生产经济效益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南、浙江两省565户稻农的生产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10(6):16-24.

[9]范成方,史建民.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吗——基于粮食与油料、蔬菜、苹果种植成本收益调查数据的比较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2):31-39.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Cost and Benefit of Rice Production in Guangdong

LIANG Junfen1,ZHOU Huaikang2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China;2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1st author:qbsnf@163.com)

The rice cost-benefit of comparison between inter annual,varieties and inter regional,and the cost-benefit between rice and economic cropswere analyzed,the rice cost-benefit data from 2004 to 2014 as the ba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sts of rice production in Guangdong increased at an average annual rate of 10%in the past ten years;the price of rice rises is far lower than the costof production rise,lead to the falling of rice planting benefit,even loss,especially the net profit and cost profit rate i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and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vegetables,fruits,peanuts and other crops.The author thinks that,themain reason of the low benefitof rice production in Guangdong is due to a low degree of scale operation and high cost,to improve scale operation and mechanized operations level is the basic way of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rice cultivation.

rice;costbenefit;comparative analysis;Guangdong

F323.3;S511

:A

:1006-8082(2017)01-0060-05

2016-10-06

广东省属科研机构改革创新项目“广东现代农业产业经济与流通监测预警平台”(2014B070706015);广州市重点实验室项目“广州市农业产业经济与流通重点实验室”(2014SY000001)

猜你喜欢

早籼稻籼稻利润率
从稻名演变看籼稻的起源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早籼稻价格弱中趋稳种植效益下行
高离不开矮的支撑
2017年1-7月塑料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82%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净资产利润率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
乐视网盈利能力分析
国家发改委公布2014年小麦和早籼稻最低收购价
江西省粳稻种植面积突破6 666 hm2